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与生态承载力衰弱的双重压力,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了资源型城市重要的战略方向.文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弹性力及生态承载压力度等分析框架,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应合理克服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放大效应,充分注重生态系统生命周期及其弹性力规律,极力避免城市资源环境开发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主要围绕耕地—食物—人口而展开,已不能有效反映现代城市发展与区域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战略环境评价要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生态和环境因素能充分融入城市的发展决策过程。回顾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心演变和存在不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为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思路,提出了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系统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城市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文章从土地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4年的历史数据,对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力供需指数比的变化趋势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4年,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呈现逐年向好趋势,但土地承载能力不足影响着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葛敏  许长新 《经济问题》2007,(9):103-106
借鉴生态系统的有关理论,提出了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概念,界定了其时空、技术和社会经济内涵,分析了其演化的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特征.重点分析了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控制因素:经济金融资源承载力、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系统生态弹性力.认为金融产业生态系统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作为区域核心的城市成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最为突出的单元。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物质代谢和物质平衡问题是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物质根源,科学评估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是优化城市物质代谢的基础。梳理了相应评估方法和技术,回顾了中国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机制发展历程,提出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系统高度,通过区域协作促进城市化过程道路优化和城市生态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6.
追溯包括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环境承载力、环境税在内的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探寻该领域研究未形成共同纲领与研究范式的内在原因,提出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科学动态、演化生存论研究范式,探讨区域人类活动与旅游生态系统耦合交互影响过程及演化机制;深入研究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量测基础上旅游生态系统空间均衡发展量测模型与评价;以系统发展动态合理阈值为参照,引入预警机制,以环境规制等政策为调控手段,探寻旅游生态系统调控机制,从而推动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研究由宏观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转向;由静态机械描述研究向动态生成论研究拓展;由单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向“规律探究—阈值测度—效应分析”深化。  相似文献   

7.
农业企业生态承载力理论研究是对农业企业复合生态系统深入认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农业企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方法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农业企业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层次特点,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在对实例农业企业承载力量化研究结果数据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农业企业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水生态承载力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并受到较多关注。论述了生态承载力概念的起源、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技术方法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目前以系统动力学结合情景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基于承载力的产业结构调整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文章提出了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并基于符合水生态系统耦合作用分析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建立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构建了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演化情景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唐山市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投身生态城市建设。本文从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其生态建设的立足点,并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总结建设的重点内容,以建立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了温州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信息熵法建立了量化模型对温州生态系统演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面积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对温州城市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影响最大,工业粉尘排放量和迹地更新指标对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影响最大。近10年来,温州城市生态系统经历了氧化型代谢(1996~1999)—还原型代谢(2000~2002)—氧化型代谢(2003~2005)三个阶段的演变,表明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不稳定,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有待提高,系统活力有待改善,温州城市生态系统应重点调控温州的工业企业,重视水土流失问题,加强封山育林工作。温州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分为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阶段(1996~2000),基本稳定提高阶段(2001~2004),二次降低阶段(2005),这表明温州生态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调整政策稳定性、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采用MOD17A3数据并结合分区统计、空间自相关和锡尔指数等方法,研究大连市中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承载力的空间特征、格局和机制。结果显示:大连市中心区整体NPP平均值为197.68 gC/m2,Moran’s I指数为0.73,空间差异指数为0.13;生态承载力具有"极低"和"极高"级分化的特征,聚类特征和空间分异主要表现在甘井子区;生态承载力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网格格局、"乡村型高城市型低"的社区格局和"内低外高"的圈层格局。文章首次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对城市绿色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系统角度给出了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环境系统的多个组成要素,从而建立了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要素承载力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珠穆朗玛峰景区旅游承载力模型及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旅游承载力计算的"木桶原理"及权重因素,在建立旅游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珠峰景区的调查数据,建立或修改完善了自然条件方面旅游承载力的数学模型,对珠峰景区相关指标的旅游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是在资源、设施、生态环境承载力中,资源承载力最小(日承载力608人),设施承载力居中(日承载力1600人),生态环境承载力最大(日承载力7771人)。在资源承载力方面,水、电承载力小,植被承载力较小,土地、空间承载力大。在设施承载力方面,道路交通、服务设施承载力小。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方面,固体垃圾、大气承载力大,水环境、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小。目前,水、电、道路交通等是珠峰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实际提出了提高水、电、道路线路、餐饮、住宿设施承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的重点发展经济区。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经济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和空间布局特征与问题,指出经济区面临的发展困境是资源型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严重冲突。提出以动力多元化、集中式城市化、城镇与产业协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适度开化、集聚布局、保护生态”的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基本策略。以强化空间功能区规划的空间政策管理、加强城市一工矿区空间集约利用规划机制,优化城市化空间组织,作为空间布局规划的战略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落学:城市群现象的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城市是具有生态智慧的特殊生命体为理论前提,认为应当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城市群现象进行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不同历史时期城市之间的作用形式,指出新经济时期城市群的生物群落特性,并对城市群落和城市群落学进行概念界定。进而,解析城市群落的组成和空间结构,将城市群落的成员划分为优势城市和从属城市以及关键城市和冗余城市,将城市群落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生态金字塔”垂直结构和“缀块、廊道、基底”水平结构。最后,阐述城市个体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等生态行为以及城市群落的自然选择、协同进化和演替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天津市1989—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89年的1.64 hm2上升到2008年的1.65 hm2;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27 hm2逐年上升到0.32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36 hm2降到1.32 hm2。虽然天津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有所减缓,但生态足迹目前仍然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较不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新型生态补偿措施:工业排放配额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从开发保护的角度看,国土被划为开发类和保护类功能区,由于各自主体功能不同引发公平问题:保护类功能区为保证生态质量放弃大量工业发展机会,开发类功能区却同享经济发展成果与优质生态服务,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借鉴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及总结国外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较认同生态补偿的一种系统性且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创新型方案—"工业排放配额制":通过企业间、区域间甚至国家间工业排放配额的公平分配及在市场上的自由交易,让那些为保护生态而放弃发展机会的低环境承载力区域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是吉林省解决城市化水平虚高和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重点地区。在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城镇群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推进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空间战略,构建了"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级体系、"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经济区体系城市化空间组织系统,以引导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生态村镇系统建设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三峡库区自然环境承载力弱,而三峡库区移民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农村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生态村镇系统的设想,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峡库区生态村镇系统的具体内容包括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生态农户、生态村。本文最后建议在大宁河大昌镇和双龙镇建设生态村镇体系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是能够兼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治理单元。运用SBM-DEA方法测算2007—2018年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5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及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分析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网络关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整体呈持续改善态势,其中呼包鄂榆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较高,中原城市群与兰西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各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生态效率更高,城市群交界区域容易形成"生态洼地";五大城市群之间生态关联强度则呈"U"型变化;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溢出能力较强;个体城市之间表现出典型的"高位溢出、低位吸纳"的生态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