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万励  夏涛 《新疆金融》2010,(7):79-98
<正>一、征信理论与实务概述所谓征信,英文为"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字面理解为征求信用或验证信用。具体来说,征信是指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实践中表现为通过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  相似文献   

2.
银行卡作为新兴的支付工具和信用手段,是银行业务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银行卡问世之初,仅仅是一种商业信用凭证,后逐步演进为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卡。信用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向资信良好的个人和机构签发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在指定的特约商户购物或获得服务。信用卡既是发卡机构发放循环信贷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凭证,也是持卡人信誉的  相似文献   

3.
张雨 《征信》2024,(5):22-30
个人征信机构运用自动化决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与信用反欺诈产品或服务,可能因传导不实信息、复现社会偏见与歧视、弱化人类决策个性化空间等对人的权益产生风险。通过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发现,信用信息查询类产品可引发“算法黑箱”风险,信用评价类和信用反欺诈类产品可同时引发“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等风险。我国现有法律衍生出个体赋权机制、透明度义务机制和第三方主体外部监督机制,以应对自动化决策引发的各类风险,但单一的规制机制较难解决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规制难题。对个人征信机构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进行规制,需要综合考量规制对象、规制目的和规制实效,并以个人征信数据处理关系为分析背景,建构公私法规制机制相衔接的立体化风险规制框架。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为主,民营征信机构及其他专业个人征信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个人征信体系。发展个人征信业是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的迫切要求,应积极推动和规范,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往往是小微企业主个人信用特征的体现,因此各国征信机构通常充分利用个人征信信息来支持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市场化个人征信助力小微企业的方案个人征信解决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微企业本质上是有经营属性的自然人,因而更多依托于个人征信。农户、个体工商户以公民个人或家庭财产作为经营资本和承担债权债务关系,其个人信用往往直接影响其交易信用。小微企业的个人特征、个人属性对其获取信贷具有显著影响,可以为小微征信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多个国家的小微征信实践表明,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往往是小微企业主个人信用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也称为资信评级、信用评估或信誉评级,起源于19世纪美国的商业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指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金融机构、债券发行机构、个人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违约概率、金融市场工具信用风险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并以专门的符号来标明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7.
征信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词汇.征信一词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现在,征信(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作为一个专业名词,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征信可以分为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在个人征信体系中有四个基本当事人: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或信用中介机构)和信息使用者.  相似文献   

8.
《云南金融》2013,(4):49-50
一、什么是征信业?为什么要制定《征信业管理条例》?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川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余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征信是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实践中表现为专业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信用调查、个人信用调查、  相似文献   

10.
月度新闻     
《大众理财顾问》2012,(12):12-13
银行Bank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上线不良信用记录留5年央行征信中心11月4日证实,个人征信系统的新版信用报告已于2012年8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个人征信系统的所有接入机构都应查询新版信用报告并以其为准。担心信用卡或贷款逾期负面记录会伴随自己终身的市民,可以把心放一放了。在旧版个人征信报告中,逾期记录只要曾经发生的,就都会显示。然而,在新版信用报告中,只展示消费者最近5年内的逾期记录。这意味着,假设个人征信报告中有今年1月的逾期记录,将在个人征信报告记录里保留至2017年1月,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11.
夏靖 《上海金融》2012,(10):68-69,118
本文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机制下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道德风险的必然性,并就化解道德风险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各商业银行的信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主要采集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基本信息和信贷相关信息,以及分散在社会其他部门(例如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经过系统整合后向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查询的服务.为防范个人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促进社会诚信、央行制定和落实货币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个人征信系统的新版信用报告(2011版信用报告)已正式上线运行,个人征信系统的所有接人机构都应查询新版信用报告并以其为准。在旧版个人征信报告中,逾期记录只要曾经发生的,就都会显示。然而,在新版信用报告中,只展示消费者最近5年内的逾期记录。  相似文献   

14.
1月5日晚,央行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公司、前海征信公司等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这意味着国内的个人征信市场化的闸门正式开启,这8家机构或将成为我国首批商业征信机构。这或许会给中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在起步阶段就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时代金融》2013,(10):49-50
<正>一、什么是征信业?为什么要制定《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  相似文献   

16.
田昆  孙权  许靓 《征信》2021,39(7):46-50
个人征信的本质即共享,共享的前提是做好信息保护.在"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征信模式的指导下,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在促进信用信息市场化共享的同时,能够通过规范运作和标准制定化解数据市场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等乱象.分析大数据时代征信行业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内外实践及潜在问题,提出通过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实现信用信息的标准化聚合及统一输出的共享模式建议,提升信用信息服务的可得性、可信性和可控性.此间,征信机构需将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作为业务发展的生命线,以合规促共享,以共享助保护.  相似文献   

17.
外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开展广泛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由于商业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里 ,获得尽可能详细有用的个人信用资料 ,使银行信贷人员确信贷款申请人有按时偿还全部贷款的强烈愿望和充分的偿还能力。为此 ,商业银行除采取直接询问法 ,即直接了解个人的信用状况的方法之外 ,更重要的是信贷人员要向有关的信用调查机构核查客户的信用史 ,由这些信用调查机构提供客户信用状况调查报告 ,而且通常是向 2~ 3家以上的信用调查机构进行咨询 ,同时个人信用调查报告还不能出自一家信用调查机构的不同分支机构。个人信用调查体系的建…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15年8张互联网个人征信公司牌照的申报验收,我国的个人征信业务正式迈入大数据征信的新阶段。本文详细分析了大数据征信时代我国个人征信行业面临的数据来源广泛、市场发展多元化和产品应用场景多样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信用主体权益的保护、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及信用机构的准入与评价等方面的挑战,并对个人征信业务今后在我国的发展提出推动征信标准化建设、建立征信机构评价标准及完善征信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征信,《左传》谓之“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意即一个人说话是否可信,是可以得到验证的。现代经济社会中,征信可以理解为征集信用,即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或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和记录其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尤其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更是规避风险,确保经济关系中各种契约如期履行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各种交易风险大量增加,而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如何构建合理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维护征信市场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私帖又称民间钱票、票帖、手票等,是由民间钱庄、银号、当铺、商号、商会等非官方机构或个人发行的,并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流通的信用纸币。其流通范围多在发票者所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