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9,(6)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养老机构体系不完善、居家养老缺乏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社区养老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建设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在对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社区居民对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认识程度和对智慧社区养老的需求,挖掘智慧社区养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急速改变,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是构成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三大养老方式,但由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机构养老的局限性,社区养老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保障均等化可以极大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表明,找准政府角色定位,实现城乡统筹和地区统筹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最终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是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均等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大陆统计的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76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基本达到国际老龄化国家的标准,养老已经成为关系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河北省农村养老服务实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分为两部分,即在城中村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平原村建立民间机构主导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山区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平原村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服务供需矛盾突出、设施布局规划不合理、管理运行机制不规范、优惠政策执行落实乏力等问题。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加深,应建立健全以服务主体、设施、管理、人才队伍和政策为五大支撑的体系,更新传统养老方式,创新养老内涵,发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满足不同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产业服务与个性服务、市场服务与福利服务、营利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互为补充的格局,满足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郭云飞  肖旭 《时代经贸》2014,(6):293-294
随着台湾和内地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两岸共同关注的中心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台湾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接着概述了内地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最后从政府、机构、企业、家庭、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以及相关责任主体问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得出台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内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计划生育的产物,"失独家庭"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问题。了解中国失独家庭养老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确定政府与社会对失独家庭养老所应负的责任,对于构建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西部地区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收入更低,生活条件更为恶劣,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文章从经济供养角度,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养老模式的综合评价,得出老年人子女供养是当前西部农村空巢家庭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空巢家庭养老模式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清波 《经济师》2010,(6):48-49
城镇中未正规就业居民养老保险的缺失,成为了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条件成熟的地区应尽快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难问题。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并对建立养老保险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二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面向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建设科学而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无疑是解决当下我国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主要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资金提供不充裕、养老服务项目不齐全、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要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主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掌握常州地区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现状,采用实地调研结合个案访谈方法,通过调研智慧养老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常州地区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积极引导统筹推进,以数字化驱动养老机构运营及监管,形成智慧康养线上线下、医养结合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养老机构强化运营细化管理,精准落实智慧服务,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且不断高龄化的发展趋势。在大中城市,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与空巢化并行等特点尤其明显。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社会老年供养系数上升,家庭养老能力明显弱化,城市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紧急救助等服务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与此相对应,我国大中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养老设施规划建设存在的总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合理、建设标准偏低等问题。在此趋势下,急需探寻符合中国大中城市实际的养老模式,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科学配置社会资源,合理规划建设养老设施。  相似文献   

13.
《商周刊》2011,(4):18-18
到2015年,我国拟基本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直接新增养老服务就业岗位500万个。2月11日,民政部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养老金缺口较大的背景下,居民尽早形成养老意识、做出养老规划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改进后的BSM生命周期模型,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Python软件对居民生命周期内养老资产配置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居民青年时期最优风险资产配置比例为22%~35%,中年时期为9%-15%,老年时期为4%~6%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并从两个角度进行深化与分析:一是推测出居民养老资产配置的规模与变化规律,二是基于个人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提出养老资产配置的长期最优规划.最后,将上述测算结果与一般投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长期角度居民养老资产配置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养老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机构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以泰安市岱岳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度剖析机构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泰安市岱岳区机构养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同时,居家养老日益成为老人养老的首选,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事业。通过对国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经验,以期促进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天津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行财税政策天津市已进入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社会,面对100多万的老年人口,如何妥善解决养老问题,考验着政府的智慧。为了让老人们的晚年更加幸福,天津着力完善"9073"的养老服务体系,即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分散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老年宜居社区  相似文献   

18.
智慧养老作为新兴的养老服务形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海南省智慧养老市场潜力较大,有关政策正逐步完善,依托自由贸易港发展良机和政策试点,智慧养老动力强劲。但同时也面临服务体系不完善、产品供需存在偏差、制度环境待优化以及发展阶段需要进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沟通渠道、完善政策措施、提升老龄事业发展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少子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传统家庭赡养模式面临巨大的冲击,此时如何立足国情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我国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深入剖析了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现状,提出了旨在完善社会养老服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新动向,是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发展的契合,是把老年群体日常照料和医疗关怀相融合的新型"养老—护理"服务模式,其理论核心是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内涵由内容体系、结构体系、层次体系及服务体系构成。而管理结构分离、功能定位迷茫、主体参与动力不足及专业基础缺乏是制约"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因素。因此,要理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关系,理性开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方式,逐步建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改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专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