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目前仍在深化改革之中。与发达国家、特别是与德国相比,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无论是在发展模式、组织体系、监管框架、兼业状况、制度建设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应该全面加以调整。尤其要强化合作金融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对农村金融组织的政策扶持;金融组织自身要立足三农、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治理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的合作金融模式,构建自下而上、自成体系的合作金融组织体系;要完善监管体系和建立行业自律协会组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农村金融状况和家庭金融行为调查研究显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所需的金融服务高于收入较低的农户。大连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开发深度有限,农民借款渠道单一,金融市场垄断化趋势明显,民间金融活跃度低,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大连市政府、银行及金融机构应共同努力,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进金融深化,规范农村资金借贷行为,以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农户的资金需求入手,认为正规金融机构过高的交易成本和不完善的信贷配给机制以及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交互作用,提高了农户的信贷成本,从而产生了需求型信贷约束。一方面基于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户借贷的信贷配给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缺位、信贷配给不足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将会对农村金融市场及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及成熟程度进行研究,分析二者的互补性与替代性。最终,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对现阶段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改进意见,进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职能。  相似文献   

4.
在普惠金融体系中,农户借贷需求是其金融需求的重要方面,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模型分析表明,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劳动力人数越多以及拥有村干部身份,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与其拥有的耕地面积、住房价值、家庭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呈正向关系;农户的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更倾向于非正规金融;农户面临的金融环境与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存在正向关系。正规金融机构更注重农户家庭因素和农户的资产状况,非农收入比例在获得非正规金融贷款时作用显著。在普惠金融下,农户借贷行为可使农户福利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农户的偿债能力和借贷倾向所起的支撑作用较大,而在农村金融环境、农村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农户居住地银行网点的分布和金融政策宣传程度等方面虽有一定影响,但变化程度远小于农户基本特征、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程度。农村金融应进一步加强供给侧改革,发挥普惠金融的供给作用,加强农村投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王松伟  牛海波 《中国市场》2010,(48):131-132
本文首先从传统农户的经济行为理论出发,剖析了各种农户经济行为理论所对应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其次,通过分析中国当前农民经济行为的特征——各种外部条件约束下的行为理性,提出与当前农户经济行为特征相适应的新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即建立以合作金融为主导,商业金融为辅,政策性银行全面参与的新型开发性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金融是与"商业金融"概念相对应,严格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与商业金融相比,农村合作金融具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提高社员福利、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等比较优势,因此广泛在各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笔者在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的实质内涵与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体系的总体设想,并重点强调了股权结构、信用结构、监管制度三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大样本微观数据,对农户的人力资本与金融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户主的健康状况、年龄、学历以及家庭成员的平均收入与家庭的借贷资金方式、储蓄目的及金额的关系较为密切。户主的健康状况越差,年龄越大,学历越低,收入越低,农户的金融行为相对保守。政府应加强对农户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快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西部地区农户对于资金借贷需求逐年上升;民间借贷是农户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比例逐年提高;民间有息借贷或高息牟利性质的借贷并不普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于资金需求较大的生活消费项目和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总体上生活性借款的比重有所增加而生产性借款的比重有所下降。因此,针对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以及正规金融、民间借贷供给和农户自身需求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应采取相应策略,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户融资供给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而逐步深化,目前,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农户融资供给的制度形式是小额贷款.优化农户融资供给体系的总体构想是构建“以小额信贷为基础,以政策性金融为保障,以商业性金融为支撑,以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支持”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整合小额信贷资源来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基础作用;通过拓宽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来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保障作用;通过改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来发挥商业性金融的支撑作用;通过着力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来发挥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蔡静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198-199
对学术界关于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相关进展和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主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户借贷行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农村金融抑制与深化、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论述,期盼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综合研究有一定的推动和借鉴作用,为金融协调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发展模式选择上、制度创新上和政策目标上都存在问题。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必须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以政策性作为合理的补充,鼓励适合农业切实需要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建立以金融为核心的惠普合作体系,发展金融合作集团;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员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学术界关于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相关进展和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主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户借贷行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农村金融抑制与深化、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论述,期盼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综合研究有一定的推动和借鉴作用,为金融协调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适应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充分反映农村金融的特殊性。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以合作金融为主体,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不适合农业结构调整、不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制约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贾蕊 《中国市场》2013,(40):93-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改革,变迁的基本特征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与农村经济体制自上而下的诱致型制度变迁不吻合。同时体系还存在着合作金融功能定位不明确、商业金融支农面临着风险与成本挑战等方面的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体系还存在着优化的空间。优化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以小额信贷为基础,以政策性金融为保障,以商业性金融为支撑,以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支持"的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即通过整合小额信贷资源来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基础作用;通过拓宽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来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保障作用;通过改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来发挥商业性金融的支撑作用;通过着力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来发挥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之所以构建不了,就是缺少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金融.通过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发现,我国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正面临被"山寨化"的尴尬,即正规资金互助社发展举步雏艰,体制外的资金互助社"转正难",部分农民自发的资金互助社走向流动性陷阱.宽其原因主要是监管滞后和融资制度缺乏这两大致策短板造成的.为应对这一尴尬处境,应加大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准入力度,推进监管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国家财政、贷币、金融政策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起农村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向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机制,让资金互助社架起小农户与大银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周立 《财贸经济》2007,(2):56-63
融资困境是影响农村实现效率和公平目标的最大金融瓶颈,需要一个合适的农村金融体系去解除这一瓶颈。但为何已有成熟的城市工商金融体系,不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农村地区,而需要一个单独的农村金融安排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四大基本问题: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为主。四大问题的存在,使农村金融市场自然发育状态下出现“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需要政府介入。但政府介入后,又往往以正式金融制度取代非正式金融制度,进一步恶化农村融资环境,又带来了“政府失灵”。两大“失灵”,使得农村资金的非农化成为常态。若不改变涉农基本制度,缓解两大“失灵”的关键,在于放弃单纯依赖正式金融部门的幻想,构建并运行正式和非正式金融两部门垂直合作型农村金融体系。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融资难题。则需跳出金融去看农村金融问题,突破市场逻辑,改善基本涉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张雷冲  梁丽丽  马东 《商》2012,(23):94-94
由于有效监管缺失、法制不够健全、金融供需失衡、风险补偿机制缺乏、社会公众创富动机不纯,我国民间借贷危机频现。建议创新监管模式,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健全法律,适度保护合法民间借贷;成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与征信系统资源共享;引入商业保险,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教育,引导人们合法、适度参于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18.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切实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借贷风险探究,主要基于农村金融消费者的视角,从金融功能本质出发,引出网络借贷的风险来源,即网贷平台安全边界的拓宽和农村长尾人群的风险链条;而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网贷平台本质的异化及其对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掠夺贷款,最终致使其利益受损。因此,我们要以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为原则,坚持从事前和事后对网络借贷的风险进行管理,一方面监督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实施对保护消费者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新概念,即金融体系要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提供全方位的、高效率的、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当前,"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超过9亿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金融却困难重重,如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少,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现代化征信体系未建立等造成农村金融高门槛、高风险、低效率、低信用、借贷难等问题。因此,根据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提出通过扩大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设计适合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建立互联网征信系统加强农户金融意识与互联网技能培训等建议,以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效融合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全国类似,农村信贷资源也主要由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提供。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收益,创新信贷模式,着力解决农户金融需求,异质性强、信贷成本高、信贷风险较大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抑制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信贷资源紧张的状况仍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