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高亢 《商》2014,(5):91-91
十八世纪末哥特式小说出现以后,哥特式的艺术手法就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成为了现当代英美文学中的一种创作传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哥特传统就是指对社会的黑暗和暴力通过神秘和恐惧的形式来进行揭示,从道德层面对这些黑暗和暴力进行深刻的探索。哥特文学整个的发展过程都受到了英美社会、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英美文学也受到哥特文学的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出现了影响广泛的哥特式传统。  相似文献   

2.
李萌 《商》2013,(14):365-365
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承,直升的线形,体量迅速上升趋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到目前为止,哥特风格以其独特魅力和隐含的锋利边缘影响着这个社会。在现代社会流行趋势中,多用彩色混搭元素进行设计,颜色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综合应用,斑斓富丽精巧迷幻。在这里主要是浅析哥特式风格是探讨哥特式时期建筑艺术对同时期的哥特式服装产生的影响;分析其整体造型、色彩搭配、装饰效果等方面的追随、借鉴与发展。服装设计师可以借鉴这些启示的各种艺术门类,开发设计的灵感,加深对服装内涵的理解与应用。本文通过对哥特式的历史,发展和普及,简单,融合了它的观点中哥特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体现的简单阐述。主要体现的哥特式服装的特点和每个时期崇尚哥特风格的人们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贸易》2004,(5):88-90
神秘、高贵的城堡印象是我从《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脸上读出来的。那个时候特别愿意读哥特小说,从《奥特朗托城堡》到安·拉德克利夫的《乌多芙堡之谜》再到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让我不仅对黑色浪漫主义的文学感兴趣,而且对有着哥特传统的城堡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相似文献   

4.
笛安的小说在同时代作家中独具特色,她的创作不自觉地向传统文学靠拢,回归温情写作,始终坚持严肃文学的创作道路,使笛安成为“80后”作家中的异类.轻舞飞扬的自我表达,温馨浪漫的童话色彩,丰富奇诡的神秘想象,都表明笛安将写作视为反抗平庸的生活方式.她经常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采用“三点一线”的叙述模式和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她的叙述风格显得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英美文学课程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就美育中的"完人"教育与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对比论证,从美育视域指出深化文学教学的意义,并对如何在文学课中实施美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旨在为英美文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学素质培养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开展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作用,笔者在文中分析了英美文学教学对于高校英语的促进作用,并着重介绍了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姜春香 《中国市场》2014,(52):208-209
英语经过近现代的洗礼,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语言,成为世界各国交流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为世界经济发展、经济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存在自身特有的性质,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于其他语种的属性,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模糊性就是英语语种自身特有的属性之一,随着英美文学的深度发展,模糊性已经逐步成为英美文学中的重要美学元素,吸引着广大读者的眼球。今天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相关翻译技巧进行研究,并结合美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翻译提出了几点见解,希望可以将美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翻译技巧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英美文学的模糊性美感。  相似文献   

8.
英美新批评高举“本体论批评”的大旗,成功地实现了对西方浪漫主义和实证主义批评传统的反拨,引发了文学观念的革命性变化。英美新批评成长过程中,“文本中心主义”是新批评始终坚守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言通过生动、精炼的方式来表达文学作品,能够更好的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不但增强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还为人们认识英美文学奠定了基础。本文从英美文学译本的语用类型出发,分析了《简·爱》译本中的语用方式,并详细的阐述了英美文学译本中的口吻语用学。  相似文献   

