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有铁路客运安检作业模式下,每台安检仪均需配置1名值机员,存在工作效率不高和人力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调度技术的铁路客运安检集中判图系统,将安检仪联网,在中心站建立集中判图室,集中处理代管站的安检判图任务,并设计值机员和处置员的作业流程,以及安检通道的配套设施。详细分析和设计了智能调度技术,以最小化旅客等待时间为目标,提出了“先到先分配”的调度策略;基于正态分布对旅客到达时间进行预测,并根据旅客到达人数均值确定值机员作业人数,提出了动态调整值机员作业人数的策略。最后开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集中判图系统可满足铁路安检判图和处置的时效性要求,在旅客等待时间均值提高1.2%的情况下,值机员作业人数可减少56.3%。  相似文献   

2.
铁路客运站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层单位,承担着列车接发和旅客乘降等主要工作。客运站的工作应严格按照车站作业计划执行,而候车区运用计划是车站作业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划制定的合理性会影响客运站日常客运工作效率。以铁路候车区运用计划为研究对象,建立候车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考虑列车停靠站台对候车区运用的影响,细分旅客走行过程,以旅客平均走行距离最短、候车区在最高聚集人数下的拥挤度、能力利用最大化、时间占用均衡为优化目标,构建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通过实例分析与评价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为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是保持铁路安全持续稳定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我国铁路客运安检采取严格制度,有效确保了行车和旅客人身安全。但随着高速铁路运营范围逐渐扩大,传统铁路安检查危方式逐渐无法适应高速铁路旅客方便快捷的新需求,限制了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此,结合目前高速铁路客运站安检岗位作业流程、安检查危设备配备等现状,从作业、管理、设备、旅客4个层面分析铁路安检工作中的典型问题,并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情况提出6个方面优化建议,在确保安检工作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旅客进站效率,优化旅客服务体验,对构建舒适便捷的铁路客运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高速铁路车站安检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车站既有安检作业流程和安检系统参数设置,以及绩效评价指标,建立高速铁路车站安检系统仿真模型.以长沙南站为例进行系统仿真计算,得到在不同场景下车站安检仪、手检台、处置台的利用率,旅客最大排队长度,旅客平均安检时间统计数据,并根据模型输出结果,优化调整设备情况并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运站进站客流作业种类较多,流线间交叉干扰相对突出,容易影响旅客的服务感知。通过对铁路旅客进站流线仿真基础模型构建分析,结合郑州站布局,对郑州站铁路旅客进站客流仿真模型进行构建,重点针对旅客到达至购票环节、进站验票至乘车检票环节及乘车检票至站台环节进站流线进行研究。以郑州站春运为例,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购票、验证验票及检票进站流程是整个春运进站流线环节中的瓶颈,应强化人工购票向自助购票的引导,适当增加验证验票辅助服务人员,适当增加人工检票,为有效识别铁路旅客进站流线瓶颈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客流组织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大型铁路客运站利用仿真技术满足旅客压缩旅行时间、提升服务质量、换乘方便快捷等方面的需求背景,提出客流组织仿真的关键因素是车站设备配置布局方案、客流到发规律、列车开行方案或其他交通方式的运营方案和旅客特性参数,并对大型铁路客运站客流组织仿真的关键技术:仿真评估流程、参数调研技术、流线分配技术和评估优化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客发送量的逐年增加和售票方式的改变,广深城际铁路客运站自动售票机的配置优化十分重要。通过分析目前广深城际铁路客运站自动售票机的运用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排队论方法建立广深城际铁路客运站所需的自动售票机台数计算模型,根据广深城际铁路的客流情况确定旅客的到站强度,并对各城际铁路客运站的自动售票机数量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随着出行选择的多样化,铁路旅客对商业服务需求的差异性逐步增大。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对客运设备发挥其正常功能造成一定干扰,而合理的商业设施布局可以在保证铁路运输功能正常运行的同时,提高客运站商业服务水平。因此以提高大型客运站商业设施布局合理性为优化目标,将其分解为降低商业设施对旅客流线的干扰性、提高商业设施之间的相关性及减少旅客走行距离3个子目标,构建候车层商业设施布局优化模型。以天津站为例,介绍天津站候车层商业布局现状,通过求解0-1规划模型,得到并分析优化结果;并对优化前后的候车层旅客行为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优化后布局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铁路客运场景下的遗失物品查找方法效率低下,影响了旅客的出行体验,给各车站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困扰。为创新铁路客运场景下的遗失物品查找方式,在分析铁路客运遗失物品查找需求与难点的基础上,结合人脸识别以及深度学习的前沿技术成果,建立了一种基于图像搜索的遗失物品查找框架,设计了面向铁路客运场景的安检遗失物品查找方案以及非安检遗失物品查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运营的智能化水平,优化遗失物品的查找效率,在跨模态检索测试中有较高的检索精度,但在部分类别中的检索结果存在误差。基于研究结果,从算法改进与模型微调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我国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质量,研究其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分析铁路客运站相关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然后以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审法和旅客调查法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铁路客运站提高旅客服务质量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旅客为中心,围绕旅客购票、进站、候车、乘降、出站以及信息获取等出行全流程,开展铁路客运车站畅通工程专项行动,千方百计方便旅客,提升客运服务质量,让旅客快捷进站、舒心乘车。  相似文献   

12.
