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金融网点信息进行"县级-乡镇级"识别,并匹配2005-2012年的县域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化对县域资金外流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村金融机构大量扩张对县域地方资金外流存在当期和延期影响,每新增一家金融网点将增加6元的当地人均外流资金;(2)金融机构导致地方资金外流存在规模效应,新增机构使当地资金显著外流2-3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3)金融机构导致资金外流在东西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资金外流既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资金外流的结果,首要的是损害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部分地消解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效应,导致农村的消费和投资不足,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实体投入不足,必然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乡村实体生产形成制约,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应用农村资金的净外流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数据为1989~2003年)农村资金净外流和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相关性。农村资金每净流出10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减少9·5元,按照目前的资金净流出量,农村居民的收入实际上人均收入减少大约1000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二元资金结构,农村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合理地流向城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本趋利性使资金外流进一步加剧,在农村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致使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在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必须构建新型的农村资金支持体系,该体系主要由财政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集体和农户支持体系及国际资金支持体系等部分有机构成。通过构建新型农村资金支持体系,最终消除城乡二元资金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资金支持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资金外流与回流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资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农村资金通过金融系统、财税系统、投资等渠道大量外流,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金融体制的不合理性等。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政府部门、中央银行、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制止农村资金外流,并着手建立农村资金的回流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资金存在五条外流渠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 ,农村资金的外流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金融、财税、价格、农村耕地占用、农村不合理收费五个方面分析了 1 978年以来农村资金的外流情况 ,认为 ,解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 ,需在截住农村资金外流的同时 ,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和农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立军  湛泳 《财经科学》2006,83(4):53-60
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整体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它们均未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本文从农村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层面出发运用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资金的不断外流和非正规金融的不规范发展,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现实的出路是遏制农村资金外流,提供更多的农村正规金融资源;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从农村转移的资金太多,包括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转移、预算转移、诱发的资金外流、对农业投入的减少、扶贫资金的转移及农村居民其他资金的转移。因而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对策是缩小“剪刀差”,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率,以此遏制农户的储蓄和其他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向收益率更高的部门;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增加农业预算支出;彻底改革现有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全开放劳动力市场;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8.
农村广义货币资本或资金处于农村金融资源系统中的基础性核心层次,是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变量。当前,农村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正通过财政、金融、工农产品和要素剪刀差、农村经济主体生产消费等多种渠道流出农村领域,对农村经济系统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在不同城乡关系框架下,对工农关系的调整成效也存在巨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过去城乡不平等关系、以及旧制度路径依赖,都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有阻碍作用和制约性。解决"三农"问题,要立足于城乡关系演进框架,既要破除长期"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制度路径依赖,又要逐步改变和破除二元分割的城乡关系,使城市资源可以流动到农村,真正支持农村农业发展。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正面考虑要求商业银行给"三农"提供更多融资机会,更要考虑如何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非农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本文利用1978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保持向农业、农村领域适度的金融资源倾斜配置、防止农村金融抑制,有利于二元经济结构良性转换。为此,要统筹城乡金融改革,同步推进城乡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的改革,并通过"保水于田"、"强制回流"、"控制流出"等综合措施,确保适度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领域配置。  相似文献   

11.
首先,描述了新疆农村资金外流的概况和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机构并将资金大量上存、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等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其次,指出新疆农村资金外流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指出农村资金外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生态环境不够优化,要改变目前资金外流的现状,必须从源头治理,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金融深化的产业约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是从农村资金供给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对金融深化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资金要素短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低与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目标相悖.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低,投资风险大;农村工业发展起点低,竞争力弱;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产业政策层面上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的缺失;农村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矛盾没有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农村资金外流没有政策硬性规定和制度约束,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大农村投入,另一方面,资金大量外流,形成了反差。1.邮政储蓄存款全额流出。由于2003年8月1日前邮政储蓄属中央资金,转存人民银行的利率为4.131%,高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24个百分点,受利益驱动,全部用于上存,导致邮政储蓄全额流出。虽然2003年8月1日以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的利率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同为1.89%,但受零风险驱使,基层邮政部门采取种种手段抢占存款市场,套取人民银行利率补贴,邮政储蓄增长过快。邮政储蓄存款分流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2.…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帕加诺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四平市为例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体系大量流出农村,资金外流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负相关;农民收入增长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高利率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建议政府应该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并在农村实行更为灵活的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83~2009年相关数据,本文利用VAR模型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格兰杰原因。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原因在于农村资金外流和非正规金融发展力度不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从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和发展非正规金融这两方面着手,加大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金融服务长期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发展。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城市金融反哺农村、农村资金回流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就是通过支付结算、资源配置、转移分散金融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服务的普惠建设,消除城乡金融服务种类、工具、质量上的大差距,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三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是指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为了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和限制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建立起来的城乡分割、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城乡二元制度既是对个人身份的认定,更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界定,通过几乎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的制度安排,搭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嵌入住宅、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险、粮食供给、副食品与燃料供给、生产资料供给、婚姻、生育、劳动保护、人才、兵役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源源不断地将农业剩余和农民利益输送到城镇,实现"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战略目标。新时期,我国在继续使用剪刀差的基础上,还以征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等新方式在农村汲取农业农民剩余。  相似文献   

18.
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回流的政策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郁 《经济纵横》2019,(11):55-65
在城乡长期发展不平衡条件下,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会强化资金从农村流出。虽然我国持续推进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农村金融服务状况有所改善,但因未能触及根本性的供给制度约束,仍无法破解城乡金融资源"逆向"配置的问题。现行金融体系在满足金融需求上存在一定机制性障碍,主要表现为金融抑制与"有效需求"不足、农信系统支农定位屈从于趋利目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势单力薄、政策性金融引导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及支农信贷政策缺乏激励约束效力等,金融机构对农"放贷难"导致农村"贷款难"。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对农业农村优先投入的保障问题,急需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政策性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因此,应从重塑政策性金融战略使命、强化对支农为农服务的激励约束、促进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有机衔接、发挥政府基金先导启动作用及激活农业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建立起引导资金回流、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破解农村地区生产要素单向流出难题,促使城乡之间的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资金外流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并进一步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视角分析农村资金外流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使得农村资金外流加剧,且这一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和人口流出的地区更为显著。其次,农村资金外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当前中国部分地区农村资金外流规模已越过拐点,即农村资金外流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将三者置于同一分析框架发现,农村资金外流会削弱财政支农支出的支农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农”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生态层次结构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层次来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层次结构。研究认为,"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农民问题是制约农村金融良性运行的关键变量;农业问题是导致农村资金供求链条断裂的产业因素;农村问题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其结果表现为农村金融生态运行效率低。因此,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