10.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也带动文化领域的发展,文学后现代主义因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应运而生,并被相关专家、学者认为是西方文学特有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亚洲国家也相继出现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其中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是该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小说《寻羊冒险记》是村上春树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因一只拥有超能力的羊而开始的一段充满神秘、荒诞、寓言色彩的奇妙冒险经历.在进行小说《寻羊冒险记》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村上春树对于文学语言的运用和在故事情节进行的特别安排等,都极为明显的表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显著艺术特征,即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主题不确定性、“碎片化”叙事与通俗小说形式相结合、荒诞的虚构与逼真的细节相混杂等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使小说《寻羊冒险记》受大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1.
沃黎明  陈伟央 《现代商业》2011,(12):281-282
本文根据哥特式艺术风格的特点以及它在服装中的表现,试图寻找它们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踪迹,分析他们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情况;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分析现代服装的哥特式风格与历史中的"哥特式风格服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分析研究现代服装对哥特式艺术的不同诠释,以期找到运用哥特式风格的设计方法和规律。现代服装设计中通常强调的是服装的整体艺术性,追求的是服装多元化发展,哥特式艺术风格凭借夸张而不失含蓄,戏剧且怪诞,复杂多元化的特点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并与现代元素结合,形成了富有现代时代特征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学兴起于20世纪中期,作为一个文学概念被提出。近年在文学研究中也是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因为它涉及的内容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从英美文学出发,对生态文学所倡导的"回归自然"和"回归本性"两方面主题的深层内涵进行剖析,借以引起读者对生态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学者王诺对生态文学有自己的认识,生态文学是在生态整体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生态危机的根源。简单地说,生态文学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发展关系,这种概念虽然提及的时间短,但反映的思想却是影响深远的,观看英美文化的发展史发现,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作品,都提倡对自然本性的尊重,题材形式各异,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文章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真正体现了回归的思想。个人认为英美文学提到回归思想包含两个方面"回归本性"和"回归自然",这两个方面又包含多种层面的含义,非常值得探讨和深思。人类应当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点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秋梅 《北方经贸》2008,(6):155-156
审美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不仅仅是美育课的职责,外语课也责无旁贷。英美文学教学更要做到以美启真、以美启智、以美育人。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渗透英美语言及文学理论,奠定学生审美意识的思想基石;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学生审美感知的情景意蕴;要改革传统"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审美理解的理性高度。  相似文献   

14.
倪博 《商》2014,(13):87-87
英语文化渗透是指将英语文化背景和英美国家文学作品选文教学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通过寻找英美国家文学作品选文中的文化精髓,来营造学生文化多样性的探索之路,因此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习能力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文学作品选文教学现状,探讨在英美国家文学作品选文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的必要性和如何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有效渗透英语文化,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栋粱之才。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的教育学状况不容乐观,注重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的现象还很严重,最为根本的是"人本思想"没有得到关键性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需要英美文学教学着眼和注重于人本教育。通过研究英美文学的教育学价值,探讨人本思想的教育学方论是当前高等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1929~1930年鲁迅集中翻译了四部苏联的文学理论著作.面对纷纷扰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争论,翻译这些理论著作成为鲁迅廓清自己思想的重要手段.在翻译的过程中,鲁迅对于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左翼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并对他后期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动画文学剧本是一剧之本,动画想要推陈出新,动画剧本就要新颖,创新,剧本的创作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契机,陕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创作的丰富资源,将陕西传统文化和剧本相结合。为动画剧本注入新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最近阶段,由于我国西方文学视野的不断扩张,涉及英美文学评论绩效也产生一定的变化,大部分学者借助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的流派框架基础,对特定时期的作品格式进行研究分析.以上举动表现了综合学科的过渡延展特性,但如果阶段环节中不能将这类理论进行科学组合和运用,就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泥潭之中,造成英语专业教育环境的混乱.认识地域文学基础最佳的途径莫过于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界定标准,如果操作环节中不能根据此种标杆进行必要情感灌输,那么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技术隐患,影响应用型人才的供应实效.  相似文献   

19.
“文人相轻”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狭隘的陋习,这种陋习有着一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并且延续至当代文人.如果不克服这一陋习,就会影响公正有益的文学批评,更会影响到文学的创作和繁荣.解决“文人相轻”的办法就是“审己以度人”,即客观地看待自己,也公正地对待别人.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理工科院校的教学和学生特点,联系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英美文学课程所涵盖的文化知识、语言运用能力、审美意识、思想道德教育和批判创新意识入手,论证了英美文学课程所体现的素质教育作用,说明在理工科院校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