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图的形式表示技术站的咽喉区,通过在图上寻找最短径路来确定进路的合理排列。根据咽喉区作业进路的分类,经过推导得出通过能力计算中直接妨碍道岔组的确定方法,并据此进行程序处理,实现技术站能力查定中进路占用道岔和直接妨碍道岔的自动确定。  相似文献   

2.
作业妨碍是影响车站能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准确计算分析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妨碍程度与能力利用率对调整列车经由、合理设置停站具有重要意义。从站场布置形式、车站间隔时间、作业类型及构成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妨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车站作业妨碍可以分为接发列车间的作业妨碍、接发列车与出入库间的作业妨碍2类;结合计算机仿真构建了车站作业妨碍时长判别计算流程;综合考虑高速铁路车站接发车作业过程与理想接发车作业时间,优化提出包含作业妨碍时间的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以上海虹桥站为例,分析了其高速场作业妨碍特征与能力利用率,并从车站作业组织、动车组交路等角度提出优化其能力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铁路车站咽喉区及整个车站的通过能力,运用咽喉区道岔分组简化咽喉道岔及进路优化方法对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进行研究。以进路为研究对象、咽喉通过能力为目标,运用道岔分组原则对咽喉区道岔进行分组,使用坐标计算法和平行进路法分别验证道岔分组的正确性及可行性,并对最大平行进路优化法和最大概率进路优化法在进路分配方案中的运用进行对比。最后以某中间站为例,在综合考虑接发车的优先等级和调车作业干扰的情况下,优化接发车进路,以提高车站到发线、咽喉区及整个车站的通过能力。结果表明,运用进路优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指导现场作业,提高车站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成网运营,点、线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多条线路汇集的咽喉区成为限制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同时,列车密集到发,车流高度集中,高峰时段列车进出站频繁,进路交叉干扰加剧,这些特征均对车站咽喉带来很大压力。因此,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从咽喉通过能力计算着手,阐述咽喉通过能力动、静态影响因素,以进路为研究对象、车站拓扑图为依托,结合牵引计算,提出了基于道岔分组的咽喉通过能力图解思想及步骤。最后,以西安北郑西场为实例,将既有列车到发顺序作为输入流,经图解模型,得到最优进路分配方案视作输出流,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相比于利用率法,图解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又能反映接发车进路所占用道岔组及时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轨距不同问题对顺利实现互联互通造成的影响愈加显著,套轨技术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套轨铁路道岔布置复杂、信号设备繁琐等特点,分析研究套轨铁路车站咽喉区以单开道岔将两轨距线路依次分场布置、套轨正线贯通的套轨铁路中间站布置形式;提出以加速度为计算要素、基于不同列车种类和作业类型的车站技术标准占用时间查定方法来计算咽喉区通过能力;根据套轨车站各轨距线路分场布置这一基础条件,提出分别计算不同到发场通过能力,最后汇总得到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思路。最终提出调整既有列车运行图降低各类间隔时间、采用标准轨距列车担负部分既有轨距运输任务等方法优化和提高套轨铁路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参照普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办法,结合客运专线技术标准的新特点,对客运专线车站咽喉区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办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是确定列车占用咽喉区和到发线的时分,计算咽喉区和到发线全天通过能力,以及高峰小时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与普速铁路有根本性差异,我国铁路企业查定高速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仍然沿袭普速铁路区段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高铁站咽喉通过能力查定进行研究和建模,以全国旅客发送量最大的高速铁路车站广州南站为研究标本,对现行普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同时运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设备精准采集广州南站接发列车占用咽喉时间数据,实际查定和分析广州南站分车场分咽喉分方向的咽喉通过能力,并提出相关提高高速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措施,对我国高速铁路车站运输生产、站场设计和扩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湖集中心站是企业南部矿区铁路专用线的重要咽喉通道。在阐述湖集中心站站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湖集中心站站场布局,对湖集中心站咽喉道岔组和到发线的通过能力及利用率进行计算,综合分析湖集中心站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湖集中心站通过能力的对策,即:在技术组织措施上充分发挥站场的作用、缓解咽喉区作业压力;在改(扩)建措施上改造车站咽喉、优化站场布局、增设牵出线、采用先进的信联闭设备。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改善湖集中心站通过能力的限制因素,提升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9.
