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章基于Mehtz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基于省份、行业、地区层面数据检验了铁路提速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提速会显著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铁路运行时间的缩短会导致各省份和各行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分布集中度减小。在考虑了行业与地区差异以及引入控制变量等因素后,铁路提速后的生产率分布比提速前更加分散这一结论仍然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库的估计结果,本文发现在中国企业数据中非出口和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和规模分布形态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企业规模分布形态与生产率分布形态高度一致。这意味着在控制了地区、行业、企业特征和时间等因素之后,资源在中国制造业企业间的再配置与生产率的变动密切相关。本文还基于修正的Melitz模型对此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出口退税是政府常用来提升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工具。文章指出,出口退税有可能抑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提升并导致行业内的资源错配,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会促进出口企业提升生产率及改善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使得行业的整个生产率提升。基于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发现,出口退税率与出口商的收入生产率负相关。另外,基于2003~2004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信息的实证也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使得企业和行业生产率提升,而在市场竞争越充分的行业这一提升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出口退税是政府常用来提升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工具。文章指出,出口退税有可能抑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提升并导致行业内的资源错配,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会促进出口企业提升生产率及改善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使得行业的整个生产率提升。基于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发现,出口退税率与出口商的收入生产率负相关。另外,基于2003~2004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信息的实证也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使得企业和行业生产率提升,而在市场竞争越充分的行业这一提升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7.
李丽丽  李荣林 《南方经济》2019,38(5):97-120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以及进出口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引入企业创新机制效应检验中间品进口多样化的工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企业创新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出口状态、所有制结构及企业所属地区差异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出口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及企业创新对工资分布高分位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认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通过节约成本、提升生产率及企业创新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利润共享机制存在。在控制成本效应及生产率效应两种机制之后,企业创新成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作用于企业工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陶锋  杨雨清  褚简 《南方经济》2018,37(6):87-101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在省份、地级以上城市和区县三个地理层面,检验和比较了集聚外部性的三个源泉影响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同一地理层面,投入共享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劳动力池次之,知识溢出最小。分地理层面来看,投入共享效应在省份层面最明显,地级以上城市层面次之,区县层面最小;省份和地级以上城市层面的劳动力池效应大于区县层面;知识溢出效应仅在城市和区县层面成立。同时,集聚外部性的相对重要性还依赖于地区市场化进程和行业技术水平。文章结论有利于更深入理解集聚外部性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打开集聚经济的地理黑箱,也能够为公共政策在不同行政区划层次的精准发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制造业内资部门2000~2005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研发和出口交货值两个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了FDI水平关联和前、后关联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我们发现研发与出口交货值对生产率存在正的影响,FDI总体上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更多地是由后向关联促进技术进步带来的;前向关联没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水平关联与前、后向关联技术溢出的实现方式不同,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分组回归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渠道在技术水平、行业集中度与出口依存度等行业分组指标下存在明显不同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SBM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测算了中国各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系统GMM和门槛模型检验了中国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在地区分布上呈现“东弱西强”的特征。进一步回归发现: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基于环境规制和技术吸收能力的单一门槛效应。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进行拓展分析发现,FDI对不同分位点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为评估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