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语  国彪 《林业经济》2015,(4):42-45
2015年1月6日,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我国将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用土豆加工成中国人爱吃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而土豆也将成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还有专家称,只有马铃薯才能拯救人类。据农业部网站近日透露,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其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消息一出,对于“人人抱着一个土豆啃”的画面,不少人感觉难以接受。事实上,这是对土豆主粮化战略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土豆君”从盘里“逆袭”到碗里,对确保粮食安全、缓解环境资源压力、提升公众健康水平都是好消息。当然,土豆主粮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将启动土豆主粮化战略,预计2020年50%以上的土豆将作为主粮消费。认识要跟上。土豆的本质属性就是食用。各地称呼不同,又叫洋芋、地蛋、山药蛋、洋番薯、马铃薯、馍馍蛋。历史上,土豆就是粮食的一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作为主食,南方地区多作为蔬菜。土豆具有特殊的食用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土豆)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但是,烹饪不当或食用过量都会影响人民身体健康。本文简单介绍了马铃薯的起源与发展史,作为食物的优点与作为主粮的缺点,回顾了马铃薯作为主粮给爱尔兰国民造成的灾荒。认为虽然马铃薯优点多多,但风险犹存,作为主粮,有待考量。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也就是老百姓常见常吃的土豆,通常看来,实在是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一种农产品。但是,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一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却让这寻常的作物成为焦点。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深入研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途径。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研讨会上充分阐述了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初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预计2020年50%以上马铃薯将作为主食消费。农发行支持马铃薯主粮化,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在当前原有主粮品种增产成本提高、空间受限的形势下,农业部自2015年年初以来推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确定将马铃薯发展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并举行了战略研讨、做了工作部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7月22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提出要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实施马铃薯等主食加工提升行动,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支持粮食收储一直是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5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批企业在马铃薯主食化上先试先行,研发出马铃薯馒头、面包、薯馕等主食产品,"把土豆不当干粮"将成历史,我国马铃薯主食化前景值得期待。可是你知道,我国的马铃薯从何而来,为何被称作"洋芋"?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进甘肃省定西市的薯都博物馆,一探马铃薯的究竟。据薯都博物馆工作人员叶荣介绍,博物馆于2016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因其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而在157个国家种植,又因其营养丰富被很多国家作为主粮食用.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并将其称为"地球未来的粮食".2015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将马铃薯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进行相关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分析是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方法]在马铃薯主粮化目标下,基于产品开发构建居民视域下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发生机制,并以居民的感性认知、理性认知、经济认知与家庭特征为重要支撑,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居民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品尝体验效果、马铃薯馕价格支付意愿、家庭收入与消费能力对其市场潜力的形成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居民的马铃薯营养认知、年龄、健康禀赋与马铃薯食用方式也对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居民相较于农村居民更容易接受马铃薯主食产品,对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潜力形成的贡献较大。[结论]加强关于马铃薯营养认知的宣传及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多元化研发,以形成居民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认可度,进而提高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主食消费将占马铃薯消费总量30%2月23日,农业部公布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把马铃薯作为主粮,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多数人看来,土豆不过是人们桌上的一盘小菜。现在,马铃薯主食开发的实践表明,“小土豆”不小,正在成为“大产业”,不仅引领着居民的健康消费,也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推进以来,一直以蔬菜形象出现的土豆跃升为主食。然而,走向主食化的路上,“小土豆”依然面临诸多考验。真正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农业部近期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是促进马铃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就是要以营养为指导,重点研发出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主食化;通过马铃薯主食产品营养、消费、加工、生产一体化,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跨越发展。马铃薯主食产业化需要开展适宜品种与专用品种的选育、主食产品及其加工技术装备研发、产品营养功能评价与消费引导、综合生产技术应用、区域推进与示范推广等,利用市场推动与政策扶持,挖掘面积和单产潜力,形成不同区域发展模式。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化,要以"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为牵引,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财税与金融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示范推广与消费引导等,促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则“土豆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也吸引了网络围观。一些评论在为主粮军团扩容叫好的同时,也提出了是不是粮食短缺要“瓜菜代”之类的疑问,还有一些议论很纠结,提出是不是以后土豆的“兄弟”红薯等也可以做主粮,等等。各种各样的议论很正常。不过,把这些议论放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大背景下来看,放在农业技术进步越来越快的大背景下来看,我们大可不必为“土豆主粮化”纠结。土豆做主粮,并不是粮食短缺要搞“瓜菜代”。有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农业部透露,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消息既出,引起广泛关注。1月15日,农业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首次公开回应社会对马铃薯主粮化的各种关切。我国已有三大主粮,为啥还要增加土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农业部提出推进土豆主粮化,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第一,可以顺应大家吃饱吃好吃得健康的需求。土豆营养丰富全面,同时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品质高,利于抑制体重,有助于清理肠道、预防消化系统病变。第二,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主粮化需过“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马铃薯的主粮化,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大事首先,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对提高粮食安全保证水平有直接的支撑作用。从阻挡国际农产品进口冲击的角度看,马铃薯对保障我国的口粮安全也有直接的作用。马铃薯鲜薯的产品属性有不耐储存的特点,不耐储存使它的商品属性受到一些影响,但正因为它不耐储存,所以在国际贸易上反而是我们阻挡国外产品进口的一个天然屏障。因为从技术上,包括成本上来看,进口马铃薯是不划算的,如果能在我们的口粮中扩大马铃薯的比  相似文献   

15.
