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力量,它能够为创造巨大的内需投资提供动力和空间并更好地改善民生。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主要表现为新核心、新理念、新动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点等六个"新"。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积极深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具体路径包括: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总体要求是"稳中求进".城镇化问题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探讨新型城镇化理论问题对于"十三五"规划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虽然现在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新型城镇化的提出、 新型城镇化的新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新型城镇化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发展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  相似文献   

5.
良性发展的城镇化促进工业化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但我国城镇化在理论认识上存在"去工业化"等误区,在实践中存在伪城镇化等现象。我国城镇化畸形发展带来的诸多弊端,不仅成为制约工业化升级发展的因素,也已经成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障碍。只有把握好中级水平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关系,处理好产城融合发展新理念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协调好城镇化和工业化在新"四化"中的作用,才会在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秋银  陈赟 《发展研究》2014,(4):110-113
新型城镇化引领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拉动内需、缩小贫富差距等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规划新型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但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对国际城镇化经验的借鉴、新型城镇化实质的认识以及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支撑的分析,提出中心村建设应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并予以重视,中心村建设主要包括选择中心村的标准、中心村的基础设施、中心村的基础设施、中心村的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7.
吕秀彬 《新经济》2021,(4):62-65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协调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深度融合,为引领我国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为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解其深刻内涵、必要性和建设路径等提供...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潜力的逐渐耗尽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的二元格局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良序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城镇化建设则是破解城乡二元发展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实践中,城镇化不但为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也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为乡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随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矛盾,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必须相应地发生改变,将广大农民纳入乡村治理体系,使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形成参与式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姜启波 《当代经济》2016,(33):16-20
习近平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在人的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人为核心才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城镇化发展效率低、发展质量不高以及生态不和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进程.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针对传统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重点中心镇均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创新和平台创新为核心动力,走因地制宜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重点中心镇的成功实施,为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存在半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不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差距较大,且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机构优化相互促进机制存在脱节等诸多问题,限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长足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善城镇人口的社会管理水平、协调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机构升级的区域布局、协调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的步伐等途径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镇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共十八大报告将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予以高度重视。而对于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动力”,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最大潜力所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形成对资金的巨大需求,金融业必将成为资金供给的主要提供者.金融要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又找到自身发展新的增长点,就必须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本文阐明了新型城镇化对金融发展的要求,并论述了金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就金融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以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国人民提出的新任务,也是从战略高度上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以新常态、新思维推动新型城镇化迈上新台阶的重大部署。作为保险机构和保险工作人员,一定要全面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竭尽全力,加快推进,最大程度地发挥保险的功能与作用,不断挖掘新潜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两栖”生活生计方式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新“三代家庭”应对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城乡两栖”式城镇化主要缘于就近城镇化成本较低、县级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有形之手”以及婚姻压力下的进城购房需求;且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撑开”在城乡之间的家庭形态以及“一家三制”家计模式等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城乡两栖者”,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城乡两栖者”助推乡村振兴的潜力也不尽相同。迈向更高水平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以降低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定居的成本;引导“城乡两栖者”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约束部分县级政府过度追求城镇化速度的行为;优化县域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以增强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7.
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城镇化道路以外延快速扩张和数量增长为主要方式,但随着我国资源环境消耗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粮食生产兼业化和老龄化、水土重金属污染等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不可协调性矛盾凸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有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契机,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从外延粗放扩张向内涵提高的集约型发展转变,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提出建立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机制,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立高效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依托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实现"智慧粮食",依托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形成粮食绿色消费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低碳城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娅娇  谭丹 《经济地理》2011,31(5):770-772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中,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战略制高点,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低碳城镇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低碳城镇化的对策,为实现"两型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通过对我国城镇化演进过程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分层有序的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型城镇化作了全面解读和部署。常州市作为率先发展地区,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更加自觉地把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走出一条高效集约、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环境友好、社会和睦、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推动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发展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