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秀如 《经济师》2008,(12):140-141
通过列举错账更正法、银行存款对账的教学,来阐述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完善多媒体教学的措施与期望。  相似文献   

2.
数学化是数学思维的表现形式.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引入教学思维,对一些会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本文主要就发生额平衡法、日记账的登账依据以及错账更正法的一些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明确了应将基建会计纳入到高校事业会计账中(俗称"大账"),但没有对纳入到"大账"的方式(以下简称并账方式)作明确的要求和规定。通过各种并账方式的尝试、研究和探索,文章认为比较科学、合理的并账方式是同步入账,即将基建业务在两套账中同步记账。这种并账方式更符合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调整错账的概念 调整错账,简称调账,是指审计人员将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发生的错记、漏记账目,或人为的舞弊行为,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并通知被审计单位对其错、漏、弊等进行调整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核算正确反映其经济活动,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故从某种意义来说,调整错账是查账过程的继续,是实现查账目的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建筑物资帐务管理是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本文对物资出、入库单据的开写和账薄登记,仓库盘存的工作方法和错账简易更正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谈税务审计后的账务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防止新的、重复的错误发生,必须做好税务审计后的账务调整工作,使错账得以真正纠正。对错账的调整,应根据错账事项的所属时期、问题性质以及会计科目处理的要求进行确定。现行会计制度对有关企业日后调账所运用的会计科目作了规定,在税务稽查后调账应依据执行。但是税务审计调账中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应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7.
会计政策具有选择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质是对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一贯性原则的否定;在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中,追溯调整法是首选方法,未来适用法是备选方法;会计差错包括确认、计量和记录环节的错误;会计差错包含错账,错账只是记录环节的会计差错;会计差错可按三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计估计具有主观性;会计估计包括确认和计量环节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一、反记账功能的作用 反记账功能在下述情况发生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大量的错误凭证被登记入账。这种情况在电算化会计系统投入使用初期,尤其在试运行期间,非常容易发生。如果没有反记账功能,则只能偏制大量的错账更正凭证予以更正,从而导致账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审计人员查到一笔又一笔的错账时,它们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进行了更正,这种情况大量出现时,会使审计人员对错弊产生麻痹思想,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查错能力。如果有反记账功能就可以先取消记账,把错误凭证全部修正后再重新记账,账簿中的冗余信息就可以大大减少,账簿信息就会简洁明了,便于利用。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教导我们说,经济工作必须愈做愈细致。对经济工作者来说,这该怎样理解,怎样去贯彻呢?在具体实践中,有时候计算对了,有时候也会计算得不很对或者计算错了。这当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在算账时的立场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呢,还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算账的方法是算死账呢,还是算活账?算小账,还是算战略性的大账?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会计教学研究中发现,有些会计事项处理不尽合理或比较模糊;调研企业会计核算实践,这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也是方法各异合理即可.本文就无形资产出售核算、错账更正方法、结账方法等会计事项处理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模式为例,探讨了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根据本文的推导和验证,增加"统账结合"模式中个人账户的比例,将会对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并延缓其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另外,本文还在"统账结合"模型下,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与退休的关系,结果发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延长居民的劳动参与时间。由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适当增加"统账结合"模式中个人承担的比例;加快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统筹养老金过度碎片化与"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导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陷入成本困境和激励困境。真正解决这问题需要建立一种"新统账结合"模式。"新统账结合"模式与现有法律体系兼容,各方易接受并且能承受,中央财政也能够承担国民基础养老金的全部财政责任。我国正处于利用"新统账结合"模式解决转移接续困境的重要窗口期,机不可失。  相似文献   

13.
林云刚 《时代经贸》2010,(16):184-185
在日常会计教学研究中发现,有些会计事项处理不尽合理或比较模糊;调研企业会计核算实践,这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也是方法各异合理即可。本文就无形资产出售核算、错账更正方法、结账方法等会计事项处理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到现阶段,已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必须引入新的元素对其进一步改革.本文从转轨成本、人口老龄化、储蓄率增长、抵御风险能力、激励机制和再分配功能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做实个人账户与名义账户制的优劣.提出名义账户制更适合中国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5.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账务处理难免会出现差错。对于电算化条件下的错账如何更正,目前的会计法规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无具体的操作实务指导。笔者分析了相关会计法规的具体要求,指出了目前法规制度的不足,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会计是一家公司、一个企业乃至一个集团中极其重要的存在.从大方面看来,他们主要就是"算账",但是,这个"算"与"账"就会滋生出许许多多的问题.究竟如何能够明明白白的算好每一笔账,那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就是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话题了.  相似文献   

17.
1.因地制宜地选择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从国家层面来说,明确发展重点比具体扶持手段更重要,即"发展什么"远重于"如何发展",方向错了,南辕北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新能  相似文献   

18.
关博 《宏观经济研究》2015,(2):10-15,49
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度是我国完善以"统账结合"为基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政策。基于黑龙江省的调研表明,现有做实政策并不能实现个人账户资金的充分积累,也不能改善"统账结合"模式的保障效能,做实产生的财务融资压力已超过了地方财政和企业的负担能力,做实个人账户政策已不可持续。建议正视我国的具体国情,停止扩大做实政策实施范围;积极借鉴名义账户制的实践经验,改革"统账结合"的组织方式;做好已积累资金的投资运营工作,提高统筹账户的抗风险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缴费确定机制,减轻地方和企业的财务压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2014,(2)
正征收了多少?支出了多少?用在了哪儿?……这些问题,困住了"社会抚养费",似乎没有一个主管部门能够准确、具体地回答。社会抚养费,也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超生罚款",成为了一笔糊涂账。只有长期扎根于计生系统的人员,才对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它可以是基层干部考核指标,可以是地方财政重要收入,也可以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奖金,更可以成为利益团体的"小金库"。糊涂账,何时能清算!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10)
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新财政体制下,能做到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专款专用"乃至"专账核算"是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文章以职业院校为例,从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专账核算和绩效管理等角度提出创新专款专用的实现形式,旨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