正在俄罗斯,土豆享有"第二面包"美称,每年人均消费量达170公斤,人们一年四季每顿饭都离不开土豆。在中国,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2015年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启动后,更是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然而,中俄两国之间,这种俗称"土豆"、学名"马铃薯"的农产品似乎并无交集,直到有一个中国人——西伯利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把中国土豆引种到了俄罗斯。自此,中国马铃薯开始在俄罗斯大地生根、发芽、开花……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5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大力推进主粮化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需求的多样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开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途径的战略性决策。马铃薯是甘肃省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文章系统回顾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引进试种到逐步做大做强产业,由单一的菜品发展到主要食物,从单一的分散种植到大面积集中优势产区的形成,从基本口粮向高端产品延伸,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主食化。针对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提出要做到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布局与主粮化进程相结合,需要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开展专用型品种选育;全面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区域辐射集散功能;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场营销工作;强化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的研发工作;强化基础研究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俗称土豆、山药蛋、洋芋等,既能做副食、又能做主食,粮菜兼用,老少皆宜,营养丰富,颇受人们喜爱。但传统模式栽培马铃薯,产量低、效益差。随着脱毒马铃薯的研究和推广,使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而双膜覆盖栽培又可以使马铃薯提早上市近一个月,价格要高出露地马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耙梳,分析马铃薯在塑造现代世界过程中发挥的功能,研判新时代健康中国语境下马铃薯主粮化所承载的使命和实现路径。驯化与种植马铃薯,使古印第安人从狩猎采集者变为农牧的随从,奠定了印加文明的根基。在欧洲,因马铃薯提供高产的食物,西方工业文明得以崛起,进而重塑世界格局;与此同时,马铃薯晚疫病重创爱尔兰,改写了其发展轨迹。马铃薯与美国文化相遇后"合成"西式快餐,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裹挟着人们对现代化的想象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流行。中国历史上,马铃薯对土地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马铃薯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秉持"营养是新时代饮食转型升级核心"的理念,统合关照经济效益与生态影响,农业农村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从品种创制、区域布局、主食设计开发与消费引导等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地。马铃薯主粮化是以健康中国为立足点和目标的自觉选择和本土化创制。马铃薯将在健康中国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引领新一轮饮食革命。  相似文献   

19.
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众多政府官员、产业专家论述了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等问题,令记者思路开阔、受益颇多。但同时,记者还记住了余欣荣副部长的一句话——"马铃薯主粮化能不能实现,关键还得看消费者是不是接受"。于是,记者走上街头采访,去了解作为消费者的老百姓对这事儿怎么看。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主粮化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人类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有学者认为,早在16世纪的明朝,马铃薯就传入我国。马铃薯在欧美早已成为主粮作物,而在我国长期只作为副食,被置于主粮之外。马铃薯主粮化渐行渐近马铃薯主粮化的主张,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农业专家建议,把马铃薯同番薯一样划为粮食作物。当初提出这项建议,是为了把国内粮食分类法与国际粮食分类法相统一,实现我国与国际粮食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