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爽 《时代经贸》2010,(12):227-228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权观还是西方产权理论,都强调产权对效率的重要作用。产权残缺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的分配等等,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人力资本产权残缺将导致一系列后果,如自贬效应与高损失性、收益非货币化严重、人力资本流失、使用及配置效率低下乃至宏观经济效翠低下等等。探讨人力资本产权残缺并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对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权观还是西方产权理论,都强调产权对效率的重要作用.产权残缺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的分配等等,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人力资本产权残缺将导致一系列后果,如自贬效应与高损失性、收益非货币化严重、人力资本流失、使用及配置效率低下乃至宏观经济效率低下等等.探讨人力资本产权残缺并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对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功能源于产权所带来的收益,而产权收益的实现是产权主体拥有产权权利的根本目的.从理论渊源来看,关于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种视角:即制度主义研究视角与管理主义研究视角.制度主义研究视角强调制度建设对于产权主体的重要意义,主张通过制度设计来确保公务员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取到合理的产权收益.而管理主义视角则认为,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实现是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需求满足为基础,不同的产权收益方式和内容带给公务员个体的满足程度不一,从而可以形成不同的产权激励效果,因而,其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产权制度的设计,而是产权收益的表现形式.两种视角共同构成了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人力资本的特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使人力资本的产出水平最大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入手,论述了产权激励是实现优化公司治理,达到有效激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设计了以多元激励为核心的薪酬激励机制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5.
罗钢 《经济师》2006,(1):152-152,155
信息时代的到来,显现出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键是有效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本。文章从资本概念入手,分析、论述人力资本的主要特质,如生物性、异质性、专有性和产权特性等,揭示人力资本的属性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配置、使用、开发人力资本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6.
浅论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但由于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对其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成为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及新经济时代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组织特征,决定了其主体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为载体展开对产权激励的研究,能更好的获得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本文在整合、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调查问卷并在全国展开调查,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要素的因子分析,归纳出四个主成分因子。最后,根据对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深入理解和四个主成分因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了以实施制度体系为主、保障体系为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8.
研发型人力资本创新的企业激励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研发型人力资本创新的企业激励制度,对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可以建立和完善以下激励制度:企业产权激励制度,包括剩余索取权激励制度和控制权激励制度;职位晋升制度;培训制度;科技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国家人才战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任务,其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靠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奏效,必须尊重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措施,从物质、精神到人文环境创建完善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人力资本价值,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激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平 《经济师》2003,(2):19-20
文章在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进行产权激励的必要性和相应的制度安排 ,并结合国有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现存问题 ,提出了对国有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进行产权激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全流通下内幕交易可能会比股权分置时更加严重,如何有效防范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控制权优势进行内幕交易,是全流通下内幕交易监管防范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从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借鉴Becker(1968)"犯罪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及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选取了相应影响因素的度量指标,架构了内幕交易行为动机模型。然后基于问卷调查的模拟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内幕交易行为动机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富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并据此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动机及其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动机就是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收入水平、休暇时间、生活环境和旅游欲望是产生旅游动机的基本条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旅游动机,但一般而言,旅游动机主要有寻求爱的动机、逃避现实动机、好奇探险动机、健康娱乐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扩展和更新生活动机。激发旅游动机必须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优质服务、旅游促销宣传、旅游创新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highlighting some major themes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role of pro-social motivationi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 We focus on the insightsobtained from two alternative ways of modelling pro-social motivation;action-oriented and output-oriented altruism. This literaturehas implications regarding the design of optimal incentives,the selection of motivated agent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monetaryrewards, and the optimal organizational form required to exploitsuch motivations. We also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government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arallelliterature that emphasizes the non-contractible nature of output,and contrast it with the implications derived from work emphasizingthe role of pro-social motivation. (JEL codes: H11, J32, J45,L31, L33)  相似文献   

14.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A central tenet of economics is that individuals respond to incentives. For psychologists and sociologists, in contrast,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re often counterproductive, because they undermine "intrinsic motivation". We reconcile these two views, showing how performance incentives offered by an informed principal (manager, teacher, parent) can adversely impact an agent's (worker, child) perception of the task, or of his own abilities. Incentives are then only weak reinforcers in the short run, and negative reinforcers in the long run. We also study the effects of empowerment, help and excuses on motivation, as well as situations of ego bashing reflecting a battle for dominance within a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5.
职业成就动机是提升个体创新能力和促进创新行为的核心要素,由国家各类人才资助计划催生的人才头衔能否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备受关注。依据成就动机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建立人才头衔、职业成就动机与创新成果产出关系理论模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1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人才头衔与职业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普遍较高,人才头衔对科技人才成就取向、努力取向、专业充实取向和社会责任取向维度的职业成就动机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最后,提出完善国家人才资助计划体系、处理人才头衔与人才考核关系、发挥人才头衔对科技人才的正向激励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清洁生产的微观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云  尚英姿 《经济管理》2006,(12):45-49
首先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分析了命令一控制型规制、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以及企业自我规制三种力量在推动清洁生产中的作用机理。接着放宽模型的假设,从同业竞争者、利益相关者,市场不完全等方面对清洁生产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贴近现实的思考。最后指出,解决我国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动力不足问题,应从以上方面入手,以市场为平台,以企业自我规制为长期目标来构建清洁生产的微观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杜海  张振虎 《经济师》2004,(6):100-100,155
企业组织网络化是当前发达国家的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网络组织战略在许多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经济组织研究日趋需要战略管理、经济学等诸多学科融合的趋势 ,文章从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交易费用经济学三个角度分析其网络组织发展的动因所在 ,以期对我国企业组织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员工管理与激励刍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新经济时代 ,企业是否能留住知识型员工、用好知识型员工 ,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知识型员工具有创新精神、乐于学习、独立自主、流动意愿强等特点 ,本文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行为动力 ,并提出了组织有效激励和管理知识型员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创业动机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创业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创业动机的简单和复杂的两个理论模型。简单的创业动机模型从创业动机本身去分析了创业动机的性质及其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复杂的创业动机模型揭示了创业动机变化还受创业者的发展以及创业企业的发展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之一,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浪潮席卷全球.理论上,基于生态工业园企业生产的价值函数和技术溢出价值,可以推知园区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机理;实践中,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只有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的一般动因,还有利润、市场、组织、结构、贸易、政府等六方面的特殊动因.本文分别从企业自身和政府外力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强化生态工业园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