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外发现,老家的鞋垫是个宝张红今年22岁。她的家本在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2001年,全家人从乡下搬到了万州城里。张红的母亲会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她做的绣花鞋垫在老家的妇女中间最为人称道。张妈妈在为丈夫和儿女做饭洗衣之余,经常靠绣鞋垫打发时光。不知不觉,日积月累,她竟然绣了上百双漂亮的鞋垫。张红想:如果把她绣的鞋垫卖给城里人,或许会有销路……第二天,张红找到一个摆摊的朋友,借了一角地方摆卖了起来。这些鞋垫很快就吸引了一些妇女的目光。几十双鞋垫不到傍晚就卖完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张红把母亲存下来的所有鞋垫都找出来给卖了…  相似文献   

2.
孝不拒细     
刘希 《乡镇论坛》2014,(27):25-25
母亲早上精心做了几样菜,而我没吃几口就放下了筷子,孩子们也跟着说吃饱了。看桌子上的菜几乎没动,母亲不高兴地说:“天那么热,做饭真不容易,可你们居然没吃几口,我也懒得做了。”看母亲生气了,我赶紧拿起筷子,又多吃了几口,同时让孩子们也再吃一点。母亲见此,这才露出了笑容,吃中饭时,母亲做了肉片炒豆豉,我正在减肥,要是以前,这么油腻的菜我是绝对不吃的,但看到母亲满怀期待的样子,我装作很喜欢吃的样子,一边吃,一边连声赞叹:“好吃,真好吃。”孩子们见状,也纷纷举起筷子,一盘肉片炒豆豉很快被我们一扫而光,母亲见了高兴地说:“吃饭就是要这样嘛。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我都不知道做啥菜好了。”  相似文献   

3.
“我姨妈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彝绣师傅,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我深深喜欢上了彝绣,刚开始只能绣一些小东西,听说人社部门在村上开办了彝绣培训,我马上就报名参加了。参加培训后,我绣出的成品无论是在色彩的搭配上还是布局方面都比以前更好了!”沙妈英生通过不断提升彝绣技艺,先后荣获四川省乐山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彝绣组二等奖、荣选为乐山市第二届优秀乡村匠人,作为符合讲师条件的优秀匠人获得全市技能培训师资资格。目前沙妈英生创建了彝绣工作室,彝绣产品销往沿海各地,年收人10万左右,培训绣娘1000余人,沙妈英生带领彝家姐妹巧手绣出幸福路。  相似文献   

4.
孕育     
时光又行至五月.上半月春天还未走远,下半月风儿开始缠绵.五月的北京,季节打开了休眠一冬的雨腺,淅淅沥沥,浇透了田野山川.雨过天晴,万物神清气爽.阳光穿过淡薄的云层洒到大地,静静地催发万物的生长.五月,孕育生命的季节. 五月属于母亲的节日.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曾读到一篇题为《母亲的八个谎言》的文章.文中写到:“母亲在饥荒肆虐的时候说不饿,母亲劳作到夜残更深的时候说不累,母亲在病痛缠身的时候说不疼……”朴实的几个“不”字,倾尽了母亲忍让、慈爱、博大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丑娘     
村里人没有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是这个缘故,在她嫁给我爸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们四个姐弟之后,大家都称她为“丑娘”。八岁那年,我开始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上面绣着一只小白免。我依稀记得,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她流下了眼泪。不久后的一件事使我认识了我的母亲。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新鞋,当我把它脱下来挂在凳子上时,恰巧给老师看见了。他提过鞋子,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子举得高高的,兴…  相似文献   

6.
“你很早就写了《无国界的世界》,预测全球化的未来,看到《世界是平的》这么走红,你心理有没有不平衡?”“不,我写了120本书,每本都很畅销。”“你身上穿的衬衣真是自己设计的吗?袖口绣着你的签名?”“是的,我有数十件相似的衬衣,价格适中,我非常喜欢,穿上它我不用系领带。我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每年除夕夜,我都会和姐姐、姐夫轮流陪父母打上几圈麻将。我发现打麻将和做企业有不少相通之处。 1.牌桌上有人喜欢做大牌,觉得“屁和”无聊,有人则是赚点是点。这和创业者各不相同的创业心态很像,前一种像是做互联网企业,不鸣则已,一鸣就想做成Gooale那样的“连七对”或者“大三元”。后一种则有点像做餐饮,那点利润都是靠“缺门儿”、“无字”之类的平常手段。  相似文献   

8.
朱雷尘 《英才》2003,(2):53-53
随着陆华强事件阴影的渐渐淡去,黄宏生和创维集团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黄宏生喜欢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但是世界上的确存在以苦为乐的人。重打鼓另开张,黄宏生从世界杯上的韩国队身上学到了十六字箴言:“爱国热忱、团队拼搏、比较优势、锲而不舍”,于是发出了“创维誓做中国数码显示产业 NO.1”的口号。  相似文献   

