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作为货币政策在理论与实践上应采取什么立场、观点、态度的问题,历来有很大的分歧。当前存在三种不同意见和派别:一是"否定反对派",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导致经济秩序紊乱。二是"肯定可利用派",认为通货膨胀在我国是现实的客观存在,利用通货膨胀的积累功能,为经济建设集中资金是现实的抉择。三是"折衷调和派",认为简单地说通货膨胀是好是坏是没有说服力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受时空条件制约。笔者认为后两种观点的存在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抉择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2.
杨晓达同志在《金融研究》1986年12期《适度通货膨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以下简称杨文)中提出了这样两条观点: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必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相伴随着;适度通货膨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2)通货膨胀的原因不仅有"某种主观的失误",而且有"其客观必然性"。如果把杨文中的观点再进一步发挥,不难得出这样两个推论;(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而在经济增长中也必然会产生通货膨胀,(2)中国的通货膨胀并不仅仅是政策失误,而且在客观上也是必然的。我认为杨文中的这些观点不仅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而且也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讨论通货膨胀问题对当前的价格改革有着现实意义,本人愿就上述观点与杨晓达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产品"涨声一片",CPI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数据,物价飞涨对老百姓产生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人们开始惊恐当年通货膨胀的严重后果。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已经严重影响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庞小凤 《云南金融》2011,(3X):38-39
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产品"涨声一片",CPI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数据,物价飞涨对老百姓产生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人们开始惊恐当年通货膨胀的严重后果。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已经严重影响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明娟 《新金融》2005,(1):5-10
编者按:2004年,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经济将走出怎样的轨迹?市场化改革将如何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稳健"该如何解读?通货膨胀将是温和的还是加速的?形成加息周期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针对这一个个"谜团",本刊特邀五位著名经济金融专家,在此一同阐述他们的高见、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6.
左小蕾 《中国金融》2007,(17):49-51
从中长期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从"较快"转向"较好",应该以结构调整为主;近期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应该特别关注通货膨胀、资产价格膨胀和与两类膨胀密切相关的流动性过剩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所展现出来的"温度",一如当前的盛夏天气,炎热气息扑面而至,各类物价水平更是"涨声一片".  相似文献   

8.
张雄伟 《甘肃金融》2003,(4):29-31,37
"九五"期间,我国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从1998年以来出现了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殊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并提出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对前一阶段货币政策结果的评估,也是对2008年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政策判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造GF统计量检验了我国2001年以来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因果关系,并通过设计"格兰杰-F"检验和"格兰杰-F"统计量考察了经济增长在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传导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货币增长并非总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2008年以后,货币增长逐渐成为影响物价水平的主因,但经济增长是实现这一因果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由于货币因素所导致的物价水平上涨能够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我国GDP和CPI增长指数不高,但根据当年货币供应量和明显趋涨的房地产市场来看,经济"景气"其实已经来临。2012年的经济形势与十年前相似,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不快,但社会融资总额实际上迅速膨胀,房地产价格也居高不下。本文对比了2002年通货膨胀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2012年经济下行压力和由此进行的宏观政策调整效果,提出了引发通货膨胀反弹的四大因素,即西方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货币供应量基础过于庞大,银行不良贷款可能带来的"倒逼机制",以及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大规模负债压力。经初步判断认为,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信用已经出现膨胀趋势,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谨防经济泡沫,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2.
虽然今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率会明显回落,但无论短期还是中期内的通货膨胀风险及其潜在影响都不可忽视。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基本预期是"前高后低",即上半年通胀仍将维持在高位,但下半年会有大幅度回落,第四季度甚至有可能降到3%以下,估计全年的通胀率将在55%左右。之所以"前高后低",是因为食品供给(尤其是肉类)的短缺预期会在下半年出现明显的好转。不过中国的通货膨胀还存在五方面的担忧。  相似文献   

13.
杨培新 《金融研究》1981,(S1):76-80
当前,通货膨胀的潮流席卷了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几乎都没有幸免。只有中国几经惊涛骇浪的袭击,依然保持了三十年来没有通货膨胀的光荣纪录。但是"通货膨胀能够加速四化进程","轻微的通货膨胀有益无害"等等论调,几年来还是不断传来,对经济生活不无影响。我们深深感到需要弄清楚如下一些问题:美国这个凯恩斯主义最先得势、在和平时期大搞通货膨胀、甜酸苦辣备尝的国家,现在怎样看待通货膨胀?轻微通货膨胀是否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总体分析、对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的比较选择以及对近几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反思过程中,理论界倾向于重新思考"通货膨胀"政策效应的呼声逐渐增强。有人正面提出了"通货膨胀"能否利用的问题。更有人认为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不能兼得的两难抉择中,实行"通货膨胀"或说"扩张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刘勘 《证券导刊》2008,(24):73-74
宏观调控需要考虑经济未来形势的变化,在出台反通胀货币政策的同时,要前瞻性着眼于因美元转强,形成国际投机资本回流到美国市场而出现的"羊群效应",也就是说制定防经济大幅度下滑,通货膨胀转化为"新型滞涨"或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此促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我个人认为要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总体部署来理解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2008年宏观调控的基调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相似文献   

17.
王松奇同志在《金融研究》1987年第11期撰文(以下简称"王文")就我在《经济研究》1987年6期上对通货膨胀问题的实证研究(以下简称"实证")提出了质疑。其实,只要认真读过"实证"一文的人都会发现,"王文"是在转换了该文的论题以后再加以驳斥的,"实证"的论题是:通货膨胀不一定能刺激经济发展。为此,只要证伪了"任何时期、任何地方的通货膨胀都能刺激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田东彦就任日本央行行长后,强势推行"量和质两方面大胆宽松"政策,以期达到2%通胀目标,帮助日本经济走出通货紧缩泥潭,重振长年低迷的经济。黑田东彦非常规宽松举措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把央行债券购买规模和货币基础扩大至现有水平的"两倍",在"两年"时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这种"双化宽松"政策较之以往有三大特点。首先,日本央行首次给通胀目标设定了"两年"的实现期限。  相似文献   

19.
戚艳霞 《财政监督》2002,(11):28-29
一、会计信息混浠的表现形式由于会计体系本身的不够完善和会计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会计信息混浠问题较为普遍,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类:1.名义数值与实际数值的混淆。综观各国的会计实务,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的基本方式。但在通货膨胀存在的情况下,名义值与实际值(如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就产生了混淆。除这种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资产与负债的名义值背离实际值以外,报表本身的表述不当也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混淆。常见的混淆是资产负债表"不纯",资产中含有"虚资产"——"递延借项",负债中含有"虚负债"——"递延贷项"。这些已不能流入或流出未来经济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今年一、二季度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分别为5.0%、5.1%,物价不断上涨货币持续贬值,虽然我国目前尚处于温和式通货膨胀,但这种情况在持续下去通货膨胀将会演变为"飞奔式通货膨胀",进而会影响股票市场剧烈的波动和持续的震荡,因此,通货膨胀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此文从界定通货膨胀开始,通过描述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以及通货膨胀的演变,来研究通货膨胀对资本市场的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