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书宽 《经济师》2006,(10):284-284,286
文章分析了山西省五老峰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特色,研究其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区开发管理“雾区”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红 《财经科学》1999,(3):41-44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哲理感召,名胜者,在风景资源集中之所,以正名之胜地。中国凡风景必有名胜之理。而中国园林源远流长,以独特、优秀的园林光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具有5个特色,即: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科学的艺术;山水清音,景面文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相似文献   

4.
1994年瑞丽江-大盈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由于德宏州旅游发展理念和相关配套制度、措施尚不成熟,致使风景区的规划开发、资源利用、保护形势不容乐观。2007年12月瑞丽江-大盈江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中验收不合格被建设部黄牌警告,要求限期整改,全省仅此一例的现实让德宏的旅游形象受损,基于这样的事实,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风景区存在的转让景区经营权、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风景区大量修建水电站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加强立法、完善规划,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收回经营权,加强数字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及创建文明景区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及体系特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公共政策的了解,结合国际上保护地管理规划经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成为公共政策。认为在现有风景名胜区规划框架之下,单一目标和项目清单式的规划成果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在目前新的调整时期,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亟须进化与改革,有必要重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论和体系,使规划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董杰  杨达源  王鹏  蒋晓伟 《经济地理》2006,26(1):137-139
近城风景名胜区与所依托的城市关系密切,其保护对于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近城风景名胜区的区位及其功能变化,认为钟山风景名胜区逐渐由城郊、城缘走进了城内,其功能除了原来单纯的风景区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等内容外,尚具有“南京市区维护生态平衡基地、国际旅游圣地、全市主要文化娱乐园地、古都风貌维护核心”的独特功能。因此,钟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即是南京历史的见证、古城的象征、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基础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7.
相关利益主体分析是解决多方利益和目标平衡的一种决策方法。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风景区规划中引入相关利益主体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列出了风景区规划所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运用相关关系矩阵分析了他们之间利益关系,最后确定了主要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规划和行动决策。  相似文献   

8.
论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最近,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问题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极大关注,争论主要缘于人们对风景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深度忧虑,尤其是风景区的不断开发已经或正在对风景区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呼唤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本文利用规制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对我国风景区目前存在的保护不力的问题,从规制体制和规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风景特质评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作为一种管理风景变化的新工具,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风景特质评价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国土尺度或自然乡野地,对于风景名胜区特质的识别研究尚属空白。介绍了风景特质评价的基本流程,尝试对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五龙宫景区进行风景特质识别,绘制了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质图,总结了英国风景特质评价作业体系的优缺点及研究局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初探我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做了简单的界定,之后对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做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灏 《经济师》2007,(10):11-13
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以世界遗产为主要代表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与普通商品不同,景区门票并非其价格的体现,而具有公益性、调节性和非成本性特点。近来出现的门票"涨价风"反映出我国在景区管理方面的制度缺失。此类公共资源方面的改革和建设需要解决体制、资金、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近40年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全国9批共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风景名胜区以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为根本,以“自然和人文交融”为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数量上东多南少,面积上西阔东疏,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有重要的空间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了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布局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风景名胜区依托于数千年演化发展的名山大川而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了风景名胜区制度。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改革的背景中,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制度的起源,主要指改革开放初期至《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颁布这一历史时期的制度形成过程。认为风景名胜区制度缘起于当时我国众多著名山川面临破坏而无人管理的现象,管理议题最早由建设部门提出,1979年正式由国务院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制度设计阶段与国内各部门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也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制度形成的过程反映出当时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对我国风景资源本质特征的充分认识和积极开放的心态;快速开始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动了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源于名山大川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将自然和文化高度融合,不仅保存了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孕育了极为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等高超的生态伦理和智慧,对民族的宇宙观、国家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的象征、思想的载体、精神的家园、文明的诗史。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的时代背景下,风景名胜区应该作为和谐发展的典范、文明互鉴的使者、美丽中国的代表以及美好生活的家园,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保护地,作为保护地体系中的独特类型,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区经营模式通常被划分为租赁模式、买断模式和委托经营模式等,笔者认为,在景区资源国有且不能转移的前提下,任何企业制度都是租赁模式,因而应该将景区企业化经营模式的划分集中在不同的租赁方式上.关于租赁合约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张五常的佃农理论.佃农理论研究的是土地租赁问题,而土地租赁与景区租赁在所有权都不能流动、投入的生产要素与原始资源相结合后具有不可分离性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将景区租赁模式按照佃农理论划分为分成租约、固定租约和自营三种类型,而这三种类型在门票项目使用权和收益权上也存在着不同的产权主体.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一个俱乐部产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存在争议。本文借助拥挤性俱乐部产品模型论证了景区旅游市场化经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员,已存在数千年,总结了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基因、当代特征和新时代重要作用,以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眼光,明确了风景名胜区是新时代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的定位,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应以生态保护下的展示利用作为其优先管理目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风景名胜区为特色、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江南第一家风景名胜区开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江南第一家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概况,其次在比较国内同类资源基础上评析了该风景区的资源特色和开发的可行性,并进而提出了开发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护理安全管理,有效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纠纷,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舒心、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针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有效地解决措施,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通过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学习、培训等,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做好护理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管理,针对护理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策略,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三清山,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海拔200-1819.9米,核心区面积229.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面积358.57平方公里,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该自然风景区因2008年7月份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而名扬海内外,一时之间游客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