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红利”作为一个与人口变动有关的经济理论,主要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依靠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内需市场,积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并驾齐驱,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传奇.  相似文献   

2.
王荃 《新经济》2014,(8):33-34
一国经济的增长源于资本的投入、劳动力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增长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劳动力增长的有效性.人口作为理解经济增长的一个切入口,将在相当长时间里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重大决定“逐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对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予以解读,从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口经济理论及西方学者对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展开分析和论证,阐明人口政策适度调整后,经济增长将获得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广大群众的民丰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对自身的牛命质量、生育质量、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给人口计生队伍素质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努力提高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总体水平,构建和谐计生的目标,对照现实,就加强人口计生系统队伍建设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大量流动和集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人口涌入“珠三角”地区,使该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文章以“珠三角”比较有特点的轻工业城市——东莞市为例,以人力资源流动理论为基础,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东莞市劳动力的流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度,测度外来劳动力对于东莞经济的影响力,以趋利避害,保持经济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人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是宋代名学家,其人口思想、经济学思想、经济思想、美学思想都有独到之处。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苏轼的人口思想:对“人众国富论”的批判,反对“不举子”,主张“度地以居民”。苏轼人口思想中的一些内容,在人口思想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五普”、“六普”及相关人口统计资料,对和田地区人口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地区人口发展具有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家庭户数有所增加,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口密度逐年增大,总人口性别比进一步优化,人口向成年型转变,人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口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等特点.研究的结论有助于促进和田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为和田地区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变成“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以致于老年人数量大且在快速增长.人们养老意识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现有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此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在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程度加重等条件下,有必要引导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能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满足老年人的多样性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B :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 ,精辟地阐述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他指出 :“在现在化建设中 ,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良性循环。”我想强调的是 ,如果认为 ,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有所提高 ,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 ;国家和地方有环境保护的法规已经建立 ,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网友进行了主题为“共议社会建设助力幸福广东”的在线交流。汪洋坦言,因为这些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多或少地对社会建设重视不够,使社会建设在许多方面落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有许多欠账。“这些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社会诉求,也值得我们重视。同时,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民主意识也比10年以前、20年以前更强,所以,一方面是我们在社会建设问题上有欠账,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变化、民主意识增强,这就使得社会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拶b战。”  相似文献   

10.
一、人口生态经济的意义在人口、生态,经济问题上,已经有众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却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研究,国外一本书上说:“环境恶化、人口激增和经济停滞—人们常常提出来作为现代人类的中心的长期的问题”。我们如果从经济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对人口的再生产、人口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即根据人口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及人口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相互作用来  相似文献   

11.
百禾 《江南论坛》2003,(3):34-35
浙江人口多、资源少、地域小,既无矿产资源,也无地缘交通优势,可谓“零资源”。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摇身一变,由资源小省一跃而成为经济强省,并以国内经济最健康、最活跃、最有前途而被经济学家冠以“浙江现象”。其奥秘何在?正如浙江某市的一位市委书记在“天地论”中所说的:“上靠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富民政策;下靠地,千百万民众思富的伟大实践;而地方政府在中间营造一个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将它简喻为:“种子好、土壤好、气候好。”一、种子好——有好的意识观念长期以来,浙江人受山多地少、资源匮乏所迫,人们把价值追…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一月,我应邀请赴韩国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大会“第六届年会,会议在汉城召开,会议代表都是来自五大洲的经济学专家、教授.东道主十分热情,安排代表赴外地参观了“现代“、“大宇”、“三星”集团所属的汽车、造船、电子工厂.会议结束后,我顺道访问了与江苏结成友好省道的全罗北道.看了全州市、扶安郡和滩涂围垦工程.其间有机会与韩国人士交谈韩国经济的发展,接触到许多信息.现综述我对韩国经济状况的印象如下.一、国土面积和人口韩国的国土面积9.92万平方公里,比江苏10.1万平方公里略小.韩国多山.70%是山地,可耕地很少,人均耕地面积在全世界的排位很后.海岛很多,渔业很发达.人口4405.6万人(1993年),城市人口比重高达74.6%(预计2000年达到80.6%).首都汉城  相似文献   

13.
<正> 人口是社会的主体。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何认识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目前我国入口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些同志从恩格斯提出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和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出发,认为“两种生产”共同决定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也起决定作用。有些同志还提出“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两种生产”之间的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城市化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节约包括土地在内的多种资源等角度,都可以充分论证加速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必要性。本文要分析的不是“要不要城市化?”而是“制约城市化的几个主要的制度因素”──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落后的“城市”观念,从而认为:中国农村城市化需要重大的制度创新。 一、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人口和资源的流动和相对集聚,从而阻碍“城市化” 尽管人口集聚不等于城市化,但是城市必然有人口及其他资源的相对集聚。集聚的前提是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城市老龄人群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水平现状1老龄人群的信息意识状况。根据河南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郑州市“二七区”、“金水区”、“中原区”50岁到89岁人口共159 745人,本次调查人数为700人,占三行政区该年龄人口的万分之4.3%,调查对象包括60岁~69岁的低龄老龄人群、70到79岁的中龄老龄人口、80岁以上高龄老龄人口。调查以最具代表性的中低龄老龄人群为主,同时也包括59岁以下的准老人,——他们是不远的未来老龄社会中的重要人群。.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立和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及作用机理 ,摒弃唯经济效益观 ,树立全面效益观 ;变革“经济人”假设 ,确立“生态人”观念 ;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灵敏协调的自组织系统 ;走出“GDP”崇拜 ,树立新的政绩观 ,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化过程中的准市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地域综合体,是一定地域范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这一本质特征,揭示了人口构成对城市的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市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来自农村的新市民或曰与市民共存的“城市农民”。无论是新市民还是“城市农民”,他们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蜕变,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们还只能是“准市民”。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一个明显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准市民”这一特殊群体队伍的迅速壮大。我们在此把城市中这部分特殊群体称为“准市民”,丝毫不含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并不认为他们是“二等市民”,而只是指他们在总体上与市民的差距,特别是综合素质还没有完全达到市民的应有程度。 准市民素质及其对城市运行秩序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准市民,既包括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有城镇户籍的人口,也  相似文献   

18.
“农转非”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之分。户口政策的实行之后,随之也产生了“农转非”(即户籍由农村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概念。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农转非”政策逐渐宽松,这一曾经影响无数人命运的名词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焦点地位。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家中,也有许多有通过考试、招工等“农转非”方式进入城市学习、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但本文“农转非”并非实指,其中“农”指农业经济学或农村经济领域,“非”则为农业经济之外的其他经济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张茉楠 《商周刊》2012,(2):21-21
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消失并不可怕,反而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倒逼机制。中国应选择“人口红利”转型,从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型至质量型“人口红利”,并以此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实现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习惯中,常常把“统计”、“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这些有关的概念混为一谈,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论。“统计”是个广义的概念,具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含义。三种含义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由实践到理论全部认识过程的三个方面。由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又形成为一门多科性和跨领域的科学,在社会科学中有人口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等,在自然科学中有生物统计学、化学统计学、天文统计学等,在数学中有数理统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