包神铁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进生产技术投入运用,已实现经济社会效益阶跃式发展,逐步成为神华煤炭运输通道的核心干线。包神铁路运能和运量矛盾突出,实时能力计算和瓶颈识别疏解亟待研究。采用分析计算法计算包神铁路能力,利用TDCS数据计算各区间通过的列车数量,车站咽喉区道岔、正线及到发线能力利用率等指标,识别和分析能力瓶颈,系统性地提出包神铁路能力瓶颈消解措施,为包神铁路运输能力科学利用和智能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尽端式站型常被选为大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布局型式,与通过式站型相比,其站坪较短,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在列车到发方式上要求其接发车能力与区间通过能力相协调,以满足列车高密度的到发需求。在阐述车站布置型式的基础上,对到发线数量、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咽喉结构、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占用时间等车站接发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设置不同到发线数量、不同咽喉结构的站场,对不同间隔时分的车流方案进行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在站型设计中,应优先采用18号道岔的八字渡线型式布置;设置6条到发线加4条平行进路的方案最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铁路车站道岔的选择和咽喉区布置不仅对运营效果影响很大,而且与桥隧工程一样不更改。结合已投入运营的铁路情况,对车站道岔的选择及咽喉区布置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客运站咽喉通过能力新解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客运站咽喉能力的特殊性。剖析了以利用率法为代表的传统咽喉能力计算的不适应性,提出咽喉能力可视化计算集成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系统逻辑结构及算法集,并应用该系统对柳州,贵阳两客运站进行模拟计算,表明该成果符合现象实际,呆用于客运站及所有车站咽喉能力的评价检验。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折返能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的通过能力,对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方式分别进行特点分析和能力计算.在具体分析计算和总结各种列车折返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现代化电气及信号设备,采用大号码道岔,缩短站前制动点至道岔的距离,压缩列车停站时间等提高城市轨遘交通车站折返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大号码道岔转换时间较长,进路锁闭后,渡线带动道岔不能转换到位,影响车站平行进路办理。分析铁路车站平行进路运营场景,阐述铁路车站带动道岔的应用场景,分析带动道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带动道岔优化控制方案。通过延长进路锁闭时间及带动道岔命令时间,确保带动道岔转换到位,以解决带动道岔提前被进路锁闭的问题;通过优先控制带动道岔,使带动道岔的启动时机先于进路选岔,提高进路及道岔使用效率,可以为计算机联锁实现带动道岔锁闭控制标准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开放进站信号机是车站的基本作业,进站信号机的开放时机对车站通过能力有一定影响,既要尽量减少对车站咽喉区的占用时间,又要保证列车进出站的运行安全。为此提出进站信号机开放时机的计算公式,并按自动闭塞和半自动闭塞区段两种情况,确定进站信号机的开放时机。  相似文献   

16.
按照高铁站站场基本布局,将其抽象为站场网络图。基于动车组列车咽喉通过时间基本相同特点,将咽喉区网络简化为单品种流网络,据此计算咽喉占用时间并推算咽喉能力。按照动车组列车进出到发线通过咽喉区先后顺序以及到发线停留时间的不同,将动车组列车归类为多品种流,利用到发线区域形成的多品种流网络特点计算到发线接发能力。基于咽喉与咽喉、咽喉与到发线之间的关联制约关系以及行车进路生成规则,针对动车组列车车流进出到发线通过咽喉区先后顺序的不同状态进行网络图流预推,分别推算出高铁枢纽站站改前以及站改期间的多态理论通过能力。最后基于通过能力对比,对站改期间通过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咽喉的不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车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神池南站改造后通过能力,通过查标检算咽喉区通过能力与到发线通过能力是否协调,是否能满足年运量的需求,找出车站设备和作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对能力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车站通过能力加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国内外高速铁路车站能力比较的基础上,从车场布置、运输组织和客运服务3个方面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虹桥站、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的车站通过能力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其能力主要受到咽喉区的限制。结合国外高速铁路高能力的特点,提出改善车站通过能力的措施,即通过车场独立运行、站外疏解、简化咽喉区结构优化站场设计,减少立折列车在站作业时间、平衡到发线利用率、均衡办理列车出入段、采用分散自律的CTC系统完善运输组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铁路客运站列车到发非均衡性的基础上,提出"空闲时段"的概念,根据空闲时段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调整车站咽喉和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公式.以成都站采集的运营数据进行实例计算,分别计算车站全天通过能力和扣除空闲时段的通过能力,经综合比较,说明空闲时段对客运站的通过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提高通道运输能力和点线能力协调性,对高速铁路车站能力提升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对列车进路分配影响因素和组成进行分析,结合咽喉和到发线一体化运用思想,建立以列车作业间隔时间最小和平行进路利用率最大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并采用Lingo软件求解。以某高速铁路车站为例,根据道岔分组原则搭建车站网络平面图,明确进路冲突关系和间隔时间约束,进而求得发到间隔为5?min时高速铁路车站能力最大的进路分配方案,从而为高速铁路运输能力提升和点线能力协调运用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