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东部农村教育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在1991-2005年期间,教育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农业经济的产出就提高21%。进一步分析各文化层次劳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小学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经济的回归系数为负值,高中文化劳动力比例与农业经济的回归关系不显著,初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劳动力数量对农业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力量     
热带与温带农民在冬天携手的同时,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中国珠三角地区却又现"民工荒"。与以前的季度性缺工不同,当下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群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劳动力短缺,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增长,是"刘易斯转折"的一个证据。农业的经济价值在转折中提升的过程里,传统的农业资本和非农业资本开始大举投资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3.
卢旭成 《创业家》2013,(6):81-83
联想佳沃总裁陈绍鹏讲述为何选择果业作为切入点,如何才能做出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在联想集团打拼了19年的PC老兵陈绍鹏,回到了父辈从小就想让他逃离的农业领域耕耘。带着联想控股定好的目标—做一个受人尊重和信赖的安全、高品质的农业品牌,陈绍鹏潜行一年半后,终于在2013年5月8日对外推介联想佳沃,其目前的主打产品为蓝莓和猕猴桃。2011年10月,陈绍鹏宣布辞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职务,转而负责联想控股现代农业板块。以他为豪的父母当时为他要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力量     
《商务周刊》2010,(3):10-10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后再也没有富余劳动力了。近几年,由于“民工荒”的出现,该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所谓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这些给人希望的话却尚未产生实际效果。现在,由于“新农业力量”的存在,中国终于迎来了农业边际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就是将农业生产按照工业生产的要求去经营,按照产业的发展去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联结组合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表现形式,把工业管理的手段和经营方式引入农业生产之中,改变传统农业投入产出比低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现象,充分利用农村的劳动力,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效益的最大值,较有力地克服传统农业的弱质特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6.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新型农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新的路径。文章阐述了新型农业发展及其带动乡村就业的理论基础,在2005年和2011年全国地理标志调查得到的数据基础上,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乡村就业的影响因素,揭示中国农村就业的态势。结果显示,地理标志保护、农业机械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利于乡村非农就业,而耕地面积的扩大促进农业就业,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越低,在乡村就业的几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喻汇  李录堂 《商业研究》2006,(21):131-134
我国正经历着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型,在转型期,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引用费景汉—拉尼斯模型阐述了经济转型期农业人力资本流动的基本规律,并针对陕西省538名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经验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指出加快农业人力资本教育投入、完善相关社会管理制度、发挥政府引导职能等是加快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之良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过程,它是一个劳动力由乡村流向城市,由低劳动生产力部门流向高劳动生产力部门的过程,剩余劳动力的这种转移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的转移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开始的。研究了最近几年,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现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以及农村剩余余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改革在中国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一直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2005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84,31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乡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2%。可见,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的现实。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通过效仿西方通过城市化发展模式,还是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开拓农村市场来解决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仍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农业基础薄弱。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重要途径,也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生长点;是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我国农业在新形势下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天下之大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线。2017年一号文件的出台,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釜底抽薪",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破除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弊端,一号文件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如此,才能确保欠发达地区农民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条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钥匙。研究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有助于把握我国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并能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政策提供政策咨询。  相似文献   

13.
<正>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创业致富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相对来讲农村青年也是弱势群体。帮助、扶持农村青年自主创业是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青年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常州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凝聚青年力量,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仍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农业基础薄弱。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重要途径,也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生长点;是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我国农业在新形势下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入世以来,不断履行WTO农业协议的承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农产品平均关税从2001年的23.2%降至2006年的15.23%。本文在我国不断履行WTO农业方面承诺的背景下,探讨入世五年来河南省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以期找到河南省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使农业劳动日工价既能反映劳动力的真实价值,又反映农业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已成为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一大背景下农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农业劳动日工价偏低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执行的工价核算标准不尽合理,人为确定执行工价小于理论工价。文章立足于广西农产品生产实践,从农业劳动力市场、农产品生产收益、农业生产“用工荒”、农业雇工工价偏高四个方面阐释农业劳动日工价核算应考虑的因素,对现行农业劳动日工价计算标准的缺陷进行剖析和改良,提出农业劳动日工价应坚持市场定价、考虑劳动力机会成本、考虑时空变化差异、挂钩农业雇工工价四大原则,从而设计出劳动日工价核算标准的新方案,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调整农业劳动力分布结构,达到农业生产最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由托达罗模型引发的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新 《商业研究》2006,(18):145-148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托达罗人口流迁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相关问题,认为经济因素仍然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浅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渐进性是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特点;农民工进城对城市工人就业并不产生多大消极影响,相反还会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持续、健康转移,必须重视农业发展,有效改善农民教育模式,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大问题。今后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全国流动人口达5000万,相当于一个大国的人口规模。估计到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将增长到4.5亿,届时农业本身只能容纳2.2亿,剩余劳动力数量将高达2.4亿,农村劳动力剩余率预计占53%。预测湖北省到2000年将有124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剩余率将高于  相似文献   

19.
出于农产品价格过低、身份认同感差等原因,许多新生代农民选择弃农从工,宁肯被城市边缘化,决不被农村中心化。劳动力缺乏大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农业拓展形式的问题,为农村留住劳动力、留住人才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xt scc模型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农村劳动力质量的中介作用下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质量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存在正向中介效应。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质量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影响农业现代化的中介效应,根据区域的不同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的不同存在异质性。基于此,应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质量,促进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