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通过社交媒体“约见”陌生人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对青少年群体的实证研究发现,约有八成左右的男女青年使用过这种功能,其中超两成的青少年使用者成功“约见”到陌生人.拓宽人脉、无聊、好奇是前三大动机,持有“不良”动机的男性是女性的近10倍,孤独感诱发不良动机.男性心理上更倾向只“约见”异性,但结果为只与异性陌生人见过面的女性比只与异性陌生人见过面的男性多;有过失败恋爱经历的青少年更可能与陌生人见面.与陌生人见面后,多数青少年交到了正常的朋友,但也出现了重大隐患.如果与陌生人见面,遭遇“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就有两成;与见面对象发展成为“暧昧关系”、“非正常恋人”、“一夜情”、“长期性伙伴”等非正常关系的男性青少年和女性青少年分别有一半和三成以上;对见面对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对青少年利用社交媒体“约见”陌生人加以引导、教育、控制、管理和规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及技术接受模型,结合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相关文献,构建用户使用动机与行为模型,通过对391名"抖音"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个体差异,使用动机、使用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表达倾诉、社交互动、娱乐放松、信息获取、便捷易用5种使用动机不同程度影响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3.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人都有发声的权利。因软件自身的优势与用户认可度高,微博与微信成为自媒体行业的中坚力量。微博、微信在不断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同时,也促发了诸多犯罪的行为,如网络诈骗、谣言诽谤、信息盗取等。以南邮通达学院为例,对扬州高校学生的微博、微信转发行为进行数据收集,分析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中信息转发的偏好与动力因素,规范社交软件的使用与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4.
王根旺 《创业家》2014,(5):119-120
正QQ、微信都以陌生人社交切入,然后又都抛弃了这一市场。51.com来去匆匆。陌陌以此成名,后来者仍有机会。上线即在App Store社交榜独占鳌头、同名的安卓应用"鸡犬升天"、大批投资人被拒之门外……4月初,一款名为"秘密"的匿名社交应用,在轰动移动互联网界的同时,也引起了投资人对移动社交应用的关注。而就在一个多月前,陌陌创始人唐岩在微博上炫出了破亿的用户数据。这款有着"约炮神器"标签的陌生人社交应用似乎欲"登堂入室",业界盛传该公司或于今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与此同时,曾与陌陌死磕的同类应用"遇见"正在完成B轮融资,上线不到一年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5.
张倩 《商》2014,(19):120-120
微信的飞速发展丰富了当代青年的社交方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代青年使用微信社交进行分析。对比同类软件,研究移动互联网下的青年社交模式的改变,了解新媒体社交功能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商品和服务(包含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用户(资源提供方和使用方)在网络上进行在线交易,其发展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1.0和Amos22.0,对影响用户参与分享经济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涉影响因素均对参与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但社交动机与感知有用性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7.
石海威 《创业家》2014,(12):42-42
正过去三年间,陌陌在道德争议与政策风险中成长为一款拥有1.8亿注册用户的超级应用。2014年12月11日陌陌登陆纳斯达克。面对投资者,陌陌自称为中国仅次于手机QQ和微信的第三大移动社交网站。《创业家》在2012年1月封面文章《交友大爆炸》中,曾对以上线未久的陌陌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应用如此评述:"大公司的‘羞涩’给了致力于‘陌生人交友’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机会。他们毫无顾忌,在大公司徘徊的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交网络行业庞大,平台众多。人人网市值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用户越来越少,若不进行改进,这个曾经的社交巨头或许将会崩塌。本文讨论了人人网用户的使用动机及社交网络圈的结构,分析了人人网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移动社交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移动支付,如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宝,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支付工具,这充分的说明了社交关系将会对现代人们的支付行为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将构建移动社交对用户支付行为造成的影响模型,并对移动社交对用户支付行为影响进行理论假设和分析,探究移动社交对用户支付行为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移动支付(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目前已是非常普遍的支付工具,微信以社交起家,又在支付领域异军突起,这说明社交关系对支付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围绕移动社交对移动支付的影响问题,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对微信支付的用户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和移动便携性对用户使用移动社交支付存在正向影响;感知成本、感知风险和复杂性则对用户使用意愿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效应的SNS网站用户参与动机和参与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亚平  赵晓飞 《财贸研究》2011,22(6):107-116
以用户使用社交性网络服务(SNS)网站的参与动机和参与强度关系为研究目的,运用动机理论和网络效应理论,构建基于网络外部性的SNS网站用户参与动机和参与强度关系模型,选取人人网用户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娱乐性动机是影响用户参与强度的主要因素;间接网络效应(感知附加功能)对用户参与动机全部具有显著影响,但直接网络效应(参与成员数量)对用户的参与动机只有局部显著影响,且娱乐性动机在网络效应和参与强度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效应作用。依据研究结论,SNS网站的运营商应在明确网络环境下的"动机—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鼓励用户分享、丰富娱乐资源,构建服务平台、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两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盛斌  崔娜 《消费导刊》2009,(18):206-206
以实名制为核心的SNS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实社交关系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用户不再仅仅搜索信息,同时也在搜索"人信息"。这种传播方式的精髓在于开放和聚合,用户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群体和大众传播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3.
