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孝文化包括对自己父母祖先之敬、对亲友长辈之爱和对社会上所有老人的关心和尊敬。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和幸福。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是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实践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积极弘扬的传统德性之一,朱熹也十分注重"孝"观念.朱熹认为"孝"是"理"的分殊,"孝"与"仁"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朱熹关于"孝"德性伦理思想的讨论还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孝"的行为上面,对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以正致谏"、"微谏不倦"、"父子相隐"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做出了自己的阐释与发挥.  相似文献   

3.
“孝”既是传统文化,又是道德准则.《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长久以来,长幼有序、事亲至孝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对养老尽孝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等问题的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养老需求,后起的机构养老也存在诸多弊端,于是社区养老模式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本文主要结合我国的传统和现状,分析在我国特殊的养老文化传统中社区养老发展所需注意的问题,探究社区养老合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造成"啃老族"的因素有三。首先,中国文化的家族一体意识把父母和孩子各自对生命的责任捆绑在一起,难辨你我;其次,传宗接代的思想使结婚和生养后代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需要和义务;第三,父义、母慈的道德价值促使中国父母对孩子保护和关爱过度,阻碍了孩子培养独立解决困难的意识、应对挑战的勇气、对自己生命的自主精神。中国父母的爱需要在感性和理性这两个特征之间取得平衡,前者是温柔的、无条件的,而后者是智慧的、有节制的。识别中国"啃老族"产生的深层文化动因,并自觉消解文化传统对人的束缚不失为帮助"啃老族"迈向独立自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卢益 《数字经济》2021,(7):71-75
无锡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全面落实《智慧江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和《无锡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不断优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田壮丹 《经济师》2023,(11):143-144+146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福建省大田县是中华孝道文化经典《二十四孝》作者郭居敬的故里,孝道文化底蕴浓厚。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大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笔者围绕“居敬故里·孝爱大田”县域文化品牌的打造进行研究探索,从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当前打造大田“居敬故里·孝爱大田”县域文化品牌的初步基础,并提出若干对策,以期能为打造大田“居敬故里·孝爱大田”县域文化品牌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11)
孝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面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文化的多面性,对孝文化这种传统的资源更需要融合与完善,通过进一步地发展发挥孝文化资源的最大作用。孝文化资源需要如何继承,并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作用,是需要去研究的一个课题。文章通过对孝文化当代功能的分析,促进以孝为寄托的丰富而且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德孝古镇文化,争取把德孝古镇的孝文化形成一个典型的品牌,进一步推动附近区域的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卓越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智慧,其中,关于国民经济调控思想丰富而又早成,先于和高于同时代的西方学说.《管子》的"轻重论"和司马迁的"善因论"分别是对国家干预和国家对经济活动应采取放任态度的较为系统的论证,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尊重市场机制与积极调控市场关系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21,(1)
《孙子兵法》是一本智慧宝库,很多思想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是超前的,"先胜"思想就是孙子众多先进思想中一颗最夺目的明珠。何为"先胜"?对大学生学习成长有何启示?文章简析了"先胜"的内涵,分析了"先胜"的必要条件,并探讨了"先胜"智慧对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孝”观念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是构建血缘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作是孝的文化,而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之上的社会。为此,“孝”乃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大表现之一,而儒墨两家之“孝”又有一定的分歧。  相似文献   

11.
杨维琴 《经济师》2011,(9):14-15
孝文化是是支持中国家庭养老的主要文化价值理念。孝文化自产生后不断调适,经历了从家庭伦理到社会规范的变迁过程。但当前剧烈的社会变迁使孝文化的约束力减弱,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危机。因此,有必要加强传统孝文化的自觉,以推进孝文化的再生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农村的孝文化建设也更加迫切。为此,要通过孝文化内涵的重新确定、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建立、鼓励先进、制度建设等多方式、多途径结合来构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13.
荀子孝道思想以"性恶"为人性论依据,主张"隆礼"、"从义"。荀子的"礼义之孝"包含"义"和"礼"内外两个方面,既注重行孝过程中所对应内在真挚情感("义")的流露,又注重"礼"这一外在道德规范对"孝"的引导、规制与维持。因此,荀子"礼义之孝"既继承了孔孟注重"孝治"、"德治"的一面,同时也为法治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亲亲相隐的讨论越发激烈,使得我国的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也不能不开始重视这一制度,我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不能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就是"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法律条文中的显现,虽然这个条文没有完全赋予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拒绝作证的权利,但是确实是表明我国法律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本人主要从"亲亲相隐"制度的含义以及制度在我国当前法律中的现状为基础来探讨"亲亲相隐"制度背后的价值考量,旨在以后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周初泰伯奔吴,德播天下,是中华道德文化的渊源,其生平事迹和道德思想被后人弘扬为至德文化。吴地积淀深厚的至德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仁”是什么,一部《论语》似乎并未从概念的角度对其作出回答。在孔子的后继者那里,对“仁”的论述也属指点性的,而不是界定性的。我们可以从其指点性的论述中看出“仁”的基本内涵:①“仁者爱人”。(《论语&;#183;颜渊》)“仁”就是爱人的意思,这是“仁”的最基本的含义。这种爱是伦理意义上的,因而爱也就成了道德义务的爱。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183;学而》)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孝体现的是对父母的爱,悌体现的是对兄弟的爱。  相似文献   

17.
田寿永 《当代经济》2009,(24):104-105
近年来,在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的进程中,湖北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后简称湖北职院)把弘扬中华孝文化作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塑造大学精神、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系统工程来抓,坚持传统与现代并举、继承与创新并重,着力构建以中华孝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荣获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培养、推出了全国先进典型谭之平,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湖北职院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2008年,湖北职院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18.
《经济论坛》2014,(6):F0004-F0004
正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积极探索采用社会化方式,运用社会力量推进道德建设的方法,动员更多企业积极投身"善行河北"活动。2014年5月10日,河北华瀚集团出资设立了"华瀚德孝基金",年内计划注入资金60万元、募集社会捐款40万元,共计100万元,策划开展"善行河北德孝天下"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该公益活动主要包含德孝音乐故事会、德孝大学堂和华夏德孝网等项目。作为"善行河北德孝天下"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的主打活动之一,"善行河北德孝天下——德孝音乐故事会"致力于发扬德孝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9.
在《六维管理理论》中,将文化管理放在了核心与统帅的位置,而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事业成功的最关键是坚持"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利他经营哲学,以他的成功验证了《六维管理理论》文化核心论的正确性。两者的管理思想不谋而合,文章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视角,在论述了文化核心论产生的背景、内容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系统的家庭早期教育理论,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明确地提出了教儿婴孩的家庭早期教育思想,是指父母要使自己的子女成材,就必须从婴孩时的教育抓起,明确地提出了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颜氏家训》中家庭早期教育思想是我国历史上家庭教育的典范,对现代家庭早期教育仍有普遍的启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