从旅客对车票信息的掌握情况角度,对铁路客运站的人工售票窗口进行分类,分为快速型、一般型和咨询型售票窗口,并提出3种不同的售票窗口设置方案.综合考虑旅客与售票员两个方面,以不同售票窗口设置方案的效益和所需代价为综合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结构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准确地预测旅客到达数量有助于缓解铁路客运站运营压力。为实现铁路客运站客流量预测,以铁路客站进站闸机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时间维度下铁路客运站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采用层次聚类算法和阈值聚类算法综合对客流量进行聚类分析。针对传统LSTM模型输入数据分割尺度较大导致网络层数深度不够的问题,构建了改进型LSTM客流预测模型。以北京西站实际客流数据进行方法验证,并将预测结果与其他传统预测模型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改进LSTM客流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结果,比其他传统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指标中平均绝对误差(MAE)低10%。说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刻画客流的时间相关性,深度挖掘客流变化的内在机理,预测性能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铁路客运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服务系统中的服务传递过程,以及铁路客运企业、企业员工和旅客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针对服务质量缺口,设计出旅客导向型客运服务模式,并提供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应用示例,以增强铁路在客运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交通安全畅行,年初以来,安徽天长市交通局强化运输市场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打造安全畅通的交通运输环境。一是加大客运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客运站的日常监管和管理。严格客运班车收发车报班制度、进站车辆登记制度和安检制度,更换了客运站车辆安全例行检查和安全例检合格通知单记录表,配备了便携式安检仪,确保车辆进出站有章有序,旅客乘车秩序良好。依法整治客车乱停乱绕、宰客、甩客、倒客、无证经营等不正当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和客流量日益增长,铁路客运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逐年升高,仅靠安检值机人员辨识风险已无法满足需求。为了更好地评估车站安全风险,降低车站安全评估对人力的依赖,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旅客及物品安检风险评估机制。首先采用训练好的YOLOv5s模型对安检X光照片中的违禁品进行检测;其次使用训练好的ResNet50模型对车站安检机出口的人脸表情进行识别;最后建立了违禁品检测和人脸表情识别相结合的旅客及其所携物品风险评估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和识别出违禁品以及人脸表情,所提出的风险评估机制降低了安检过程对人力的依赖,可以帮助车站工作人员预防安检风险。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旅客消费需求和服务体验转型升级的新要求,铁路运输企业迫切需要探索应用新的管理工具来创新工作载体,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在阐述铁路客运站服务蓝图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对铁路客运站服务蓝图进行设计,从注重工作标准向重视研究旅客诉求转变、从注重作业流程向重视统筹服务系统转变、从习惯于经验管理向更看重管理科学转变3个方面,提出铁路客运站服务蓝图应用,以全面提升铁路客运站服务供给质量,落实客运提质计划,加快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由生产任务完成型向市场经营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水平,根据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趋势,针对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中存在的人工服务依赖性强、自动设备作业效率较低、客运违规行为频次较高、旅客出行效率较低等问题,结合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在旅客身份认证和乘车权限判断2个方面的发展制约因素,提出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实行铁路旅客注册制等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策略,以推动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客车进站上下旅客是作为公路客运管理基本规则要求驾驶员严格执行的。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各项管理制度不适应运输形势的变化,过路班车不进站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据调查,目前部分汽车站的过路班车进站率仅达5%—10%,不仅影响了正常客运秩序,造成车站旅客积压,而且给少数驾乘人员贪污票款、私拉乱运以可乘之机,损害了运输信誉,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潍坊汽车运输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过路班车进站签章制度,为制止班车不进站,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观仿真的铁路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铁路客运站流线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研发旅客流线设计评价技术的重要性。提出应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的SimWalk软件建立客流的微观仿真模型,评价旅客流线设计方案的技术方法。实例分析验证了技术方法的可行和有效性,能够以多种方式直观、定量地分析和评估旅客流线设计方案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