正韩国人在中国创业,扎根校园社交2012年上线的tata UFO,起源于北大清华名校。和陌陌等同类应用一样,tata UFO主打的也是陌生人社交,但是它却通过不同的定位,以及对用户质量的坚持,做出了一个非常"靠谱"、让用户不会觉得很Low的校园约会应用。tata UFO创始人郑玹宇是个在中国创业的韩国人,自称7岁接触电脑,8岁学写代码,  相似文献   

14.
史翔宇 《创业家》2014,(11):119-121
正面对羽翼渐丰的竞争对手、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及制度环境,匿名社交鼻祖Whisper能否复制其在美国的成功?有点悬。今年夏天,一款叫作"Secret"的匿名社交软件在美国一炮打响。在窥探欲和八卦冲动的驱使下,中国用户很快也用上了未经AppS tore审核的中国版"Secret"——秘密(后更名为友秘)。秘密的活跃度令人吃惊:一条信息动辄数千、上万点赞,几百上千条评论,热度直逼新浪微博最鼎盛时期。中国用户或许并不了解,匿名社交应用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专业的调查网站进行数据收集,通过统计软件对青年的网络社交行为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分类。探索网络社交积极评价与消极评价对网络社交行为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并对网络社交满意度与社交渠道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调研验证,以期得出青年一代网络社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社交网络赚钱的一种方法就是与广告商以及那些有兴趣弄清楚消费者行为、并开发网络趋势的人共享用户的信息,但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社交网络通常承诺在共享数据之前删除“个人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17.
拼购电商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型社交电商,针对其接受度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明确拼购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通过对拼购电商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践案例的探究,梳理出地域差异和用户参与两个关键变量,再结合动机理论的三个细分变量:功效性动机、享乐性动机和社交因素,构建用户接受度模型;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对拼购电商接受度不高;地域差异不影响接受度,享乐性动机对接受度影响较小;用户参与、功效性动机、社交因素显著影响接受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韩国与中国的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的动机,以及与广告使用动机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差异.为此本文采用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理论(use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找出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并分析了这些动机对社交媒体广告的使用意向起到何种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韩...  相似文献   

19.
传播技术的变革、弹幕的出现,使得汉字的功能和表现形式有了更大的突破。社交直播平台中弹幕的出现,实现了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即时互动,打破了传统的交友方式和互动方式,满足了受众的表达和互动心理。这种网络直播中的新型互动方式,即将改变传统直播中的单方面“交流”,而使用弹幕的用户群体,也在这场弹幕的“暴风”中经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应用为背景,旨在对其持续使用的后果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持续使用SNS与孤独感、网络依赖和低社交效能等负面情感影响之间可能的关系建立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针对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277份问卷数据,采用SmartPl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持续使用SNS会导致网络依赖,而网络依赖又会进一步导致孤独感和低社交效能。本文全面深刻地剖析了SNS用户持续使用的行为规律以及造成的负面情感影响,最后为SNS持续吸引用户和长远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