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诗话     
“又近清明,又近清明/向阳的坡上有我的祖宗/映山红开了一溪又一溪/年年清明,年年清明/种下的乡愁长遍了四月/过了清明,又等清明/清明在乡下的小村,雨丝密密……”这是诗人笔下的清明。诗人的清明是缱绻的、惆怅的;清明的天空是飘逸的、迷离的。  相似文献   

2.
赶麦场     
村民的语言就是有特点,他们把麦季之间互相帮助收割小麦叫做“赶麦场”。也许就是这个“赶”字最能体现麦季的繁忙和急促吧。但这麦场可不是随便“赶”的,其中有不少道道呢。小小的“赶麦场”,可是人际关系的真实体现。村民们之间的关系有好有孬。赶麦场时,那些人缘好的人家最风光了,麦子还未熟,“大哥,麦子熟了喊我一声,立马就到”的招呼声就不绝于耳了,让人听了心里比蜜还甜。割麦时,就有不少人来赶麦场,说说笑笑之间,几亩麦子就割完了。那情景,简直让人缘孬的人家恨得咬牙。人缘一般的人家,赶麦场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今天你帮了我,明天我…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科技》2011,(11):93-93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干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相似文献   

5.
风味独特的食品甜兔缅甸南部山区有一种奇异的野兔,这种野兔肌肉中含有许多糖分,烹调后又香又甜,像加了糖一样。香貂黑河地区有一种香貂,是一种两栖动物。在雄貂腹下,生有一个白核,能分泌出一种物质,其味比麝香还香。辣鸡津巴布韦的深山老林中,有一种怪鸡,模样和...  相似文献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笔下的<清明>,将酒、杏花、清明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浓墨泼染图.顾名思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坐落在这幅美图中的神往之处--山西汾阳杏花村.  相似文献   

7.
没有一种苦,胜过相思之苦!也没有一种甜,胜过相思之甜!穿越时空,与梦交织。亲爱的,我珍藏下来的记忆,永远属于这座东方第一都!  相似文献   

8.
丁元海 《活力》2005,(3):43-43
“清明”的含义:《清明上河图》是宋人张择端的手笔,它既是价值连城的皇家珍藏,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佳作。为什么称为《清明上河图》呢?这“清明”二字的含义是什么?难道是“清明”的节令,人们扫墓时路上所看见的汴河两岸的景象吗?“清明”所指的是不是汴梁的“清明坊”到汴河口一带的风光呢?这“清明”所表现的是不是太平盛世政通人和的清明景象呢?所表现的是不是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兴盛繁华的景象呢?人们的观赏角度不同,各有体味,都言之有理。但专家研究认为,《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图画,而且也是数一数二的一幅北宋都城风俗画。  相似文献   

9.
话说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这新年的第一个月圆的晚上,人们吃元宵,也就是吃汤圆(也称浮圆、圆子),取其形国音圆,寓意团团圆圆。宋朝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云:“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卖汤圆》民歌唱道:“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民间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传说有二。一说元宵源于人名。元宵起源于汉朝,但当时不叫元宵,也不称汤圆,而是叫油槌。至于油槌改称元宵,有一个传说。相传汉武帝时,一年腊月,足智多谋的东方朔进宫去见汉武帝,…  相似文献   

10.
《新远见》2013,(4):80-80
健康管理户外春天的气息是如此浓烈,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明朗清秀景致终于再现。繁忙的工作之余,大家可以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美好!春天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提醒大家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清明清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  相似文献   

11.
陈文兰 《潮商》2021,(2):70-71
俗话说"清明食叶",在春天的潮汕,绿色让人们感到无限欣喜,而朴籽棵则成为很多人感知春天的一种方式,被称为潮汕人清明特有的"抹茶蛋糕". 朴籽棵味道甘甜,口感细腻,不仅是祭祀祖先、表达思念的食物,更是百姓餐桌上、手里的春日糕点.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临近清明,散发着青草香的朴籽棵特别畅销.  相似文献   

