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宏观调控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针对宏观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也暴露出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金融制度性缺陷,致使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因此,正视金融风险隐患,分析成因和根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央行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剖析次贷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更加审慎、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及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致阐释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内在逻辑关系及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体现系统性风险特点及与金融监管不同层次分工的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并从三个层次就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尝试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就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关键变量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我国转轨体制特点和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基于综合压力指数法从7个维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体系,集成分析我国2007年1月~2018年12月整体风险状况。结果显示,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当前正处于中度风险状态,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增大,但整体可控。  相似文献   

5.
6.
7.
郑寿明 《上海金融》2003,(12):29-30
银行监管体制改革后,根据新调整的人民银行“三定”方案,人民银行一项重要职责就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这项职能是系统的、综合性的职责,并覆盖整个金融市场。要履行好这项职责,笔者认为,必需尽快建立和完善金融业资信评估制度,为研究和实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提供准确风险评介、度量,从而做到及早诊断风险、处置风险。  相似文献   

8.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任何国家都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起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介绍,重点从宏观调控、资产泡沫、金融监管、国际收支以及政府债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值得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反思,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机关要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就应从宏观和系统的角度重新定位审计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在审计理念、监督视野、审计内容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或变革。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是理论与实务领域中一项复杂而前沿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原理而不是具体的计算过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防范和处理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经验证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创新,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再到双峰监管,具体到穿透式监管、“沙盒监管”监管。最后本文总结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指标体系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金融指标,具体地从多维度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的发生再次引发人们对微观审慎监管模式的反思,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者,忽略金融控股集团在衍生品市场上共同风险暴露、对顺周期性效应无能为力等原因,使得单纯的微观审慎监管在降低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性风险,难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后危机时代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文章从金融消费者保护视角反思微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缺陷,提出必须完善我国宏、微观审慎监管,切实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系统性风险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系统造成了重大打击,因此,为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世界各国政策当局制订了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本文对IMF和世界银行的FSAP、加拿大MFRAF进行了深入分析,引介了国际上先进的理论和模型,同时,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为我国系统性风险防控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朱衡  卓志 《保险研究》2019,(3):3-16
全球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是全球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以及金融业关注研究和应对的热点和重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减贫脱贫、环保治理和系统风险防范化解三大攻坚战略之一,研究金融系统性风险,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识别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通过MES、SRISK、以及ΔCoVaR多维度测量中国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敞口与贡献,甄别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非上市保险公司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三种评估模型结果具有一致性,保险公司的杠杆率和非核心业务对其系统重要性有显著正效应;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敞口与贡献受金融危机和股市震荡明显。鉴于系统性风险有效防控是未来保险业防风险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对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从“大而不倒”转向到“关联度太广而不能倒”。基于关联度视角研究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危机爆发后研究系统性风险的主流方向。本文详细梳理了金融危机前后有关“关联度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相关性的文献,总结关联度视角下测度系统性风险的挑战,并为未来的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各省份财险和寿险月度经营数据,使用TENET风险模型构建了省份间承保风险的空间溢出网络,量化了各省份承保风险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回归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各省份承保风险空间关联性相对较低,省份间传染极低,不太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各省份蕴含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特征.样本期内,财险业承保风险的空间溢出总量基本稳定,寿险业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各省份风险状况及保险资金运用是导致差异的关键因素,监管可据此施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改进后的双传染渠道模型,依据2014—2022年42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从传染损失、倒闭机构数、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四个维度测度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结果显示,从传染损失或倒闭机构数量单个维度测量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其生成机制过于片面。综合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维度能更全面、准确地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降价抛售、债务违约分别是权益损失、银行破产的主要渠道。杠杆高且银行间贷款占比高的银行更脆弱,溢出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7.
    
Three metrics are designed to assess Colombia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ize, connectedness and non-substitutability as the main drivers of systemic importance: (i) centrality as net borrower in the money market network; (ii) centrality as payments originator in the large-value payment system network; and (iii) asset value of core financial services. An aggregated systemic importance index is calculated based on expert knowledge by using a fuzzy logic inference system. We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calculate a benchmark index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Overall similarities between both indexes put forward that expert knowledge aggreg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based on a purely quantitative standard approach. Specific non-negligible differences concur with the nonlinear features of an approach whose intention is to replicate human reasoning. Both indexes are complementary and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lative assessment of each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ystemic importance in the Colombian case, in which the choice of metrics pursues the macroprudential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stability.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天生具有的表外性、高杠杆性和证券化运行机理,一旦疏于监管就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法律风险。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美英欧等各大经济体纷纷出台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我国应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运用标准差法、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法和动态因子Copula模型法等,对2015—2021年中国银行业和房地产业市场各14家主要公司股票收益率进行分析,比较两市场总体风险、系统性风险、异质性风险和市场联合违约概率,并对风险传导方向和效率进行量化检验。结果显示:两市场风险走势基本一致,房地产市场波动比银行市场更剧烈、频繁,房地产业平均系统性风险和平均异质性风险均高于银行业;两市场联合违约概率与风险走势密切相关,系统性风险和异质性风险共同作用提升了市场联合违约概率;风险在两市场间存在交叉传导、反复传导、长期传导的特征,银行业对市场稳定的影响比房地产业更大。因此认为针对银行业市场,须重点关注其可能向其他市场传导的系统性风险,从源头上提高金融系统稳定程度;针对房地产市场,既要从宏观角度把握金融市场风险,也要从微观角度警惕异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信息溢出角度构建中国银行间关联网络,探究银行间风险传递路径特征,并由风险传递效应测度模型实现对银行间风险传递效应的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的银行间关联网络既稳健又脆弱;系统性风险乘数效应产生的关键是风险核心传递中介,而非银行间关联性强弱;增强系统重要性银行间的直接关联可有效防控中国的银行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