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不仅取决于增长速度还取决于增长稳定性。本文利用我国245个地级市1978—2014年间面板数据和马尔科夫情势转换聚类面板模型,从情势转换与聚类视角考察了地级市经济增长动态特征,识别出不同的动态增长模式及其可持续性,进而剖析了财政分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级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三种动态增长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平均增速、增长状态及其持续期、增长波动性进而在增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支出分权显著增加了地级市归属为低增长、高波动模式的概率,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而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则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收入分权总体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受地方纵向财政失衡加剧的不利影响,这一积极作用有所减弱。增加地方财政自给度(即增加地方收支分权匹配度、减小地方纵向财政失衡)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这一作用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论对优化完善财税体制以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不仅取决于增长速度还取决于增长稳定性。本文利用我国245个地级市1978—2014年间面板数据和马尔科夫情势转换聚类面板模型,从情势转换与聚类视角考察了地级市经济增长动态特征,识别出不同的动态增长模式及其可持续性,进而剖析了财政分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级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三种动态增长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平均增速、增长状态及其持续期、增长波动性进而在增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支出分权显著增加了地级市归属为低增长、高波动模式的概率,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而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则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收入分权总体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受地方纵向财政失衡加剧的不利影响,这一积极作用有所减弱。增加地方财政自给度(即增加地方收支分权匹配度、减小地方纵向财政失衡)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这一作用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论对优化完善财税体制以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考察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动态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实施减税降费短期内会使财政减收,长期内会增收;长期内增收是源于有效税基的扩大。从财政收入结构看,相较于非税收入,税收收入在长期内实现增收的程度更大;相较于直接税,间接税在长期内实现增收的程度更大。从地区和行业异质性看,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在长期内实现增收的程度更大;相较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采矿业)在长期内实现增收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减税降费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借助“营改增”试点改革捕捉结构性减税的外生变化,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结构性减税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试点改革带来的减税效应有助于地级市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指数水平的提高,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结构性减税主要通过城市绿色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路径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压力越小、财政自主权和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城市,结构性减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冲击,财政收入持续回落,同时随着助企纾困、减税降费、地方债发行提速扩容、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加大等政策的出台,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渐凸显,财政收支缺口呈持续扩大态势,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分析当前青岛市财政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库数据,构建了评估财政可持续性的综合指标——地方财政风险指数。从统计检验结果看,地方财政风险指数与财政债务余额之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和同步性,这利于经济决策部门及时把握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运行态势。为进一步促进地方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应促进财政收入提质增效、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加强债务风险预警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林江  赵宁 《财政监督》2022,(15):31-37
2022年1—5月,受超预期的新冠疫情和超预期的俄乌冲突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多个省市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为应对疫情,专项债和减税降费等财政支出规模加大,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预期转弱,这提醒地方政府所依赖的“土地财政”是不可持续的。在这种背景下,思考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财政可持续性的线性协整模型发现,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并非是财政不可持续的根源,想要保持财政可持续的核心在于未来财政能够实现长期盈余。因此,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需要开源节流,并允许地方政府财政存有适当赤字,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在合理增长区间,通过基建进行超前布局,以期待未来获得持续的财政盈余,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的过程中,债务限额管理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与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2015年起中央政府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受限。本文利用2005—2018年的287个地级市层面的相关面板数据,在结合超效率DEA测算方法测算同一时期的财政资金配置效率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的方法检验债务限额管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多个维度来探究其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债务限额管理总体可以通过提升地方财政资金配置效率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其中对东部地级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财政压力较大的地级市能更好地减轻偿债压力,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并推动经济增长,对财政压力较小的地级市则作用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8.
童伟 《财政监督》2022,(21):17-18
<正>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我国各级财政紧平衡特征日渐显著,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使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空前压力。在此背景下,以重大政策绩效评估为抓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把不该花的钱减下去,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加充足的公共服务,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政策初心,就成为当前破解地方财政收支难题、提升地方财政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政府债务规模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备受关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为综合评估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年至2021年的财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9个财政可持续性指标进行赋权,构建了地方财政可持续性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均地方自有财力、地方债利息保障倍数是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不同地区间财政可持续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拓展地方财政收入、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当前我国老龄人口呈爆发式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也急剧攀升.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债务?人口老龄化是否威胁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等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选取2008-201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为支出增加型而非收入减少型;(2)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存在不利影响.据此提出确定合理的养老金支出水平、优化财政养老支出结构、完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制度等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疫情的突然爆发就像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飞出的一只"黑天鹅",短期导致消费骤降,中期和长期将对供给产生严重影响,中小企业遇到了明显的生存威胁。此时,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疫情救助和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与以往大水漫灌式的刺激不同,此时的财政政策更需要精准施策,在保基本保民生的基础上突出支持国家战略重点产业,为下一轮的经济发展积蓄动能。同时,引入动态的、可公开的、权责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税务政策方面,减税降费政策本身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保持长久的减税降费趋势,同时利用税务部门的征管数据优势和纳税服务优势,积极进行中小企业生存情况数据画像,为国家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实证考察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效应发挥的财政政策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有利于减贫,但部分贫困县域的减贫效应并不显著;非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减贫效应明显高于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财政政策显著抑制了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发挥,且贫困程度越深的县域,抑制作用越大,即两者尚未形成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税收分成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竞争中,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将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增加生产性公共支出,发挥生产性支出的产出外部性,提高产出水平和自身税收收入水平,实现福利最大化。一系列经验分析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结论,即当地级市政府的税收分成率提高10%,该地区生产性支出占比将提高1.39%。本文的分析和结论有助于解释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变动的原因,从而为政府间税收分配改革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结论表明:局部转型不会给中央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冲击,短期内地方财政收入存在减少的因素、但影响并不大,对个别以单一产业结构为主的市县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增值税对财政收入变化产生的影响效应需要滞后4年才能显现出来;协整分析表明,增值税与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增值税转型政策在短期内会对财政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四五”时期财政收入基础和税源分布将发生持续性的重大变化,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包括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扩大、服务业上升、数字经济成长等,但风险因素更加不容忽视,财政将面临收入增长减速、支出需要增加、债务进一步扩张的多重压力,可持续性将明显承压。本文指出财税体制的改革速度亟待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速度同步,提出财政可持续的若干建议,并就2021年财政政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赵仁杰  范子英 《金融研究》2021,487(1):71-90
通过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提振宏观经济是近年来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减税政策的实际效果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研究了减税对地方政府税费收入和企业非税负担的影响,从税费替代的角度揭示非税负担变动如何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究发现:(1)增值税转型在减税的同时提高了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并加重了企业非税负担,地方财政收入受增值税转型冲击越大,企业非税负担上升越明显。(2)上述应主要体现在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上,大中型、非民营企业的非税负担未发生明显变化。(3)非税负担上升会显著抑制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促使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通过持有更多现金和减少流动性负债来应对税费负担不确定性。本文有助于理解减税政策对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非税负担的溢出效应及其影响,为通过减税降费促进投资和提振经济提供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7.
物业税改革的经济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3年我国提出物业税改革的设想后,物业税改革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分析物业税改革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是当前讨论的重点之一.物业税将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稳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地方政府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激励,提高地方公共财政的效率;物业税改革在短期内会降低房价,不过幅度不会太大,也不会降低购房者的负担;物业税改革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由土地批租制度带来的地方政府"寅吃卯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金融研究》2019,466(4):56-74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