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肖红梅 《活力》2011,(3):220-220
一、城市是“生态文化”发源和发展之地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最典型产物。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和主要载体。城市首先是一个物质经济实体,人们通过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不是自然而形成的。在不同时期所留下的有形物体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及历史中人的意识和行为。其次,城市也是文化的载体,城市与乡村相比,有更多的文化集聚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规划之路--"辅万物之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以超越自我的精神运作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恒久和谐发展的高超作为.这样的作为不仅需要应用自然科学技术进行具体实现,更需要运用哲学的理论和思维进行宏观引导.事实上,在古老的道德经中,就蕴含有最为深刻并且最为完善的生态智慧,这种智慧已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城市规划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帛书《老子》为依据,以"辅万物之自然"为总纲,从尊崇自然、把握根本、慈爱万物、回归素朴四个方面阐述了老子哲学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媒体"作为一个具有中介作用的有机体态,是在现代化的城市文化环境中产生并逐步发展的,"媒体文化"往往与大众文化、城市文化、现代性等问题相互纠缠,因此,大众文化成为研究媒介文化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是链接城市聚居体各阶层的融合纽带,还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本文以城市绿色空间为桥梁.从城市绿色空间的内涵理解入手,剖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针对重庆市区域特点,提出了将"城市绿色空闻(空间)-城市环境艺术(视角)-地域文化(人间)"为一体的"宜居重庆"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律协同理论认为,规律协同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发生发展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五类规律的制约.生态文明城市是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样态,其构建路径不是局部的生态化,而是城市社会生态、城市经济生态、城市人居生态、城市交通生态和城市环境生态"五位一体"协同作用.依此,提出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生态资源跟自然环境资源一样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现在关键2是看谁具备最敏锐的文化转换力,谁就会占得文化市场先机.这一点不管是对一个国家、企业还是一个城市以至个人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也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的认识。生态城市不仅仅要在城市环境方面体现生态学的理念,还要在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文化生活等诸方面体现生态学的理念。将生态学的理念全方位地贯彻到城市的发展过程,就需要有一个生态城市规划。本文从生态城市的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三方面论述了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发端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具有的浓烈功利色彩的世界观,是唯理性主义与科学蒙昧主义的症疾;"人类中心主义"演绎下的"人类沙文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迷茫.实现对"人类中心主义"(乃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人类只有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拯救"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迷茫.  相似文献   

9.
当代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人与环境的矛盾达到了高潮,现有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消耗为代价的,缺少把自然生态作为资本形态的思考.随着生态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特别是对生态资源的破坏需要人类用大量的金钱去治理.现在人们必须发展景观绿色消费以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必须保护城市环境、来发展"景观经济"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景观经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文化解析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个人,因此,"文化"便成为一个极易意会却又极难言传的概念.一百多年来,文化人类学家,文化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曾为"文化"下过成百上千种界说,迄今仍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我们认为这并不妨碍对文化问题的讨论. 笔者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和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重中之重",一个在汉语词汇里已达极点的程度表述,旨在警世,意在醒世!"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对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外来文明不断挤压农业文明的现实社会,我们务必深刻领悟,农业文明不是最落后、最腐朽、最该抛弃的文明,它更不是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对立物,它是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并行不悖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发展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同时,决不能以牺牲农业文明为代价.全社会都应树立一个理念,只有农业文明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文明,没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都将毫无意义.失去农业文明的"文明",是可怕的"文明",很可能也是灾难性的"文明".在强势文明视农业文明为拦路虎,以泰山压顶之势挤兑它、摧残它、吞噬它之时,"重中之重"更显得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2.
郑善文  马默衡  李海龙  汪坚强  张芯蕾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4):中插21-中插27
生态空间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空间文化服务对增进居民福祉、提升人居品质有着重要贡献.基于国际文献比较,分析总结城市生态空间文化服务的研究趋势和问题,进而以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例,建立文化遗产、美学、教育、休闲娱乐等"7类13项"评价要素体系,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调查和空间分析等方法,从居民感受和福祉视角对研究区生态空间文化服务进行定量和空间化评价,使生态空间供给和文化服务需求间产生有效链接,并对研究区生态空间布局和景观要素、设施配套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以"新天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颖 《城市问题》2007,(1):75-78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和关系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天地"区域的改造模式为案例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力图阐明城市发展中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实践性,分别从实例分析和理论阐释层面指出,建立在认识自我和借鉴他者基础上的文化自觉精神和文化创新实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景观急速翻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也涌现出"重视觉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环境品质.景观建设流于形式,不仅不便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带来隐患,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实现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界提出"健康景观"的全新概念,本文即基于此展开论述.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理念解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人类住区历史演进的广度以及人—自然系统的整体角度研究未来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时空定位 ,并从哲学、文化、经济、技术等四个层面对生态城市内涵思想进行了剖析 ,以整体把握和理解生态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城市文化 每一个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中都有不同的文化风貌,它反映的是历史足迹,体现的是文化传统延续,同时它也是社会发展进程的缩影.城市文化是在不断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聚居文化,它由人的生活行为模式和城市建筑形态所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7.
于长立 《价值工程》2012,31(34):321-323
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就是指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居住、健康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空间环境。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建设中需要构建强大的生态经济体系、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两周"时期是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制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古代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和分封诸侯建国立城背景下,该时期至少兴起了两轮城市发展与建设高潮,促使城市的数量、规模、规制发生演变,影响气候、植被、水土等生态环境衍变.由此,以"两周"时期为例,尝试探讨城市发展演变对生态环境衍变的影响,生态环境衍变对城市发展演变的反馈,探索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之启示.  相似文献   

19.
"契约型"社区的生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2年联合国成立"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此后,社区发展活动在世界各地兴起.迄今为止,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出现了社区发展的多种模式.由于侧重点不同,理论上对社区概念的释意也有所区别.在我国,一般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居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依区位标准,可将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城郊社区和农村社区.城市社区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变革的结果.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城市社区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制度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下,城市社区开始从"单位制"向"契约型"转变,这将会引起社区发展目标、运行机制、实现方式和手段等的重大变革.研究新型社区的生成和特点,并提出促进社区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对生态城市观念下旧城改造理论进行了使用,对于"三旧"地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三旧"改造的根本含义.根据生态城市理论需具备的内容,研究怎样运用"三旧"改造、土地整合、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模式等技术管理手段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