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园 《金融纵横》2001,(12):26-27
“以物抵贷”是指贷款到期后,经银行积极清收,债务人仍不能以货币资金履行债务,银行为保全贷款而以债务人、保证人或第三人的财产抵偿贷款本息,最终以变现所得收回贷款本息的行为。工行黄山市分行这两年充分利用“以物抵贷”转化不良贷款的政策,使当时难以用货币形式收回的债权得到了保全,并使本已呆滞的资产得到了盘活,实现了不良贷款的乎稳转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有多种分析方法,对不良债权的形成原因也有不同的看法。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通过对信用制度、经济个体成本收益的分析,研究不良贷款中正常愈期贷款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力求对这种拖欠融资的现象作出经济学解释,以期对实际工作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截止2004年7月末,十堰市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6557万元,占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11%,有的拖欠历时20年之久。八月中旬以来,十堰市政府大力组织专项治理清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2004年10月20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对国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债务核实率达到100%,清收额度达1703.27万元,清收率达26%,其工作进度位于湖北省前列。  相似文献   

4.
关于财务困境的定义,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观点.1966年Beaver把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定为财务困境;Altman(1968)将"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定义为财务困境;Carmichael(1972)把财务困境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企业无法履行义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形式:1.流动性不足: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履行短期债有困难;2.权益不足,长期偿债不足,由于留存收益呈现赤字,或总收益大于总资产,即负权益;3.债务拖欠,不能偿还应付负债,或违背了贷款协议款;4.资金不足,公司受限于或者无法获得各种额外资金;Ross等人(1999)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定义财务困境:①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法支付债权人的债务;②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③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和合约付息还本;④会计破产,即企业的帐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企业借改制重组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债权银行不仅贷款本金难以收回,贷款利息拖欠也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突出的问题.笔者从目前企业改制重组逃废债务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银行防范逃债的措施等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企业借改制重组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不断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债权银行不仅贷款本金难以收回,贷款利息拖欠也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突出的问题。笔从目前企业改制重组逃废债务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银行防范逃债的措施等角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个人贷款已成为各银行的主要贷款之一,贷款占比逐年增加,但是违约及不良贷款也在逐年增加。对某区域工行的个人不良贷款进行分析,发现违约及不良贷款的借款人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及民营工商企业的工作者,说明目前工行对非固定收入人群的贷款过程中,没有加强个贷风险防范,对应的防范措施不利。现就个人贷款还款来源的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博弈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财政分权,世界范围内,地方公共债务的日渐膨胀以及拖欠或违约已不是个别现象, 情况严重的甚至引发了一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但是,要全面考察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和中央政府救助动机绝非易事。本文试图梳理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博弈理论,分析地方债务违约博弈中,双方的动机,以探索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制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银团贷款实践中,贷款行通常要求在银团贷款协议中规定交叉违约条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交叉违约本质上属于一种预期违约事件,交叉违约条款具有防范债务风险、保障贷款行在向借款人追索债务时能与其他贷款人处于同等地位的功能。但贷款行在与借款人商谈该条款的内容时,应认清缔约时的客观经济形势,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并充分考虑适用该条款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相应地,应从债务的性质、债务不履行的主体及其性质等方面入手设定交叉违约条款的内容,以平衡贷款行与借款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以资抵贷是指借款人不能依约归还贷款时,以自己的产品、生产资料等物资来抵偿金融机构到期贷款的一种债务偿还方式,是金融机构在企业改制条件下保全信贷资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以资抵贷的办法,农村信用社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一些多年未能清理的债权得到了清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