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智峰 《经济师》2012,7(3):100-10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面对社会市场的竞争,高校后勤首当其冲的是人才队伍的竞争,学校编制的员工逐年退休,又没有新的员工补充。为了后勤的继续改革与发展,后勤部门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聘用了一批合同制大学毕业生充实后勤管理队伍。为了管理好他们,要以人为本,为他们营造"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的"五感"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解放和发展高校后勤生产力,减轻高校负担,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一条根本出路。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要将后勤服务脱离高等学校本身,纳入市场经济体系,实现后勤服务组织形式社会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经营方式市场化,为此,高校后勤改革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国有资产,加速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建设与提升是高校科学化管理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姓"教"的高校后勤要实现更高程度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就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政府要依法行政;后勤要强化法律意识,实行人性化管理;劳动者应树立利益共同体的观念,强化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4.
曾道荣  雷华兵 《经济师》2007,(10):119-120
高校后勤主要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后勤员工从事的是平凡而琐碎的工作,要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优秀员工,需要有拒绝平庸的心态,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增强归属感和忠诚度,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培养创新能力,努力进取。努力营造和谐的后勤工作氛围是形成人人愿意做事、人人做成事,争做优秀员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探索的新课题,责任心、责任感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责任感的缺乏归根到底是缺乏归属感,从归属感的角度看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文章从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中国高校当下责任教育的现状,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根源,以及中美责任教育的比较,号召大学生强化归属感提升责任感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就责任感缺失的根源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对今后的责任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后勤改革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后勤改革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渐由综合承包的模式,通过改体制、转机制、引入企业化管理,发展到小机关、多实体或小机关大实体、大服务模式,继而又发展到组建后勤服务集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已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高校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的体现,有助于实现后勤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集约化。新时期,只有不断加强高校的自身建设、行业组织的规范引导和市场主体的服务支撑,不断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从而实现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物业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物业管理开始由行政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善了高校后勤服务的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转变后的物业管理要以后勤社会化为方向,改革产权制度,建立法人实体,理顺甲乙方之间的关系,加强后勤实体职工队伍的建设,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历程的回顾,及对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部分现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完善我国高校物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周巍 《经济师》2012,(8):74-76
高校后勤内部财务控制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高校后勤内部财务控制与后勤财务管理和后勤事业发展存在不小差距。文章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理论,设计了一个包括内部财务岗位控制、组织控制、核算控制、风险控制、监督控制在内的高校后勤内部财务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霞 《时代经贸》2007,5(10Z):182-183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质,是要将现有的经营服务型后勤部门从学校事业编制中规范剥离出去,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专门化后勤公司,成为经济实体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内容和难点,提出了如何构建高校后勤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1)
质量、效率和安全是后勤永恒的主题。面对新需求、新变化,高校后勤面临全新挑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水平成为高校后勤发展的目标追求,高校智慧后勤将开启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作者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模式、主体、抓手和效果四个问题,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万能模式",要建立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完善工作机构;后勤实体不是法人主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抓手就是后勤自身的员工,要用好和管理好后勤员工;衡量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生对改革的认同程度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1)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规模庞大,师生众多,相应地高校后勤服务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业务拓展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构建我国高校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后勤服务法人实体,理顺学校后勤服务关系,强化保障与监督机制,全面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夏丽君 《经济师》2009,(7):104-10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式的后勤服务体系与当代高等教育的需要已经不相适应,甚至给高校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合同制职工成为高校餐饮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形势下,稳定的合同制骨干队伍是确保高校餐饮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对稳定高校餐饮合同制骨干队伍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研究,指出高校餐饮单位要在"合法、公平、激励、经济"的原则下,给予合同制骨干职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基本的保障、增长的本领以及发展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满足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相似文献   

16.
创建节约型高校后勤是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创建节约型高校后勤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节约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强化后勤服务意识、实施科学决策及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人员结构和人事劳动关系的变化,非事业编制职工已成为高校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立一个包括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民主参与机制、素质提升机制和纠偏纠错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适合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特点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维权机制,才能保证公正公平,才能充分调动非事业编制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真正实现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许青云 《当代经济》2010,(6):120-12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较好地反映了后勤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力地保障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高校后勤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本文通过对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完善的对策是:政府应规范高校后勤市场,制定与落实相关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要求;理顺产权关系,明确高校和后勤权责;建立科学化的后勤管理制度,树立市场意识;加强人事制度改革,注意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9.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绍英 《经济师》2001,(8):203-203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生活需求必不可少的工作。高校后勤工作搞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原有后勤管理体制使高校负担越来越重,那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高校“办社会”和行政性的管理体制、无偿供给性的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要求。李岚清副总理在谈到高校改革时曾指出:“看来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后勤,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后勤改革势在必行;其次,从目前高校后勤的现状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走改革之路。高校多年来形成的供给制模式的后勤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高校对后勤“包”得太多、“统”得太死,缺乏应有的活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自身暴露了许多不适应高校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职工手捧“铁饭碗”吃高校的“大锅饭”,管理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同职工的切身利益没有挂起钩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尽管高校每年对后勤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后勤服务的设施老化、管理不善,加之各种费用的不断提高,后勤经费仍感十分紧张,严重不足,甚至难以维持不断的维修和更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要求也相庆提高,后勤服务投入越来越多,高校的负担越来越重。三是后勤管理手段较落后,漏洞较多,浪费比较严重。四是少数职工素质难以胜伤本职工作,服务水平跟不上,工作较率低,满足不了服务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6)
自198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针以来,随着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启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改革已历10余年。虽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历程,通过对高校后勤主要改革模式的分析,指出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