9.
田家声 《乡镇论坛》2013,(36):34-34
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屋门、箱柜、水缸、粮囤等地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些人家还把它贴倒了.取“福”到了的谐音.这便是我国“迎春接福”的古老民俗.  相似文献   

10.
我拿着四万块钱做自己的公司,做数位红的第三年。我对“数位红”三个字是有感情的。当时我喜欢的姑娘名字叫红,又做digital方面的事,开始名字叫“数字红”。后来找人一算,人家说,数字红不就是赤字吗?我一想也就,那就叫数位红吧,后来,红成了我老婆,可数位红这家公司却……  相似文献   

11.
各国关于“标准”一词,都有自己的词源和词义。汉语中的“标准”,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词源也较早。汉语“标准”一词是“标”字与“准”字构成的,二字含义相近,有时相同,但又都有各自独特的意义,二者合并构成了“标准”一词并形成了特有的概念。 一、“标”与“准”的字义 标 “标”字,最早在概念上似乎与“标准”并无直接联系。在由“标”字所组成的众多词汇中,“标准”中的“标”字,其含义经历了一个  相似文献   

12.
第一式:扎鞋垫法 柳传志说,培养战略型人才跟培养优秀的裁缝师是同样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做西服,而应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长裤、衬衣,最后才是做西装。不能拔苗助一?长,探之过急;即使是帅才。也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到经验和能力都达到时,再给予其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悲喜;其实,一个时代还有一个时代的女人……——作者题记在扮演了形形色色的好女人,好母亲角色以后,奚美娟又在时下红火一时的电视连续剧《红处方》中,扮演一个试图挽救吸毒女儿的母亲形象。生活也好,做戏也罢,无论是做女人,还是当母亲,奚美娟认为自己都是“感情中有理智,理智中有感情”。  相似文献   

14.
大师的胡须     
《财会月刊》2013,(8):I0007-I0007
胡须是男人的标志,更是个性的代言。近现代史上大师的胡须留给世人许多轶事与趣话。 胡须的形状是性格的体现。文学大师鲁迅的“一字须”,不向上,也不向下,一字排开,煞有特点,让人过目不忘。鲁迅说他的胡子两端上翘的时候,不招国粹家喜欢;两端下垂的时候,又不招改革家喜欢。气得他剪去两端只留中间,终于成为隶书的“一”字。鲁迅的胡须很能说明他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李开周 《财会月刊》2014,(6):I0003-I0003
说孙权是“大皇帝”不是跟他老人家客气,这位东吴开国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正是“大皇帝”。要说孙权这个人似乎有个“大”字瘾,皇帝要做“大皇帝”,钱也喜欢用大钱。  相似文献   

16.
分析众多世界性知名品牌企业可以发现,企业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就是做专,因为只有做专了,才能做精,只有做精了,才能做出特色,才能做成规模,才能有竞争优势,才能有品牌效应、品牌效用和品牌效益。在已经入世后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家们要想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搏击中,成为赢家,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首先是转变“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经济意识,开始学做专,从“专”字开始,从“精”字上下功夫。专精经营,已成为中国企业家们的必修课。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透析中国的企业什么都做,比如企业略微上一点规模,就开始搞多元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你是让人喜欢还是让人讨厌的上司?在你还是个小下属的时候,你的老板是不是有些毛病让你无法容忍?你的中层经理是不是业绩出众,却常常受到下属的抱怨?很多经理人都喜欢说:“领导是门艺术。”不过多数人都很难身体力行地将“领导”艺术化,能做个让人喜欢的上司已经不容易了,千万别再给自己贴上“讨嫌”的标签。《中国新时代》杂志日前对本刊读者俱乐部中的300名经理人进行了调查,并列出最不招人待见的10个经理人“恶习”,身为上司的您,不妨对照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18.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人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贴“福”字的由来,民间有三种传说。 一说,贴“福”字源于周朝。传说姜太公的妻子是八败之命,到一家穷一家。在姜太公封神之际,妻子对他恳请说:“别人都封神了,为什么不封我呢?”姜太公说:“你到一家,败一家,封你什么神呢?不过,要封就封你为穷神罢”。妻子不高兴地反问道:“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啥地方呢?”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你都不能去!”这件事一传开,家家户户都写了“福”字,贴在门上,以阻止“穷神”进入自己家门。 二说贴“福”字源于明朝。据说明太祖  相似文献   

19.
戴兵和女儿、员工一起学习《弟子规》,她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对她而言,无论当母亲还是领导都是一场永不间断的修行。  相似文献   

20.
做饭是母亲每天压倒一切的任务.可母亲总抱怨说,不知道准备什么饭菜大家才都满意.一天我对母亲说:既然您对烧出来的饭菜没把握,为何事先不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母亲乐了:“对呀,要是征求了你们的意见,就是你们不喜欢吃,我心头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