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是:提高了全球经济效益和世界经济水平,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国际关系的内容发生变化,推动和促进国际政治秩序的重构;为落后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论新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当代新技术革命,对构成生产力要素的劳动对象范围、劳动主体素质、劳动手段革新和经营管理创新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当代新技术革命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同时,新技术革命拓展了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了市场的生产、交易和沟通方式,凸显了技术先行优势在全球分工中的作用.这些都说明了在新技术革命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处在扬弃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配置,也必然对税收这一国家分配关系产生冲击。这种冲击体现在税收理论方面,主要是对税收管辖权理论、税收来源理论和税收原则理论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燕 《经济与管理》2004,18(12):76-78
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险的监管更加全面 ,对资本套利、资本适足率与银行的偿债能力标准等问题提出新的指标和规定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银行业产生强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金融全球化对任何国家都是利弊共存的,本文先就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作简要地阐述,然后通过对其他学者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一个国家是否能从金融全球化中受益,取决于国家具体环境和体制特征,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体制,由于中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所以,银行业重构就成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得出结论后,通过分析中国目前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参照韩国银行业重构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研究了世界上 1 1 8个国家 (地区 )的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及其对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以下四种维度的不同组合 :1 )政府拥有银行的程度 ;2 )政府直接监管银行的力度 ;3 )政府授权非政府机构进行监管的力度 ;4)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涵盖范围 ,我们把世界各国 (地区 )的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划分为三大类 :1 )印度 -中国型 ;2 )南非-菲律宾 -墨西哥型 ;3 )德国 -美国 -瑞士 -法国型。比较不同的监管模式 ,在促进金融业发展方面 ,德国 -美国 -瑞士 -法国型的监管模式最佳 ,南非 -菲律宾 -墨西哥型次之 ,而印度 -中国型最差。比较中国的商业银行监管模式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德国和美国的差异 ,结果显示了中国过多的对政府拥有银行和直接的事先监管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经济下的品牌全球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富清 《现代财经》2001,21(8):56-59
新经济下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品牌的全球化。认识到世界名牌的优势,正视我们与世界名牌的差距,是我们迎接品牌全球化挑战的基础。只有不断坚持创新管理,加速培育民族化的世界品牌,才能更好地打造具有品牌竞争优势的国际化企业,加速创建通向世界名牌之路,以迎接迎接品牌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经济全球化为主线,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以中美、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为例展开论证。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贸易往来频繁,但由于各国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经济交往过程中的经济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中美和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缓解摩擦,获取共同的利益,实现互利双赢,符合各国的利益,我们应使经济全球化给全球人民带来的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已逐渐成为众多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目前,智能化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金融业的智能化风控、智能化精准营销、智能机器人客服、智能投顾等多个方面,并对银行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业务创新和增强用户体验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我国银行业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中存在应用层次较低、数据基础不牢、安全风险较大、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智能化趋势下,银行业应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化技术的认识,强化相关数据的积累、挖掘和使用,同时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对传统网点、业务、流程等进行升级再造,以更好推动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林晓军 《经济纵横》2003,(12):25-27
当前国际银行业重组呈现出新的特征。重组以应对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与自由化 ,并最终夺取国际银行业霸主地位为契机 ,并以并购为主要方式。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已引发了整个国际金融业的大购并。我国银行为实现规模经济 ,迅速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也加快了重组的步伐 ,以期通过金融整合来提高与国外银行业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全球化与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带来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使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陷入困境,由此提出技术跨越是赶超之利器。  相似文献   

13.
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包括经营多元化、巨型化、电子化和监管的精细化,然后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全球化下贸易摩擦的新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 ,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定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贸易理论的发展变化、经济的结构性障碍和制度差异、国际产业结构的升级转移、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以及政治因素等 ,是导致国家间贸易摩擦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秀华 《现代财经》2001,21(8):45-48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潮流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理应密切关注其动向,深刻把握其实质、影响、趋势,以确保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银行风险防范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毓 《经济经纬》2004,(4):122-124
风险防范是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和焦点。传统的风险管理侧重于事后管理,属于事后补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源头上遏制风险,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整改的有机结合,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7.
邓瑛 《经济导刊》2002,(2):38-41
金融领域中竞争的加剧,迫使银行企业走上了合作竞争之路。各银行将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加以整合,并通过与其他银行之间的合作完成全部经营结果。 现代银行业的竞争是发生于价值链每个环节上的竞争,单个银行不可能在每个环节上都能达到最优。单个银行既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专长,而且与具有其他专长的外部单位建立战略联系,使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由最好的专业企业来完成,从而取得基于集团合作的竞争优势,并由此产生一种新的组织制度——银行战略联盟。在我国加入WTO后,如何以多种方式提高银行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借鉴、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化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文涛 《经济师》2002,(1):42-43
把握全球化的本质 ,应着眼于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全球化背后体现的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然而与过去的资本主义历史不同的是 ,在全球化时代 ,资本已在世界范围内突破各种政治、文化和传统因素的制约 ,成为真正的能主宰全球的力量。而跨国公司的发展 ,金融的全球化 ,各种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 ,市场经济的普及以及信息网络的发展 ,这些都是资本统治的具体形式或条件 ,绝非全球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实现途径,同时又塑造着现代性。离开了现代性无法理解全球化,反之亦然。二者之间相互形塑的关系告诉我们:中国应重塑自已的现代性,要准备好走输出型或辐射型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rect effects of various measures of globalization on the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in 87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from 1991 to 2014. The model specifications are based on the Ricardian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s. It is found that one standard deviation increase in the trade openness approximately leads to 0.6 percentage point lower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rate.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the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are also negative, but they are found 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e paper also implements various robustness checks and argue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