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已经是东亚最大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但东亚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地位远落后于美国。文章使用面板数据模型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支出等因素对中国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的影响。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的提供相对较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中国的东亚初级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受到影响的程度相对弱些。而且,国内私人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对中国的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提升有着不同方向的作用。在中国经济增速和政府消费出现下滑以及私人消费进一步增长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东亚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将还会提升,中国作为东亚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将会下降,中国作为东亚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可能下降或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作为东亚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作为东亚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其市场规模不断下降。目前,从总体来看,中国已经是东亚最大的市场提供者,但在为东亚提供最终消费品市场方面,中国和日本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日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变化主要是由于东亚区域整体经济与贸易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中日两国在经贸发展上的差异所致。在中日为东亚提供产品市场地位变化的影响下,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性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日本则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同时,中国作为东亚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地位的上升,在降低东亚区域对美国等外部最终产品市场依赖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雁行模式"衰落和以此为基础的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兴起为中国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机遇。本文证实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正在形成并且中国已经参与其中,进而分析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的现状和挑战,认为中国必须利用东亚区域分工模式转变的机遇,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措施提升其在区域内生产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市场是一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货币与货币、资本与资本等的互相关系千丝万缕,很难分开。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欧洲与北美、亚洲与非洲等市场的相互关系也错综复杂,很难割裂。因此,东亚市场是当代世界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它是世界市场“最活跃”的部分。本文主要就东亚商品市场(结合货币和资本等)的结构变化特点、面临的课题和今后趋势作几点分析。一、东亚市场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实力地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东亚市场的迅速扩大,是国际经济关系中格局性变化的一个组织部分。东亚市场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崛起,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东亚金融合作也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东亚多边合作态势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真正被东亚国家和地区引起重视主要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后开始的。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且前景看好。本文将在阐述东亚多边合作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对东亚经济合作的态度、东亚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以及前景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产网络:东亚经济体的新分工形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雁行模式”已经不能描述东亚生产分工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区域生产网络。本文从区域生产网络概念切入,进而从贸易角度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东亚各经济体在工业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东亚模式是指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在内经过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范式。它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广泛内容。在政治上,东亚模式的特征是实行集权主义和精英治国。严厉的压制性体制成功地维持...  相似文献   

10.
陈继勇  杨格 《亚太经济》2020,(2):12-20,149
东亚国家和地区中间产品贸易份额的不断增长使得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联系日益加强,中日韩三国政府为防范新冠疫情扩散而采取的不同措施,在对本国工业生产与物流交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通过中间产品贸易对东亚产业链上下游的国外厂商造成一定损害。此外,作为东亚产业链重要消费市场的欧美发达国家因防止疫情蔓延而采取的限制措施,也会从需求端对东亚产业链带来一定打击。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东亚合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东亚合作(10加3,即东盟10国加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这次会议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而且更由于它预示了东亚合作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2.
债券市场与东亚金融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各国过度银行化和资本市场欠发达的金融结构的脆弱性.[1]长期以来,该地区发展资本市场的热情往往集中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在中国也相当突出.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的金融体系中,债券市场也是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黄梅波  林洋 《世界经济》2007,30(4):66-75
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为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东亚各经济体在不同层面积极地推进地区金融合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东亚新兴债券市场,希望通过债券市场的发展达到三个目标:缓解货币错配的程度,改善东亚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促进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本文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危机后东亚新兴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否达到以上三个目标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东亚新兴债券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东亚模式与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亚(日本及东亚"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战后取得的奇迹般的经济发展,无疑是20世纪经济增长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97)将东亚的成功列为战后三个最重大的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关于发展的思维的事件之一(其它两个事件分别是前苏联的崩溃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关于东亚经济发展的评价,人们业已取得的两点基本共识是:第一,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东亚经验(东亚模式);第二,东亚经验(东亚模式)代表着一种成功的发展经验(发展模式).然而,如我们在有关东亚经验研究的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到的,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仍存在着严重的混淆和分歧,包括东亚模式涵盖的国家/地区范围,东亚模式的确切内涵,对东亚模式与东亚的成功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解释,等等.  相似文献   

15.
亚洲债券市场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亚洲爆发了举世瞩目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给蓬勃发展的亚洲经济以沉重打击,而且波及到世界其他地区,被称为"全球化的第一场金融危机".在区域多边框架下,构建包括亚洲债券市场在内的亚洲金融市场,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经济在亚洲和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积极参与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既为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和经济环境,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和贸易扩张,使人们开始考虑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持续增加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稳定及其增长。本文考察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在其持续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对资源需求增加及相应的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并力图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历中吸取经验,从而推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的增长对能源及矿产品的需求。文章指出,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后期,对能源消费的增长可能会使资源密集型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可能会使价格上涨持续几十年,而不仅仅是几年。这一前景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内部乃至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亚太乃至全世界国家间力量对比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Two integrated stock markets are generally subjected to common shocks revealing that commonalities in fundamentals drive their underlying return processes. In such a case, volatility series should share a long-run component although their transitory components might temporary diverge.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stock market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by analyzing the co-persistent nature of their ex-post observed volatility. Using recent fractional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we find that volatility of several markets converges in the long run to a common equilibrium.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a global integration process drives the most developed markets of the region, while no evidence of co-persistence appears for emerging markets.  相似文献   

18.
Labour Market Trends and Structures in ASEAN and the East Asian N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labour markets in the reg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on employment and wages. It deals with labour supply trends, employment creation outside agriculture (especially export orientat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 high-tech industries), labour absorption in agriculture, wage differentials and the functioning of rural and urban labour markets.
The creation of efficient and equitable labour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labour market flexibility have emerged as dominant issues in the NIEs. In the ASEAN-4, because of concentration of employment in low productivity and low wage jobs and underutilization of labour, the rate of modern sector labour absorption remains the major policy concern.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投资与贸易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东亚FDI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程度:首先对比东亚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美国、东亚三方贸易不平衡现状;其次定量分析东亚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东亚在华直接投资扩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从而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东亚和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都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但东亚FDI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引致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0.
超越东亚模式:金融危机中的东亚与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毅  尹竹 《世界经济研究》2009,(10):75-79,86
东亚发展模式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其依靠投入与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对美国市场、美元及美国金融的高度依赖,使得本次危机透过金融渠道、货币渠道以及商品渠道对东亚经济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东亚国家与地区应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调整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建立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为动力,内需主导与外需相结合的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亚洲区域内经济循环机制,以期有效缓解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