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各省与全国经济景气的同步性研究(1953-2004)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天琦 《经济研究》2004,39(8):27-37
文章选择了能够反映经济景气的GDP增长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各省与全国进行了相关分析 ,得出 :( 1 )全国、各省 1 978年以来经济都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但是欠发达地区平均增长速度慢于全国 ,更慢于发达地区 ,相对于广东当年GDP的比重下降。 ( 2 )各省经济景气趋势的离散程度不一 ,一般发达省份振幅大、离散程度高 ,欠发达省份振幅小、离散程度低。 ( 3 )绝大部分省与全国经济景气循环的相关性强 ,基本同步。其中 ,物价变动相关性最高 ,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关性次之 ,GDP增长相关性再次之。产业间表现为第二产业增长指数变动相关性最高 ,第三产业次之 ,第一产业基本不相关。各项指标发达省份与全国的相关性一般高于欠发达省份。最后文章分析了统一的宏观调控对区域差距的可能影响 ,并从宏观调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南  黄颖 《经济地理》2012,32(9):104-107
使用1997—2009年数据,利用变系数面板模型对我国各省份的消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区域居民消费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居民消费从空间上看,大体呈现出东西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消费的边际倾向较高;并且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中间位置的省份,消费和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了匹配的速度和水平。基于研究结果,从人口数量分布、GDP总量和消费习惯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1952—2008年省级GDP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发现中国各省人均GDP总体上不存在收敛性;落后省份的增长速度并不比富裕省份的增长速度高。此外,中国各省人均GDP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总体上不是很强。我们进一步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发现东部地区经济不收敛,空间效应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空间效应不明显。这说明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各省经济增长总体上缺乏收敛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卫生费用的决定因素:跨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使用我国14个省份1994年和1998年的横截面数据,研究了GDP、老龄化、诱导需求三个因素与卫生费用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死亡率作为标准对卫生服务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在我国卫生费用的增长大部分可以由GDP的增长来解释,而卫生服务是一种奢侈品;人口老龄化对卫生费用的增长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省份面临的仍是如何增加卫生服务供给的问题,少数较发达地区可能存在诱导需求的问题。对卫生服务效果的检验发现卫生费用的进一步增长对死亡率的影响越来越小,边际卫生费用的支出更多是用来购买服务而不是治疗。  相似文献   

5.
毛其淋 《产经评论》2012,(1):111-125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国际贸易和FDI因素的对外开放指标和综合考察4类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规模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8个省份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以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基础设施规模、对外开放与省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基础设施规模是否提高了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规模都显著地促进了省区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规模每提高1%,将导致人均实际GDP提高0.379%和0.251%;基础设施规模提高了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的地区,其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偏效应明显地高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最后从动态过程看,对外开放对各省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基础设施规模对省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在部分地区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文章收集31个省近10年数据,运用聚类分析、面板数据等方法,具体分析各地区教育投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异同。研究发现:不同的经济基础,影响地区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一般来说,经济基础较好、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省份,教育投入对GDP缺乏弹性。但中西部9个省份教育与经济消极互动,教育投入对GDP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沿海省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2008—2017年10年间中国沿海省份数据,通过莫兰指数探究了各省份间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解释在地理区域上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省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旅游业发展对各省域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企业利用资金、技术、组织与市场优势扩大规模与经营范围产生规模效应,利用大量产品与企业网络实现技术传播与扩散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文章以2002-2013年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方法研究大企业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500强企业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当选择较为发达的经济省份进行回归时发现这种负效应作用更加明显。分析认为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溢出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同时由于组织惯性与技术垄断导致技术锁定而产生"大企业陷阱",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将区域创业资本作为新的经济增长要素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运用CPEA指数测度创业资本在中部地区各省的分布,并对1999—2011年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中部地区区域创业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资本在中部地区的分布处在较低水平,各省创业资本呈现不平衡性;虽然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实物资本和劳动数量的增加,中部地区的创业资本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较弱,还不足以支撑"创业型经济"模式,但创业资本已显著地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就各省情况而言,中部地区除山西与湖南外,其它各省创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显著,且创业资本存量高的省份创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1952-2003年各省的人均实际GDP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除上海与贵州外,按照分省配对协整检验划分的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具有收敛特征而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但受到三个随机增长因素的共同作用。此外,三大地区间不存在收敛,但中西部地区具有共同的增长趋势而与东部地区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在1990年以后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西部大开发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意图探讨辽宁省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1985-2014年辽宁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辽宁省税收收入与GDP数据都是一阶单整,可进行协整检验,且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文章最后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得出辽宁省税收收入是本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解释变量之一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可知税收收入增加1%,地区GDP也会随之增长,最高时可增长1.7%.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扩展农业部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生产率指数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农村发展指标,以此来衡量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变化状况.为了考察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不同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计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各省农村发展差距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内部差距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相似文献   

14.
截至11月5日,全国29个省市区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已公布的数据,12省份GDP总量已经超过万亿。从GDP增速来看,北京以896的增速,在上半年垫底之后,继续维持最后一名。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增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各省市1985—2004年面板数据分析FDI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差异,结果发现,FDI和经济增长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间接融资市场发展比较好的省市,FDI对当地经济的增长有很明显的正溢出效应。因此,加快地区间接融资市场发展,增强FDI的产业后向关联,对于提高FDI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11-2020年环渤海经济区内五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回归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可以有效促进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减小,在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则相反,但其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困发生率。因此,应采取措施增加落后地区人均GDP的增长水平,早日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实现经济区内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亭喜  苏旦 《经济问题》2012,(3):125-129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说,我国各省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三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各随机选取5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三大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均最优;(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稳定,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稳定性却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横向比较而言,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马丽君  张家凤 《经济地理》2020,40(1):197-203
文章收集近20年相关数据,利用基尼系数、重心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考察旅游发展空间差异变化对经济发展平衡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近20年来旅游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西部省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较高,且旅游增长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东部省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较低,且旅游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差较小。②31省区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整体呈减小趋势,尤其旅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明显减小。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有一定的同步性,但在不同区域两者的同步性强弱不同。③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近20年的数据表明,我国大陆31个省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减小,31个省区、中部、西部的旅游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但对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河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河南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动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践检验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第一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总的来说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大,但有波动。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逐年上升,超过第一产业;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急需进一步优化,为此提出了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