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子仪 《发展》2007,(10):50-51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企业是工人阶级高度集中的地方,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形势、新阶段的现实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其他政党兴衰更替规律的历史性思考。要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必须切实做好吸收新的社会阶层先进分子入党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论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提出"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行","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1)江泽民同志不仅提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而且提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对党的性质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增强和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而正确认识中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 ,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时 ,要处理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 ,对阶层的政治界定和对阶层成员政治界定的关系、扩大群众基础和“共产主义熔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局部执政时期,党面临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紧迫任务。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从目标凝聚、利益凝聚、信任凝聚等方面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以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这对今天我们执政党继续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将执政党建设深深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以共同价值目标凝聚共识;遏制权力腐败,强化执政道德,提升执政形象;不断改善民生,公平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至今,以经历了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先进性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力求永葆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作用的发挥。保证了党领导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并且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执政党的立党之本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党的建设实践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早在马克思主义诞生时就被提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断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全党思想衙治水平是党适应当今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与要求,客观分析党的建设实际状况后作出的重大抉择,也是党在反思和总结自身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早在建党之初就把努力强化学习视为全党的重要任务,通过提高广大党员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社...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客观上的一个结果是利益格局多样化,各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日趋复杂化。阶层矛盾对于党的建设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执政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与其社会基础的关系问题,而党的社会基础分布于各阶级、阶层中,因此,构建和谐的阶层关系,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社会基础的稳定程度。本文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各阶层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构成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或缓解各阶层的矛盾和冲突、扩大和增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传统优势,这一点成为我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力量源泉与根本保证。群众路线,作为我党的"传家宝",是经过革命战火的洗礼的。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党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和谐,并在新的形势下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为中国在新时期中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选择了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是值得我们党认真思索与探讨的。只有把这一问题搞清楚、解决好,才能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韩凤霞 《重庆与世界》2014,(3):61-63,71
总结9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可以看到,我们党在弘扬与培育中国精神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确保广大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少数民族参加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初步原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依据,通过借鉴学习苏联民族治理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的需求破除了国民党实行的不平等民族政策,及时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总结共产党"输"的原因与"输"的历史教训,很少去探寻共产党"赢"的可能性。然而,从当时的革命形势以及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分析,共产党是有很大可能夺取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实现"输"与"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这一体系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在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革命需要先进生产力的领导,而同社会化大生产、先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中国工人阶级就自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为完成其历史使命必然要求建立自己的政党。而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中国近代革命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导时,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中国文化前进方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上面。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必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事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也就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的民族发展问题持续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区域发展战略.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民族发展理论的巨大贡献,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增强民族团结,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则成为理论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根本任务.但是,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全面建设小康社?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鉴于农村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结合哈尔滨市实际,必须突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大对"三农"的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哈尔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