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生态价值的刚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服务功能即生态价值有重要影响。由于系统的稳定性是有限的,系统对外来干扰和破坏的承受能力存在极限,以生态功能为根本的生态价值也就存在极限。因此,生态价值不完全具备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而存在刚性。本文称此为生态价值的刚性规律。生态价值的刚性规律能够确定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的适用范围,确定对外部不经济处罚的理论界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效用价值论之相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在三个方面是相通的:一是二者都认为使用价值是决定价值的因素;二是马克思对供求规律的阐述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变化的阐述具有形式上的共通性;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序数效用论都肯定人们对消费品的判定具有"序数"意识.实际上,效用价值论并不是主观价值论而是客观价值论.至于消费者对商品价值判定上的不统一,乃是由事物评判标准的二重性所使然,体现了消费者与商品的互动关系,不能认为就是非科学的;其实,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国家定价",才是商品价值的扭曲表现.应当从"劳动"和"效用"两重角度把握价值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效用价值论的四个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用价值论存在四个矛盾,即商品价值需要精确计量与效用不可精确计量的矛盾,商品价值反映生产成本与效用不反映生产成本的矛盾,商品价值转移与效用不转移的矛盾,商品价值在生产交换中决定与效用在消费中决定的矛盾。效用价值论不是一种科学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4.
闻有虎 《财经研究》2001,27(11):14-17
目前,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社会经济现实的各种挑战。本文通过对创造知识价值的复杂劳动的阐释,表明了劳动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进一步指出:效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的虚拟表象。因此,坚持劳动价值一元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基于蓝海战略的价值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海战略”是在未知的市场空间中制定、实施的战略,其理论精髓是价值创新。价值创新的特点是:它是一种中长短期战略创新,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其理念是超越或逃避竞争、前提是捕捉变化,它首先是一种观念或理念创新,其创新绩效显著。价值创新在体现的需求、增加的效用、成本与效用的关系、产品遵循的供需法则、战略地位等方面与传统创新存在不同。成功的蓝海战略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企业要正确认识蓝海与红海的关系,慎重选择、动态应用蓝海战略。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条件与效用。参考Costanza等人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从自然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方面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并对杭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构成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为杭州区域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具有提供未来经济利益或服务的潜力,并能以货币计量,因而具有资产的属性,人力资源评估的对象是人力资源的价值。由于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不同,它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特殊资产。具有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的价值与物力资源价值不同,人力资源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源的创造和贡献上,因此人力资源评估的依据就是人力资源提供未来经济利益和服务的潜力。本文试从微观的角度,将人力资源价值分为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并在此分类基础上对评估方法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8.
从资源、环境、风险透析负价值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源环境等损失的实证研究可看出,负价值是个客观存在,是正价值的负值。负价值主要是由“有用劳动”的缺陷性、局限性和某些破坏性形成的。正负价值的产生并非取决于劳动的量,而是取决于劳动的质,体现效用与费用的统一,在发达市场经济下是同科技主导作用和正负效应制衡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律相关。负价值的研究有利于立体地深化劳动价值论,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经济质量、安全、节约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关“价值工程”的应用,功能分析与成本效益、费用价值关系的管理技术,它不仅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而且还能应用于各种建设工程项目,甚至应用于组织机构的改革,通过提高产品的功能,利用价值的资源成果或效用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价值,从本质上而言是其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于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效用关系,价值结构具有三大维度——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价值内涵和结构进行认真分析,能够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商品二因素的两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伯海 《当代财经》2000,(10):16-21
商品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经济学的重要原因和基本范畴,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却与商品从产地运到销地,使用价值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而价值量却会增加的客观事实相矛盾。为此,必须引入“效用”范畴,考察另外一个商品二因素-价值与效用,这不仅对理论建设很重要,而且可以促使商品生产者重视市场信息,了解供需情况,生产适销对路商品,以满足社会需要。力求在维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价值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再生产资源要素问题,从而形成自然资源的价值决定问题。自然价值论、稀缺性价值论、供求结合价值论等都不能说明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作为生产关系的价值并不是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而是人和人的关系。学术界认为“否定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的“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理论,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是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再生产资源而消耗的人类劳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杨悦 《经济问题》2004,(6):13-15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分别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经济价值论。当代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及知识生产所具有的独特特征,由此形成的价值论也将发生变化和转型。  相似文献   

14.
狭义劳动价值论与广义劳动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范畴特指商品价值,只有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抽象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必须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论点。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是在马克思商品价值框架内,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创造价值的活劳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扩展商品价值范畴,使狭义的商品价值向广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乃至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丰鹏 《经济师》2008,(2):66-67
一般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难题反映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对立实际上,价值悖论的本质是不同主体对自身效用与诉求的坚持和强调,保护与利用行为所遵循的同一过程,为各方经济诉求与文化诉求提供了条件,使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成为可能。此外,再明晰政府与传承者的责任定位,巧妙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形式,就能达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丰生 《经济地理》2005,25(4):577-580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分析,从价值哲学出发提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是指其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效益的货币衡量,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体系,将其划分为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并提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增值性和潜在价值不易衡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吴泷 《经济论坛》2004,(16):79-80
人力资源是有组织效用的经济资源,这不但意味着人力资源对作为组织的企业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也意味着人力作为资源,只有在企业系统的、整体的、一致的和协调的组织过程中才能提供未来经济价值,同时还意味着人力资源所提供预期经济价值的能力的大小受组织水平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界在不断深入地探讨关于人力资源价值之会计内容的定位,以及关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确认、计算及报告之程序方法的定型。  相似文献   

18.
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档案价值是指档案这一客观存在体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所具有的实用性或有益性。档案价值可分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深刻认识档案的价值 ,对于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 ,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价值是劳动耗费价值对效用价值的关系──对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理论综合向国成自17世纪以来,在经济价值理论上,纷陈杂说,出现了诸如供求价值论、生产费用论、均衡价格论、“创新”价值论、知识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等学说,但真正构成经济理...  相似文献   

20.
以2011-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服务化程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产业竞争程度对服务化程度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服务化程度与企业价值之间呈倒U型关系。当服务化程度较低时,服务化转型会促进企业价值提升;服务化程度达到临界值(37%左右)后,服务化转型会降低企业价值。产业竞争程度对服务化程度与企业价值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前产业竞争程度的提高会降低服务化转型价值效用,而潜在竞争威胁程度的提升会促进服务化转型价值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