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艳 《经贸实践》2016,(8):258-258
全面推进城市化,对城市棚户区进行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棚户区改造模式日益浮现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实施“货币补偿—自主选房—高标准棚改”的新模式,促进人口流动,防止形成新的棚户区,消费过剩住房供给;采取棚户区改造补偿资金办法,为棚户区居民购买住房和就业创业等提供帮助,对棚户区改造进行高标准规划,并加强工程监督和做好后期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9个省级政府2005~2014年间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事件史分析。实证分析显示: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外部因素中的中央政策、同级地方政府压力、新闻报道数量以及学术文章数量均与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扩散明显正相关。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应把握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制度背景与政府间关系,构建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逻辑;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加强智库建设,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政策参考;棚户区改造是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代表,其他类型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可借鉴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阳煤集团是个老工矿区,棚户区规模较大。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在阳煤房地产公司具体运作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棚户区改造工程对加快改善煤矿职工住房条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和谐阳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丽青 《经济师》2013,(12):186-186,189
随着全国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展开,在中央及省政府相关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指导下,大同市委市政府结合大同工矿棚户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配套政策及措施积极推进工矿棚户区的改造。经过努力大同市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工矿棚户区改造的建议。以期能够对今后我国的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棚户区的形成与其他国家的贫民住区不同,因此其改造模式也有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从理论上分析,辽宁棚户区的改造基本符合经济学的外部性原理,特别是环境外部性。辽宁棚户区改造,实施了系统推进,对居住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完善了相关配套,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投入增加,改善了城市环境,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赢。辽宁棚改不仅是民生工程,同时也是环境工程,在实践中形成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棚户区改造不是单纯的居民居住区的翻新,这涉及到棚户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拆迁、建设、回迁、管理,文章主要总结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模式、改造后的影响。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模式及经验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减少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文章从财税政策的视角提出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有效机制,强调需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使财税政策在支持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发挥长期性、有效性以及持续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村居被纳入了城区范围,这些质量较差的房屋、设施不全的区域就构成了棚户区。为了使旧城区恢复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活力,必须对旧城区内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同时棚户区的改造也有利于节省土地,统筹城乡土地。因此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棚户区改造中的三种安置方式类型:政府统建安置房、政府购买安置房、货币化补偿,分析了不同安置方式的优点、弊端和适用范围,对不同安置方式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并对棚户区具体实践中购买安置房可能涉及的“救市”认识进行了分析探讨,文章最后对棚户区改造中需要遵循的“市场化”、“多元化”原则进行了阐述,为在实践中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经济月刊》2010,(10):108-108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开发建设最早的国有林区,目前,林区仍有上万户林业职工居住在50多年前的“板夹泥”简易房屋里。为彻底改善基层林业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状况,从2009年开始,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将7.74万户、38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为水暖配套、服务设施完备的现代新型居民社区,结合林区实际,职工户均住宅面积达到50平方米,人均不低于17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亿元。  相似文献   

10.
在困扰全球的低收入住区治理中,土地的开发利用、产权及增值收益的分配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构建出低收入住区土地运作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践回顾,总结国际上低收入住区治理的难点;并对低收入住区土地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得出中外土地制度的差异。基于辽宁棚户区改造土地成功运作的经验,文章认为,政府让利于民的土地收益分配方式是解决低收入住区问题的前提,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灵活土地运作模式是解决低收入住区土地问题的关键,统筹规划土地资源是土地运作成功的保障,保障民权为本是低收入住区治理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棚户区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旧城区的房屋,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在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负效应正日益显现和扩大,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序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成为当前的中心工作,不仅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是城市价值再造、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假设,即政府在做出政治决策和经济决策的同时也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来深入分析棚户区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为棚户区改造的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成都北城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对征收补偿资金、安置房及公建配套建设资金如何监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然而在改造中依然存在各种利益问题。主要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改造中的利益目标,以及由此产生的博弈关系,为解决当前改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府治理方式变革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基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和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指标,尝试分析地方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的经济影响和理论机制。回归结果显示,数字化治理显著促进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报酬率,该影响在数字技术使用和传统治理的数字化等维度都显著存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而言,数字化治理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数字化治理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不足。机制分析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政策不确定性是数字化治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主要影响渠道。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重点发挥数字化治理水平对企业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考虑这一促进作用因企业特征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产生的差异,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路径。通过SCP范式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在政策网络视角下,系统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及内容结构,依托场域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了治理行为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实现、资金利用及公众满意度三个维度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尚未成熟,根据环境场域特征与利益相关层级变化所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主导及自治主导模式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典型策略,而不同的行为策略在绩效评估内容方面会有所侧重,进而对治理结构及行为产生多种信息反馈。据此,应通过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顶层设计、健全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内容、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商制度等方式优化治理机制,推动生态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往往偏好经济增长,过分强调GDP水平,忽视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面积、居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享有度、居民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面、弱势群体救助范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义务教育普及率、生态环境和历史文物保护度等关乎民生的指标。民生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经济指标体系建构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经济指标体系的建构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主体缺位、价值扭曲等问题。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经济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民生的轴心作用,建立绿色GDP指标体系,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经济指标体系建构中,不断提升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关系到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核心制度安排,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行政发展的最新主题。任何政治行为都应当有政治评价,应当把绩效评估引入人大领域,并建立人大特有的绩效评估体系。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发展对人大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被认为是社会的润滑剂和善治的社会基础。很多文献认为,高水平的社会资本能够提高政府的治理绩效。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忽略了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本文通过对全球69个国家的实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社会资本能否对政府治理产生影响,依赖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在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民主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对政府治理并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只有在民主发展水平比较高、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情况下,社会资本才能显著地促进政府治理绩效的提高。而且,民主制度建设得越完善、越充分,社会资本对治理的正面促进作用就越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匹配后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制和效应。基准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整体上能够显著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不同类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和不健康群体,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降低城市的客观环境污染、降低居民感知的主观环境污染和增强居民对政府满意度来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度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客观评估城市层面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居民主观福利效应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也为实现环境治理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