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鼓励和支持"拆二代"创业对于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业机会开发是创业行为的关键初始步骤,本文探讨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拆二代"创业机会开发能力的影响以及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拆二代"的技能培训经历对其创业机会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先前工作经验的作用并不显著;"拆二代"的亲朋中在政府任职人数和成功创业人数均能促进其创业机会开发能力的提升,并且社会资本比较人力资本的影响更大;整体上,创业环境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能够协同作用于"拆二代"对创业机会的开发,但是创业环境对亲朋中在政府任职人数与机会开发能力之间起着负向调节作用,说明在创业环境约束性较强的情况下,"拆二代"不得不利用社会资本,而当创业环境有所改善时,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将会减弱。因此,政府应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提供有针对性的"拆二代"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根据贵阳市政府公布的城中村界定范围,本文从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角度对贵阳市城中村现状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城中村独特的"出租屋经济"是村民所依赖的生存途径,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超过60%、人员构成复杂、人口流动性强、土地房屋产权混杂,"贴面楼"成为城中村中独特的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严重短缺等突出的城中村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受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约束和政府部门管理不善而产生的现象.由于城中村建筑质量差,建筑密度高,缺乏科学规划,生活环境恶劣,因此对城中村的改造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土地制度、拆迁安置与补偿、集体资产股份制这三个方面是决定这项改革运动能否进行的主要因素.为了顺利推进城中村的改造,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对城中村的改造,实现政府和村民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的深圳市原特区外区域,城中村原本为农民的原村民、加上以相对低廉房租吸纳的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其社区治理问题并非像一纸文件名义上的城市化那样简单。以原处经济特区范围之外的宝安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了城中村公共品供给短缺、覆盖不全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区传统治理组织资源等多元主体,形成公共品供给的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以有效推动城中村"人"和"物"的真正城市化。分析该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问题和根源,尝试为转型期中国特别是城中村的城市化和公共品治理,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2006年初,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市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本文以兰州市城关区5个"撤村建居"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从关注改造给村民带来的生活变化这一视角出发,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兰州市城关区自2006年初启动"撤村建居"工作以来, "城中村"改造工程的效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指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乡二元体制下,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在社会治安、人口素质、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呈现的问题日益突出,村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日渐强烈,也成为了各地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存发展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城中村改造普遍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而亟待开展的任务。以杨凌城中村改造为例,以当地城中村改造安置政策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改造后的城中村社区,对改造前后村民福利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创新思路,提出保障城中村村民福利的政策建议,为城中村合理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城中村”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爽  周晓唯 《经济师》2006,(10):84-85
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制度安排是城中村产生的根源,其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城市土地所有制是最核心的因素,在城中村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村民、土地产权制度等制约因素。因此,要顺利进行城中村的改造,文章分析认为“村民推进型”的制度安排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必须面对.因“城中村”改造引发的征地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骤然上升,他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本文通过对农民权益保护较为成功的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其他城市带来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必须面对。因“城中村”改造引发的征地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骤然上升,他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本文通过对农民权益保护较为成功的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其他城市带来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将涉及到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城中村"改造合理的制度安排将平衡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动态博弈理论的分析中可得出三种制度选择,即政府主导型、村民自治型和政府、村民、开发商共同改造型,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改造的法律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在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下掀起的新一轮"征地"狂潮,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场针对城中村失地村民最后一片集体土地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剥夺了村级组织最后一片建设用地;通过将村民宅基地无偿"转为"国有,没收了村民最后一片栖身之地;不公平补偿的城中村房屋拆迁改造,侵害了村民私有房产所有权,摧毁了农民自主再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其自力更生谋取的穷人福利,特别是违法的改造程序公然践踏了村民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1)
"城中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与城市化进程、"城中村"村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息息相关。文章结合亲贤村的基本情况及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分析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化率指标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分布、关于吸引1亿人口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的目标、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城市化与保护耕地和保证粮食安全的关系、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城中村改造与小产权房的合法化、落实带薪休假条例与改进节假日制度安排等方面问题,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土地整理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浙江省突破现有城乡分割的土地整理方式,提出以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为重点的城乡土地系统性整理方案,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前瞻性。该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7个地市、10个县(区)、6个镇(街)的基本进展和现实情况,以及539位干部群众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看法,深度剖析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如何规避风险、优化政策的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下一步深化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凸现的一个难点问题。城中村产生和存续的经济原因在村外,城中村经济组织形式的顺利转型是改造的关键,城中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其出路所在,村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解决是改造的内在需求。城中村改造应该构建“政府——开发商——村民”的博弈均衡格局,逐渐实现城中村经济形态从“外生型”到“内生型”的转型,对村委会和村民提供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合理安置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妥善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 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中村作为一个特殊的场域,既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又失去了农村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位置上或靠近城区或位于城中,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村作为城市夹缝地,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传统的村民自治持续弱化,陷入治理困境,在城中村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面临严峻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人口流动性大、构成复杂,治理主体缺失.一方面,城中村的青壮年和有能力、有才干的优秀人才不断外流,老弱妇孺留守,城中村治理主体缺失.另一方面,城中村因靠近城区且生活成本低,受到流动人口的青睐,外来劳动力以青壮年居多,城中村对他们来说只是暂居地,且他们大多能力不高、文化素质偏低,也无力参与城中村治理.人口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城中村治理的难度.(2)城中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影响治理效果.基层组织包括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的群众组织.  相似文献   

17.
韩冉  李红 《经济师》2003,(9):62-63
“城中村”是城市 (区 )地域范围内的农村 ,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集中反映 ,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海岩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140-140,154
目前,全国各中小城市以下的建成区内城中村数量多,且占地面积较大,城中村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差,资源浪费大,环境问题突出,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制约城市化建设。因此,城中村改造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必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大动力,在这股动力的推进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新旧矛盾逐渐露出水面,因此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城中村"等问题.这些日问日益滋长,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毒瘤,如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近代上海钱庄的"银拆"利率为研究对象,从货币市场的角度分析近代上海金融市场发展变迁过程。以"银拆"简单的水平值和标准差来衡量,1912年较之以前,上海金融市场的资金效率和稳定性显著提升,1927年前后指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与同时期的英美两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相比较,上海钱庄利率均值水平显著高于英国,但在剔除了高于10%的高值月份之后,与英美的利率水平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近代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和"银拆"变动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开放竞争的环境使得其比较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扰动;另一方面,变迁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市场特点会放大外部扰动的影响。外部的频繁冲击与深度不够和制度缺陷的市场内因相结合,造成了近代上海金融市场的频繁动荡,而内在的不稳定性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