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基于2000年1月~2013年6月的数据,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识别出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显著影响因素,然后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国际农产品价格、通货膨胀等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是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导因子,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大,且其他因素也主要是通过它们来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次之;国际石油价格的直接作用很小,但它通过通货膨胀和农业生产成本的间接影响很大;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面板数据的农业气象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云  李芳 《经济与管理》2010,24(11):5-8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粮食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大概70%以上是气象灾害引起的。根据中国近30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引入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在不同阶段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均较显著,并且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效应,运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产品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贸易还是农产品加工贸易,这种互补关系都是确定的。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作为中国南方水稻主产区,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江西省1994~2011年的相关统计资料,选取粮食播种面积、成灾面积等五个影响江西省粮食产量的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法,解释影响江西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和农机总动力,并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优化施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具体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民收入结构进行分解并分析农民经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在样本期内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VEC模型研究农民收入、粮食产量以及粮食价格之间关系,研究结论表明,长期来说,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具有正影响,而农民收入对粮食产量具有负影响,同时,根据变量的弱外生检验显示,粮食产量不宜作为我国粮食价格和农民收入目标变量,我国粮食产量还不足以对粮食价格和农民收入的短期调整产生显著影响。但是,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和粮食价格都是可控变量,政府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应性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粮食安全、粮价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有重要的关联,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994~2009年旅游消费和居民消费结构有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速度在不断放缓,导致旅游产业的发展可能面临瓶颈。城乡二元结构对旅游消费有重要影响,城镇居民旅游消费降低与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支出有关,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可能会发展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山西省1993—2012年的金融结构与产业专业化、多样化数据,分别从金融总量结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以及金融融资结构,使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对产业专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省现阶段的金融总量结构与金融市场结构与产业专业化负相关;金融机构结构、金融融资结构与产业专业化呈U型和倒U型,并且各指标都处于拐点的左侧。因此,需要对山西省金融结构进行优化,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专业化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米对中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由于主张“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中国必须关注大米进口波动状况。基于1992~2012年的数据,本文利用CMS模型对中国大米进口波动成因分析的结果表明,由国内开放政策、人均收入、人均大米消费量和大米价格等宏观经济因素所决定的进口引力效应对中国大米进口波动所产生影响最大。与此同时。世界大米贸易的总体供求水平以及市场分布变化对中国大米进口波动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大数据视角下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数据如何在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产品营销中进行应用,围绕普及和深化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研究市场需求,加强品牌培育、识别消费者行为规律、加强组合营销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谷物类、油料油脂类、糖料类、主要畜产品和棉花、蔬菜等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热量当量法、产品树法以及料肉比法,进口从消费者角度,出口从生产者角度,对各类农产品在1995—2019年的进出口量进行虚拟土资源含量测算并观察净进口结构的动态调整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虚拟土进口总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且不同类型农产品对节约国内土地资源的贡献度不同,在考察期内,贡献度的大小出现了明显的结构调整。最后,就合理配置国内土地资源以及高效利用国际土地资源以规避新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驱动下,各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农产品贸易作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受着国际市场的深刻影响。论文从农产品总体贸易结构特征入手,认识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分布及演变特征,并对影响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由农产品的产品形象、区域形象、消费者形象和企业形象四个维度构成;在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中最重要的是区域形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区域形象的特色及亮点;另外,产品形象,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农产品的口感、营养成分以及社会认同都对消费者的感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产销企业形象,产销企业的社会营销,以及产销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会对消费者的感知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是消费者形象,农产品的消费价值观以及农产品消费的地位联想都会对消费者的感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问题,它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美国中西部农业区正在遭受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造成这一地区的玉米和大豆产量锐减,并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警钟再度敲响。事实上,美国的粮食减产已经推动国际粮价大幅上扬,给粮食进口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与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大国(地区)相比,中国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出口比重过大。基于1981~2009年间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中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我国林业总产值与各类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资源密集型木质林产品出口与林业产值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与林业产值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球93个国家200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粮食安全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粮食安全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并对粮食安全的供给支柱、获取支柱、稳定支柱、利用支柱均发挥显著正向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产品市场开放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粮食安全过程中发挥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粮食安全及其四大支柱的影响程度均超过高等收入国家。对此,提出加速构筑新发展格局、实施贸易救济常态化举措、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改善粮食安全状况提供理论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1949--2Q05年的安徽粮食产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和非随机性检验,其次,构建半对数模型来拟合安徽粮食产量,得到的残差不是白噪声。最后,对残差构建ARMA(1,3)模型,此时残差为白噪声序列,即对安徽粮食产量建立半对数模型和ARMA模型的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83~2008年时序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总体上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产品出口呈正相关;农村人力资本中健康资本与农产品进口成正相关,而教育资本与农产品进口成负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经济结构变化的视角,对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传统的AR方法还是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方法估计,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在2000年之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弱,减弱的幅度在10%左右。除通货膨胀预期和外部汇率变化冲击因素的影响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加权经济增长率等经济结构变化因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亦非常显著,其中,第二产业加权经济增长率的减缓对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减弱发挥了主导作用,第一产业与通货膨胀持久性负相关,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将有利于弱化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劳动力可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即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农地撂荒也并非必然由农地流转不畅导致;当农民粮食生产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零时,城市工资水平或农民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等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粮食供给的波动。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空间集聚分析、时序变化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从种植结构类型以及种植比例变化两个方面对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化过程、格局与调控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出现12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且有22个县市区转变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区域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由单一的双水稻型向多元化的作物种植结构转变。②种植比例变化较大,双季水稻种植比例降幅最大,而蔬菜的种植比例增幅最大。1987年共有3种作物存在显著的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而2016年共有4种作物存在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蔬菜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文章认为,长株潭地区未来可通过减少单一型增加组合类型,实现组合型内部元素多样化,在保证水稻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提升带有地方特色的作物种植比例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