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总结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老人对健康问题的护理需求,分析影响老年人健康护理需求的原因,为探索适合空巢老人的家庭——社区护理模式提供依据,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严峻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营造"健康和谐老龄"社会。解决空巢老人的健康护理需求,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巢老人属于老年群体当中有特殊需要的部分,他们普遍面临着经济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的挑战。构建城市空巢老人生活保障体系,应从从政府、社会、社区三个层次入手。政府层面:应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服务,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并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完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社会层面:在政府无法满足新增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福利项目的情况下,对各级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自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公司以及市场资源应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层面:鼓励社区发展相应的服务模式,依托社区逐渐建立形成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和完善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3.
《商》2016,(10)
中国超过2亿的老年人口使得养老压力巨大,而占据老年人口一半的农村更是养老的重地。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面临着经济困顿,生活照料缺失,医疗服务水平低及精神生活荒芜的重重挑战。政府应提高高龄津贴待遇支付水平,加大农村高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老年人特色医疗救治项目,完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让高龄老人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4.
《商》2015,(47)
在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农村空巢老人已成为弱势群体,无论是在物质方面、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及日常生活照料方面都面临着众多的生活困境。而据中国老龄研究中心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60~64岁的城市低龄老人丧偶率为16%,农村为20%,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丧偶率,城市为63%,农村为76%。[1]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0%左右[2]。综合这一调查,农村空巢丧偶老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似乎更加的严重。而本文正是从农村空巢丧偶老人这一特殊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入手,运用老年个案工作的诸多技巧针对这一群体的现状研究其生活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2016,(9)
当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随之发生改变的是中国的家庭模式,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主流。空巢家庭迅速增多,空巢老人护理问题凸现。空巢老人的护理问题是中国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加强对空巢老人的护理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应重视对于空巢老人的护理工作,积极调整战略策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保障空巢老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也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老年人护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使空巢老人护理工作努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状态生命表方式,使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2008-2012年纵向调查数据,将我国失能老人照料成本分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医疗成本,重点关注机会成本,设计出高、中、低三种机会成本方案,对我国城乡失能老人余生照料成本做出估算.根据城乡失能老人照料成本特征与规律,建立和完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针对老年照料提供者的帮助计划是解决城乡失能老人照料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无子女或子女离家后独自居住的中老年人。目前,空巢老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逐步关注到空巢老人的心理层面,但要对空巢老人所处环境加以改善,还需要长期的调查和研究。该文主要阐述了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根据调查提出的关于空巢老人需要的正确的关爱方式的个人意见。该文共分为几个部分:简单介绍下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总结下现阶段大家对空巢老人生活状态的看法;根据所进行的调查提出个人看法,对如何关爱空巢老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料护理问题的长远性制度安排,其实施意味着传统的"五险一金"将变为"六险一金"。北京市2016年开始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方案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因素,导致试点过程中存在保障对象范围不全面、居家照护资源未充分调动等问题。以东城区失能老人能力评估和需求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来源和失能等级是影响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的显著因素,借此从保障对象、资金支付和待遇标准三方面提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叙述了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状况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应该积极地倡导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保障、专业人员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机制,主要采取加强"孝道"教育,增强法律规范,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体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稳步实行"家庭——社会"养老双轨机制;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来改进我国现在的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课题组2018年在北京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察医疗护理服务可及性对居家老人照料服务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医疗护理服务的便捷性、可支付性与老人照料服务的选择显著相关。住所附近有医疗卫生机构、有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机构或是与家庭医生签约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照料服务;支付能力对照料服务的选择呈现"U"型效应:家庭支付能力较强或者经济自评相对不足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照料服务。应通过优化医疗护理资源布局、建立并完善社会照料服务的价格机制等措施,推进高效、可持续的社会照料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