12.
清明     
写下“清明”一词,就觉有—枝花从烟雨深处斜逸出来,隐隐约约的还有牧童、酒楼、只可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想想看,清和明是多么吉祥与爽朗的字眼,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这两个汉字并列在—起,原本就应该神奇地构成生动的画面。这不,连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不然,怎么会有“满Q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诗句。这时节,刚刚从严冬酷寒走出的人们,在蛋黄般的嫩阳下,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可以如丛草般疯长…  相似文献   

13.
谐趣园     
<正>家庭幽默讨吉利二则1.大年三十,某人请书法家写了“和睦、太平”的作品,便对儿子解释说:“一个家庭一团和气称和睦,我和你妈不争不吵叫太平。现在我把作品挂起来,下边偏左你就说‘和睦’,下边偏右你就说‘太平’。”当那幅作品不左不右时,儿子大声说:“爸,正好,不和睦,也不太平。”2.除夕,某人做了许多圆子,又特地准备了一只特殊的圆子——里面藏了一根头发,巴望儿子年初一吃了它时说一句带“发”的话,即新年头里就发财。  相似文献   

14.
古人流传下来的有关清明的著名诗词很多都蕴含着对人生、世事的丰富体验,记录着当时的世态人情。今天,当我们力图重温那种心地澄静、淡泊的生命体验之时,又向何处去寻觅那“气清景明”之风呢?近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总会传来某地因扫墓者烧纸不慎而引发山林火灾的消息。事实上,这种重扫墓仪式的风气,是对我国历史悠久的清明祭祀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读。一些地方清明祭祀方式充斥庸  相似文献   

15.
清明絮语     
费城 《上海房地》2011,(4):64-64
清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关于“清明”,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词汇,因为祭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6.
陈文波 《潮商》2016,(1):1-1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转眼间清明时节又将翩然而至,远在异乡的潮汕游子都会千里迢迢归家寻根,缅怀祖先。清明,是一柱香、一捧土、一份思念,是对遥远故土的一抹淡淡的乡愁。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泰兴市赵庄甜豌豆协会,是一个村级专业经济协会。几年来,该协会把一家一户的甜豌豆种植逐步做成了大农业。据了解,今年赵庄村收获的800多吨甜豌豆,全部销往日本和美国,经济效益达128万元,户均增收1200多元。地处黄桥老区的分界镇赵庄村,农民长期以种粮食为主,由于经济效益差,多数农户没有走向富裕。2000年该村少数农户引进了甜豌豆种植,尝到了甜头,但由于无统一的销售渠道,农户对今后能不能再种植甜豌豆心里不踏实。2001年该村经济合作联社因势利导,发起成立了赵庄甜豌豆产销协会,把所有种植甜豌豆的农户吸收为会员,从此有领导、有组…  相似文献   

18.
蜂密葡萄     
蜂蜜葡萄是一种新型保健小食品,产品分绿、红、紫三色,味道各异。绿色葡萄给人以鲜嫩之感,想其形口水欲滴,观其色望梅止渴,食之则酸甜可口,解渴生津,夏食可消暑,冬食能健胃,春食提神振精神,秋食润肤增美容。红色葡萄鲜红发亮,恰似做工优良天然树生品种,其味以甜为主,甜中有酸。紫色葡萄与天然树生透熟葡萄无异,其味甜不腻口,微微有酸,常食不厌。  相似文献   

19.
读经教育乃一种返本之教育.本即传统经典.读经教育正是从经典出发,回溯源头,以有本之学来开发人性、开启人的生命智慧,使人获得圆满、清明、广大的生命.读经教育的基础是阅读经典.  相似文献   

20.
《乡镇论坛》2008,(21):F0002-F0002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座以宋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历史文化公园,它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用巧妙的创意把宋代历史活化。游人进入清明上河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了一幅活动的历史画卷。徜徉其间,常令人有“一朝步人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