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愈演愈烈。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环境保护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低碳世博、绿色世博的理念。在这个影响深远的历史盛会上,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的探讨,具有非凡的意义。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而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很多馆都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文章通过对外来物种相关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进而引出外来物种入侵对环境的巨大危害。结合上海世博会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管理措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指出目前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来物种入侵与国际贸易问题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萍  王红玲 《当代经济》2008,(7):154-155
在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外来物种入侵已经对全球的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国内这方面的认识和研究非常匮乏.重视性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导致外来入侵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经验来防范和管理中国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外来入侵物种也蔓延到了国内。至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已达到660多种,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出于监督的需要,国家审计就应发挥其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外来入侵防治审计的概念、框架,最后结合其现状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同时也是最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定居、扩散和蔓延的区域。我国在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使得我国海域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日趋增多,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对外来水生物种的管理仅有原则性规定,不足以形成有力防范屏障,因此需要从政策法规、管理、科技等方面对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加以控制,同时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从而切实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5.
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影响的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在当地定植、①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称为生物入侵。它们对入侵地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对入侵生物的综合性认识,对于控制入侵生物措施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系统的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有关程序与法规。为了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亟须加快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6.
正外来生物的入侵,在严重干扰生态系统的同时,还给我国带来了年均超过570亿元的经济损失。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消息称,我国入侵物种达到529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以及农牧业生产等构成了巨大威胁。据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物种在我国呈现出更快的增长趋势,近10年新增入侵物种近50种,20余种危险性入侵物种接连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外来生物入侵范围也相当广泛,涉及农田、湿地、森林、河流、岛屿、城镇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生态系统。入夏以来,过度繁殖的水葫芦在全国多地爆发,伴随其中的是阻断航道、影响航运、造成水质污染,水葫芦会吸收水中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共公布了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而新成立的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组织制定有关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航运和贸易的发展,船舶压载水带来的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问题越来越严重。压载水和沉积物不加控制的排放导致了水生物及病原体的转移,使人类健康及财产和环境遭受巨大损害。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等已经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轻这种危害。国际海事组织也于2004年通过了专门的国际条约以加强对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的管理和控制,以期有效解决此问题。我国作为一个航运和贸易大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相关措施并不完善,需要制定相应的国内法加以规范,同时要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消除这种压载水带来的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这已经成为一个困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问题。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控制其危害的代价极大,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因此,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正>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4年的报告称,世界上90%以上的生态系统都曾遭受过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全球20%的脊椎动物的灭绝,每年给全球造成数千亿美元的损失。以前可以充当防治物种入侵的自然屏障比如高山、海洋、沙漠等,在全球化的大势之下,已经显得无足轻重,全球化加剧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上外来物种的地理引入对区系经济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由于物种地理引入过程中的“入侵”机制,使得引入种不但不能增加原生地生物区系的物种种类,反而减少了它的生物多样性,加速了原生生物区系的物种灭绝速度,引发水土流失,恶化人类生存环境,增大难以逆转的经济损失隐患,进而制约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潜在危害。为了维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谨防物种地理入侵。  相似文献   

12.
军民融合发展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强军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走向深度融合,涉及多方主体的关系调整与利益重塑,需要在法治轨道上通过法律规范与法律运行两个维度整合各类主体力量、配置各类要素资源。目前,军民融合法治实施受制于“军”“民”二元分离体制结构的现实约束,在法律规范层面处于制度供给不完备状态,在法律运行层次面临主体实践不协调困境。二元体制下破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法治实施困境,宜从静态规范层面和动态运行层面综合调整军民融合行为。一方面,通过适时制定和颁布具有统一效力的军民融合发展法,清理、废止和修订不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规范层面建立健全统一完备的军民融合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委员会统一领导、各小组分工负责”的军民融合法治实施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军地联合法律执行机制,形成诉调对接、诉仲结合的军民融合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暨法律适用机制,在法律运行层面建立协调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法律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物入侵已成为仅次于栖息地退化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1UO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发现50多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国际合作是防治生物入侵的良方.相关国际法规定是各国相互协作解决该问题的基础.也是各国制定生物入侵国内法的参考。防治生物入侵的国际法核心原则是风险与损害预防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制度等是该原则得以实现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经济的背景语境。当今国际社会,开始普遍反思工业化以来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及其他环境问题,开始追求低碳经济的低能耗高清洁高效率的发展模式。正因为如此,国际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围绕“低碳”问题的经济、技术和政治博弈。这场错综复杂的博弈根源于目前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惑:气候变暖的真实性;发展模式短期内彻底转变的难题;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瓶颈;全球碳分配、碳测算、碳交易的国际认同与法律保障等等。直面这些困惑,一方面应该确证超越困惑的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另一方面应该寻求超越困惑的智慧:国家低碳经济战略的民族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循环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绿色贸易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潮流。作为规范绿色贸易的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构建深受循环经济的影响。可以说,循环经济是我国绿色贸易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在结合循环经济对我国绿色贸易法律制度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源泉扣缴是税款征收的重要方式之一,能有效地控制税源、节约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我国源泉扣缴制度存在法律规定层级多、不同层级税收法律规定相抵触等问题。针对我国源泉扣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应在《税收基本法》中明确源泉扣缴的概念、原则;统一税收实体法中的相关规定,从而完善制度体系;在《税收征管法》中明确扣缴义务人的法律地位,改变扣缴义务人权利和义务失衡的状态,明确区分源泉扣缴和委托代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法律体系;转变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8.
自从气候门变成了一场罗生门,在全球变暖变冷未定的情况下,世界低碳博弈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政治马拉松。面对欧盟的碳排总量限定和美国的碳关税征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在这场博弈中应强调权利与义务相匹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为产业升级与新能源发展争取时间。一方面,积极参与清洁能源合作机制,从国外获得资金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或者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从国内政府支持、法律新规、管理层更替及新能源研发着手,在未来实现能源利用率提高与能源结构多元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We investigate whether financial openness leads to financial developme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level of legal development using a panel encompassing 108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0 to 2000. We also examine the issue of the optimal sequence of liberalization in both goods and financial market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higher level of financial openness spurs equity market development only if a threshold level of legal development has been attained. On the issue of sequencing, we find that trade openness is a prerequisite for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while banking system development is a precondition for equity marke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