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作为修订后的97刑法新增加的一个犯罪,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一犯罪研究的文章也颇多,经过大家的共同探索,关于该罪的构成要件各方面已基本达成一致看法,但是对于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究竟是故意还是故意过失均可的问题上,至今仍颇有争议且未得到妥当解决。本文拟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进行研析,以期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内容的分歧意见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设立,对严惩毒品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正确理解和把握本罪,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从犯罪的构成着手,正确把握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客体、客观、主体、主观等方面的特征,准确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与非罪的标准,明确区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其他以“持有”为前提的毒品犯罪的界限,以期严惩当今日益严重的毒品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3.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的"入罪",无疑是刑事法对基金业"老鼠仓"现象的一种切实回应。但鉴于该罪采用的"无先而后"立法技术,引发了学界对该罪正当性之质疑。站在"罪刑既已法定"的立场上,本文对司法实践争诉较多的主体认定、客观方面涉及的"其他未公开信息"、"利用职务便利"等关键词句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对该罪与相邻罪名的界域予以厘清,希冀能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论票据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票据诈骗罪十分突出。针对该罪规定得较为原则和概括,加之无具体详尽的司法解释,章重新界定了票据诈骗罪的概念,认为“非法占有为目的”应是该罪的必备条件,同时在间接故意中该罪不能成立。为便于司法操作,作详细阐述了本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和界限辨析,指出行为人所实际骗取的财物价值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定标准,是否实际骗到财物是判断本罪构成的未遂与既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邱赛兰 《经济师》2008,(11):85-86
以我国犯罪概念为理论依据,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充分论证了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将犯罪对象界定为残疾人和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合理性以及在客观方面将暴力、胁迫方法规定为组织行为的手段行为的不合理之处,建议将该罪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设置为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强迫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和利用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三种犯罪,以更好地维护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规定了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和走私废物罪,使我国打击与境外废物有关的刑事犯罪活动有了法律根据。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对这三个罪名仍有较多不同的认识。分析与废物有关犯罪,尤其是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之构成特征,并对三种犯罪的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现行刑法相关规定存在一些不足,应对症进行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7.
杜勤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164-165
严重剽窃科学研究成果的行为历来由科学界自律,随着著作权法在各国法律体系中的建立,一部分剽窃、抄袭他人科学研究成果的行为逐渐进入民法的调整范围。但严重剽窃科研成果带来的社会危害远非科学界自律或者民法所能调整,完全有必要将严重剽窃科学研究成果的行为列为刑事法律规制的对象,因此,建议在刑法中增设剽窃科学研究成果罪,并从4个方面分析了其应该由刑法规制的原因;在详细阐释了剽窃科研成果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时,说明了适用该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设立以来即在多个方面存在争议,其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举证责任、法定刑等方面充满争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据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最高刑将可能由五年提高到十年,但即便如此,仍未能解决上述的诸多争议,因此,本文试图就该罪的客观方面、举证责任,法定刑等方面展开论述,以理清理解与适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实践中亦存在偏差。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设立,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私分国有资产罪毕竟是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在理解和适用上尚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该罪的主体方面。本罪是单位犯罪,应适用单位犯罪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0.
内幕交易罪,是指评判或者通晓股票、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股票、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或者单位,在涉及股票、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支股票、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股票、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最早出现的证券犯罪之一,也是最多发的证券犯罪之一,成功规制内幕交易的前提是明确内幕信息,即解决内幕信息的界定问题,这是认定某交易行为能否构成内幕交易罪的关键所在,对司法实践中认定证券内幕交易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3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博元投资因涉嫌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3月31日,该公司A股股票简称由“博元投资”变更为“*ST博元”,标志着强制退市程序正式开启. 至此,博元成为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实施后,沪深两市首家因重大违法行为启动退市机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地的管理和保护秩序,客观方面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其核心是改变被占农用地用途造成农用地的毁坏。因此,对于合法占用农用地后改变其用途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也应认定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13.
非法经营罪是现行刑法新设的一个罪名,其主要内容是从己废止的投机倒把罪中分解出来的.本文以该罪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参考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与实践,对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欣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22-124
刑法第335条明文规定了医疗事故罪,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责任事故,在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医疗事故罪与相关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差别,进而正确认定造成危害后果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是否构成医疗责任事故、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医疗事故行为的专业性,在认定医疗事故罪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在实践中,刑事诉讼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不应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为立案的前置条件,同时不应直接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作为刑事证据。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反映了立法理念的变化,尤其是在环境污染全球化且日益严重的今天,此次修改有利于今后环境保护。但是在看到修订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显著的是未将"污染环境罪"作为危险犯对待,该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也未将间接故意纳入等,修改的幅度还不是很大,这有待于今后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8)
我国的刑事立法,应对物质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文物的刑事立法保护方面,建议重新定位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性质,增设考古责任事故罪,完善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与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立法,不仅加强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的刑法保护,同时密实出土文物、民间收藏文物的刑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事立法保护方面,建议新设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罪,叙明罪状,配置与侵犯著作权罪大体相当的法定刑,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以刑法上的终极保护;档案的刑事立法保护方面,主张修正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立法,增设故意损毁档案罪、过失损毁档案罪、倒卖档案罪,把集体所有及个人所有的珍贵档案纳入到刑法的保护范围,强化对文物型档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法在家庭暴力的犯罪行为规定中存在着不足,应当在以后的刑法修改中增设家庭暴力罪,准确界定家庭暴力罪的概念,立足于克服现行刑法中家庭暴力犯罪诸罪行设计的不足,严密设计家庭暴力罪的构成要件和追诉机制,以利于从刑法目的出发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罪.  相似文献   

18.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属于监管型渎职犯罪的一种具体犯罪。本罪的客体为单一客体,是指对动植物检疫机关正常活动的侵害。本罪实行行为的表现形式为不作为。本罪因果关系要根据动植物检疫失职行为对危害结果所起作用大小是否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来进行判断。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和其他负有动植物检疫职责的人员。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不包括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9.
职务经济犯罪从古至今是一种重要犯罪形式,进入现代社会,职务经济犯罪的形式更加多样,由于我国法律确认了“法人的人格”,从理论上讲,单位亦满足犯罪主体的要求,单位的负责人是单位事务的“真正执行者”,由于单位本身的特殊性,单位犯罪就存在处罚的双重性。私分国有资产犯罪作为职务经济犯罪的一种形式,正是单位犯罪的一种,因此,私分国有资产罪从主体上看是单位犯罪,由于该罪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的特殊性,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犯该罪的单位的刑罚,这与一般的单位犯罪不同。文章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刑法第七部修正案的背景下,分析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进而比较与其他罪名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李彦峰 《经济师》2011,(4):88-89
文章以解析"梁丽案"为主线,对盗窃罪与侵占罪进行了辨析,重点从财产性犯罪的体系中思考侵占罪,以不作为犯罪理论为指导来解析侵占罪,尤其对侵占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中"非法占为己有"与"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最后根据理论探讨认为梁丽构成侵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