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农发行贯彻实施民法典,要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全面掌握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和条文规范,灵活运用民法典编纂中彰显的立法思想和科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坚持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切实发挥法律和制度在推动农发行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正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在倡导环保、完善担保物权类型、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和规范夫妻共同债务方面对农发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在倡导环保、完善担保物权类型、完  相似文献   

3.
郭琳琳 《中国土地》2020,(10):23-25
《民法典》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形式命名的法律,出台之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对于涉及土地权属和使用部分的规定,与以往的《物权法》等法律相比有了较大变化。以土地相邻权为例,其规定不仅更加详细,而且立法思想也值得深入探讨,这对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处理土地相邻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是继《宪法》之后,我国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党中央十分重视民法典的颁布和实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的横空出世,对现代税收治理体系的合理化建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民法典独有的时代性、权利性和统领性,在形式和实质两个维度上启示着税收治理的现代化之路。新时代,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行税收法定原则的贯彻与落实,并为税法典的最终问世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颁布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实施民法典"集体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农发行党委高度重视民法典的学习贯彻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立法完善,包括未来<民法典>的制定,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变法,一种观念的变革,要敢于突破现有的概念.我国现有的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虽然各具特色,但在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构建方面却都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因此,认真检讨三部<民法典>(草案)中构建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无疑将有助于我国<民法典>(草案)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在立法层面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诠释和表达。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国《民法典》集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三大特色于一体,是我国法治建设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民法典》的颁布施行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罗马的首部成文法典,《十二表法》总结了罗马国家产生以来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发展成为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而其中有关涉粮法制的规定,则为罗马的农业发达提供了法律保障。一、《十二表法》制定时的罗马农业状况与古希腊发达的工商业相比,罗马建国之初的整个经济发展主要支柱是农业。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究竟要制定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且直接涉及到我国商法体系与框架的建构,对于健全与完善市场经济的商法调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现存的商事立法模式当今世界各国对民事与商事关系的法律调整可以概括为四种不同形态的商事立法模式:一为民商分立。即除了制定统一的民法典外,还制定独立的商法典,采取此种立法模式的有法国、德国、日本等。二为民商合一。即制定民法典而没有商法典,在对传统商法内容的处理上,是将传统商法的内容融入民法典之中,即把商事主体、商事行为、商事代理、…  相似文献   

11.
民法法典化倾注于民法典本身体例和具体制度的研究上。法国制定民法典的初衷在于统一全国法制而制定民法典。德国在政治上完成统一后民族意识高涨,从而对民权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正常化的治国理念下,法律再次进入人们生活的空间。就构建健全的民法制度而言,只要弥补物权法律制度缺失就基本完善的民法体系就能形成。与此同时法学教育进入正轨,在司法实践上,急剧上升的受理案件逐渐有利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在全国人大的总体目标下,民法典的制定更显示紧迫,同时,有关制定民法典的国际交流研讨会议形成浓郁而热烈的氛围。可见,探讨我国民法法典化的现状,分析在民法法典化背景下法律解释的发展,阐述民法法典化背景下法律解释方法,有助于把握法典化的方向和中国民法典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7编、1260条、逾10万字,从国家发展到个人权益,关涉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半部宪法""权利保障的宣言书"……5月22日,酝酿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而直接以"民"命名,更彰显出其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徐州居民实地调查,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与战略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并借助调查过程普及居民的雾霾及其防护知识,最终达到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发展代价、实现健康徐州、美丽徐州、幸福徐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社会责任有关规范和惩处,社会责任更多地停留在道德层面。但理智的企业及管理者应该吸取相关案例的经验教训,清醒地认识到: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个人社会价值的所在和体现。企业若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无疑会为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无助于甚至反道于财务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分析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内在一致性,企业应当制定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财务目标,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正《民法典》自制定到颁布施行以来,对合同的成立和合同效力部分作了不小修改,有必要对合同概念的"边界"和关系进行再梳理,以期对农发行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起到指引作用。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实现自身目的的一项重要民事制度。合同作为最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民法典》自制定到颁布施行以来,对合同的成立和合同效力部分作了不小修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钊阳 《农业经济》2022,(3):117-119
由于《民法典》对土地经营权性质的模糊表达,以至于理论界纷争不断。其争议背后的实质就是法律体系与法律政策之间的矛盾所致,在《民法典》颁布施行后通过法解释学的路径予以消除争议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对土地经营权性质的分析,离不开《民法典》物债二分的外在体系基石,所有分析的逻辑前提当以此为基础。当外在体系存有矛盾而无法实现体系融贯之际,外在体系当服从内在体系要求,从法政策的目的与物权编的基本原则出发,易将土地经营权统一为物权。《民法典》中五年期限不能成为“二元定性论”的理论依据,其仅是提醒当事人审慎对待长期的土地经营权合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相对传统渔业而言,现代渔业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是政府对社会生活按照统治阶级的意愿所作出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过程。那么,如何理解现代渔业公共政策呢?笔者在分析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背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的基础,指出现代渔业公共政策是指我国政府依据转型期发展现代渔业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本质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进而回答了当前我国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应该关注什么等问题,以期为研究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的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最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北京无疑是焦点中的焦点。作为首都、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农产品质量状况关乎1600万市民的营养与健康,也关乎我国农产品质量在国际社会的总体印象。  相似文献   

19.
ISO22000:2005标准由ISO来自食品行业的专家、国际专业化机构和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代表,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建立的机构共同制定.……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认识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可持续发展是国际上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它的基本思想正在被广泛接受,并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我国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历史进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它今天已成为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协调统一的全面性战略。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与追求社会公平,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