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绩效的生猪市场取决于养殖户对生猪价格的反应程度.基于2001年~2011年的季度数据,利用Nerlove(纳洛夫)适应性预期模型分析生猪出栏量对价格预期的动态反应表明:生猪市场的价格杠杆作用不明显;饲料价格、第二季度和疫情灾害分别对生猪出栏量具有显著的、一定程度的、微弱的负向影响,生猪产业政策对促进生猪平稳供给发挥了一定程度的正向作用.提高养殖户对生猪市场价格的反应能力,加强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饲料价格的预测将有助于提高生猪市场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的"猪周期"现象,近几年来一直存在,不仅影响到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成为价格主管部门调控监管的难题。山东省威海市物价局对开展生猪目标价格政策性保险,加强对养殖户生猪价格进行间接调控和监管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确有必要,切实可行。对生猪目标价格采用政策保险,达到了间接调控和监管生猪价格的目的,从而保证了生猪的市场供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肉贱伤农,肉贵伤民"现象,达到了熨平生猪市场价格曲线、稳定市场物价,保障群众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描述性统计和ARCH类模型,研究了我国1997年~2012年生猪价格波动及其对生猪价格运行的影响.结论表明,生猪价格波动是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的重要原因,生猪价格波动受到通货膨胀和季节性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平滑性特征,但非对称性特征不显著.因此,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加强产销对接管理、防范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统筹价格上升和下跌调控措施,是稳定生猪市场、抑制其价格高位运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价格异动现象,广西受自然灾害和外地价格波动传导因素的影响,也相继出现农副产品价格波动情况。与此同时,生猪价格则持续下跌,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中央及广西的有关会议要求和文件精神,为加强价格调控,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进一步做好当前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工作,自治区价格监测分局于6月24日赴玉林市开展了粮食、生猪、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宇光 《商场现代化》2007,(11X):164-165
2003年以来,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加剧,不仅波动周期加长,波动的幅度也大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外生因素冲击导致的。随着外生因素冲击的加剧,未来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越来越难以掌握和判断,为稳定生猪生产,就必须引入生猪期货。  相似文献   

6.
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5年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波动已经历了四个完整的波动周期,目前正处在第五个周期阶段.从价值规律视角来看,生产周期的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饲养方式的缺陷、消费需求的改变、宏观调控的缺失和疫情事件的影响等是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要摆脱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窘境,必须构建生猪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推出规避市场风险的生猪期货、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加大时生猪生产的科技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生猪流通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分析、展望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中国生猪价格波动经历了三个半周期,呈现出价格波动周期日益延长、价格波动幅度前窄后宽、传统消费旺季作用逐渐消退等特征。其中既有生猪养殖自身规律、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等内因的影响,也有上游行业价格变动、生猪疫情等外因的影响。综合来看,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补栏、气温条件变化及冬季的猪肉旺季消费等情况会对后续的生猪价格波动走势产生较大影响,至2020年春节前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应通过加快生猪养殖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生猪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生猪产业链市场化发展等措施,有效减缓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北京市猪肉价格大幅波动,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对生猪市场和猪肉价格进行调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如何把握好价格调控方向、力度,我们需要科学地总结历史调控经验,对近几年生猪价格的波动周期、特点和原因进行梳理,对出台的各项政策产生的效果和作用进行客观评估,找到政府在生猪市场调控中的最佳定位。  相似文献   

9.
张弛  王艺歌 《北方经贸》2011,(7):61+68-61,68
2011年一季度,黑龙江省生猪价格爱存栏数量、养殖风险成本、养猪成本等因素影响而呈上涨趋势,应对黑龙江省生猪价格的变化,应增强市场例控能力,适时推出生猪期货交易制度,建立生猪保护价制度,加大政府扶持及对市场供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横向角度分析了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决定因素,从纵向角度探讨了生猪产业链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横向价格决定的差异性和纵向价格信息不对称是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本文从产业素质、价格预期和市场整合度三方面提出引领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涛  桂成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3):140-143+206
自2021年1月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其价格发现功能对生猪市场进行价格预测以及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生猪期货为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月8日-2023年1月31日我国生猪期货和现货交易数据,对我国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做初步分析,并且进一步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修正模型、GS模型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我国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结果表明:我国生猪期货在价格发现中起单向的主导作用,我国生猪期货对现货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但价格发现功能仍待提高。基于此,应完善生猪期货相关规则制度体系,强化生猪场外市场规范建设,推动生猪产业链上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刘宇光 《商场现代化》2007,(33):164-165
2003年以来,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加剧,不仅波动周期加长,波动的幅度也大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外生因素冲击导致的。随着外生因素冲击的加剧,未来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越来越难以掌握和判断,为稳定生猪生产,就必须引入生猪期货。  相似文献   

13.
生猪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部门,其价格波动对农业经济和居民生活影响很大。本文从生猪产业的特点和近十年生猪价格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对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原因进行了阐释,并对抑制价格波动稳定生猪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去冬今春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为此我们近来采取走访、座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我省生猪市场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对2009年下半年市场行情进行了分析预测。一、当前我省生猪生产及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5.
2011年陕西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整体呈大幅上涨态势。特别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生猪、猪肉价格双双大幅上涨,至去年9月份均刷新历史新高,然后次第小幅回落。2010年我省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再加上前一年冬天异常气候导致仔猪死亡增加,生猪存栏一、生猪、猪肉市场价格监测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夏季原本是生猪市场的淡季,然而今年猪肉价格却淡季不"淡",反而加速上涨,价格屡创新高,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创200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进入五月以来,全国猪肉价格"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市场猪肉价格一路上扬,直逼牛肉价格。从盐城市场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Nerlove模型,采用2006-2012年生猪出栏量及价格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的生猪供给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沿海地区之外,其余各地区生猪养殖户生产供给受前期出栏量的影响程度较大且显著;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各地区生猪养殖户的生产供给行为受前期生猪出栏价格的影响显著,短期内各地区供给价格缺乏弹性,长期看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供给价格富有弹性,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略显缺乏弹性;我国生猪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且显著,东北地区、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影响程度相当,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樊巍 《中国物价》2012,(9):47-50
北京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贷对生猪产业链条的支持,有力地平抑了生猪市场价格。本文就此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对引起当前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现象的主要因素和生猪价格稳定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轶 《致富天地》2010,(2):46-46
2009年,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自年初高价位持续回落至5月中旬左右,其中有7周(第18周至第24周)猪粮比价低于6:1盈亏平衡点,国家适时启动了调控生猪市场价格的政策,通过收储冻猪肉,把下跌的生猪价格稳定住,保护了猪农的利益。之后尽管价格有所波动,但总体上生猪生产有利可图,全年养猪生产盈利,每头出栏猪盈利约130元。  相似文献   

20.
1、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据对全县农贸市场抽样调查,由于受去年七、八月人-猪链球菌影响,我县当前生猪生产处于缓慢恢复阶段,上半年全县仔猪平均价格为4.8—5元/公斤,同比下降28%;毛猪收购平均价格为4.8—5元/公斤,同比下降27%;市场销售猪肉平均价格为9—10元/公斤,同比下降9%。近期仔猪、毛猪市场价格有0.2—0.4元/公斤的上涨表明:我县生猪市场已逐渐走出持续低迷状况.只是行情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