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光 《经济师》2009,(2):15-16
在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一直并存着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两种制度安排。协议收购适用于目标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尤其是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但是,协议收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信息公开程度差:有悖于机会均等原则;市场化程度等。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所以我国在制度上承认协议收购的合法性。要约收购具有信息透明度高、股东机会均等、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这是协议收购所不具备的,所以,我国在制度上保留协议收购的同时,强化了要约收购:一是充实了协议收购触发要约收购的规定;二是删除了要约收购中的强制要约义务豁免的规定;三是删除了要约收购中的强制要约义务豁免的规定;四是增加了部分要约的规定。增加了部分要约的规定。随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的稀释,要约收购必定实现零的突破,并有可能出现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2.
<正> 要约收购(Tender Offer),又称公开收购、发盘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其依法公告的收购要约中所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以及其他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要约收购具有公开、广泛、迅速的特点,充满敌意性、策略性。随着《证券法》的颁布,各界对上市公司的收购,尤其是要约收购普遍持乐观态度。诚然,《证券法》在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方面确实较以往的法律环境有了很大的改  相似文献   

3.
高湘一 《经济师》1993,(5):56-57
<正>国外收购策略分析 企业进行国际投资,如果其目标是使自己的产品多样化,或者是为了获得国外当地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行销道路,或者是为了分散财务上的投资风险,可采用收购国外当地企业的做法。 收购企业是指收购当地企业的股权。依据我方企业的投资计划,收购方式可分为;①收购全部股权使之成为我方企业在当地的一家独资子公司;②收购大部分股权,并由此取得该企业的经营决策权;③收购少部分股权,只是参与其经营但没有经营决策权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动向     
《商周刊》2012,(16):11-11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青年汽车再次收购欧洲品牌;谷歌宣布推出GoogleFiber  相似文献   

5.
这两年信托公司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事件频频出现,如金信信托收购长丰通信(000892)股权;重庆国信收购四川美丰(000731)股权;北京国信收购宁城老窖(600159)股权;深圳国信收购延边公路(000776)股权;中泰信托收购轻工机械(600605)等。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03年底,共发生了24起信托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法人股行为。在信托收购中,存在着事实上的两个收购人,一个为信托合同之上的“形式收购人”即信托投资公司,另一个为信托合同之下的“真正收购人”即委托人。由于信托合同的存在,“真正收购人”既达到了收购的目的又隐蔽了身份,“形式收购人”与“…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全面归纳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然后深入剖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详细提出了规范发展管理层收购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邢天才  贺铟璇 《生产力研究》2011,(5):103-104,160
文章以2004—2007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31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会计研究法和分组频数检验的方法,考察了收购公司的长期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并购活动并不能为收购公司带来长期绩效的提高;对于现金支付方式而言,非现金支付的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同属管辖的并购中,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并购相对规模较小的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08,(3):114-114
<正>美国高盛集团全资拥有的GS Phereclus Holdings Limited公司近日收购扬帆集团20%的股份,收购金额为5000万美元。这是继高盛在2007年11月以205亿美元收购江苏  相似文献   

9.
<正>各种形式的要约收购对于非流通股的市场化,为全流通奠定基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场外的协议收购,到场内的要约收购,上市公司重组越来越走向市场化,这对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改善上市公司的内在质地和营运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非流通股的部分要约收购以及由此升级的全面要约收购,  相似文献   

10.
<正>全流通之下的上市公司大并购浪潮正在汹涌逼近。愈来愈近,惊涛拍岸之声已经隐约可闻。5月2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9月1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将付诸实施。新的收购办法就上市公司的收购制度作出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关于上市公司收购有三个比较关键的法律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第一个问题:关于协议收购的适用范围目前,我国有案可寻的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场内公开收购,即在证券交易所通过股票二级交易市场公开收购目标公司可流通的股票,以控制目标公司。首个案例是,1993年9月深圳宝安集团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海延中实业19.8%的股权,达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国式、英国式和欧州大陆式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的评析,剖析了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加大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1998,(2):55-56
<正> 产业资本已成为中型企业收购兼并市场中十分活跃的购买力量。对大型企业而言,收购中等规模的公司为其提供了适当的增长机会,并在80年代巨型并购交易的重重诱惑中形成了一个避风港。但收购一家非上市公司,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均与收购上市企业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式,英国式和欧洲大陆式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的评析,剖析了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加大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15.
<正> 我认为对农产品的收购也要实行以计划为主,加强农产品收购的计划性。为此当前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保持粮食与经济作物产品收购比例的相对稳定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对农产品收购安排,也必须遵循“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优先搞好粮食收购,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同时搞好其他农副产品收购,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我国农业经过三年调整,生产结构、作物布局和主要农产品的购留,基本上能与我国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国家下达各地的生产、收购计划也日益趋于合理。但是有些地方,由于对某些或某种经济作物的收购基数订得偏低,致使加价收购部分较多,经济收入偏高,于是便出现了挤占粮田面积扩种经济作物的倾向。有些收购部门在农产  相似文献   

16.
MBO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MBO的产生及其发展 所谓MBO即管理者收购。是英文Management Buy-out的缩写,意为经理层出资收购本企业。其主要含义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借助于外部融资机构收购本企业的股份,从而改变本企业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资产结构,完成从单纯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股东的转变,从而达到重组本企业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它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它的收购目标主要是针对成长前景广阔和管理潜力较大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正> 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欧洲企业加快了收购亚洲企业的步伐,一个欧洲资金狂购亚洲企业的热潮正在形成。从去年底德国化工业巨擘巴斯夫(BASF)斥资6亿美元收购韩国汉拿集团和晓星集团所属的化工企业,到最近瑞典汽车工业巨头沃尔沃以5.72亿美元收购韩国三星集团的拖拉机生产企业,一长串的收购清单在告示世界:欧洲企业已经在亚洲开始了新的收购热潮,它们把美国企业甩  相似文献   

18.
浅析管理者收购(MBO)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者收购(MBO)的具体含义;接着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管理者收购(MBO)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意义;最后,简要指出了管理者收购(MBO)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统计指数用于分析多种因素对事物总动态的影响作用叫做因素分析法。根据指数体系进行分析,指出复杂经济现象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是因素分析的目的。假定有某收购门市对几种农副产品收购的统计资料如下:基期收购金额p_0q_0=10000元;报告期收购金额p_1q_1=15000元;p_0q_1=13000元。现行社会经济统计学教科书多数是从如下两方面说明分析方法的。从相对数分析: 收购金额指数=价格指数×收购量指数  相似文献   

20.
两面针近日爆出经营危机,但这不是个案,大宝、中华牙膏、美加净等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品牌都遇到了极大的困境.有些是因为经营不善,有些则是因为本来想着靠棵大树,却成为别人的一颗棋子. "嫁入"洋豪门的中国品牌 1990年,美国庄臣收购美加净; 1994年,联合利华收购中华牙膏; 2000年,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 2003年,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外资品牌纷纷涌入.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的策略,大肆收购中国品牌,得手后却将它们束之高阁,日化品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