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农业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更加关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关系,加快转型。山西省运城市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市,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应按照"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土地规模化、城乡生态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路径,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3,(9)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必然反映,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随着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云南省也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新型""特色"城镇化之路。文章基于"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思考:从山地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角度说明城镇上山的成效;从"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的具体实施说明农民进城实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最后对云南城镇化道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①这既再次体现出政府支农惠农强农富农的决心,也昭示了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念由来已久,并见诸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支持等众多理论,且已用于指导实践。据此,在当前"三化"协调发展浪潮中,如何避免"运动式"行为,如何不落入"口号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9)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之下,结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人的城镇化"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文章分析了"人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的核心地位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现行土地制度和提高农村地区文化水平等角度提出了目前实现"人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包括体制困境、结构困境,城镇基础设施落后以及生态环境等困境。解决城镇化建设问题的关键是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原则——以人为本。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从"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开始实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更重要的是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使农村剩余的优良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特征越发明显,留守农民的人均产出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了加强,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日俱增;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并不显著,且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差异较大,出现了“教育抽水机”现象。我国应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既要不断加强对离农、留农主体的教育与培训,又要吸引外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提升农村整体人力资本层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7.
李剑荣 《经济师》2013,(11):131-132,13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实现农村生产力发展新飞跃,迫切需要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强化农村城镇化,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路径,以期借此破解农村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构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秩序,从而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又好又快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民的市民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通过对农村城镇化必要性的分析,提出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形势,对建国后毛泽东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一体的必然性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以及实现这一模式的途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思想,探索出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乡一体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城市领导农村,实现城乡一体互动发展。根据这一发展模式,中国将会打破城乡分离与"异化"发展,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等,最终形成"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理想社会状态。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按照邓小平"两个飞跃"的设想,要真正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这一根本矛盾,突破口仍在发展"集体经济"即实现体制内生产过程的"联合",也就是通过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来实现"大生产",从而以"大生产"应对"大市场".但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不能"就组织形式谈组织形式".因而基于新农村建设对"三农"问题的重新定位,借鉴城市企业的改革思路去设计和构建适应"统一大市场"竞争需要的农村经济组织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农联模式"正是根据该思路而构建的以"仿股制"企业"农联"为核心的一系列农村社会的改革模式,其中包括"农联"制度环境和"农联"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的构建和设计.这也是建成旨在促进乡村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农村产业化、市场化,建立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社会结构面临转型,农业劳动力的"离农"、"脱农"现象非常严重,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已愈加突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已势在必然。立足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思考"三农"问题,阐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互动联系,以安徽省为例,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安徽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四化"同步发展是立足我国发展阶段的多重机遇与任务的科学发展路径。阐释"四化"同步发展机理的基础上,界定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应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底、以"四化"同步发展为过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依托城镇化质量提升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具体路径包括:改善民生福利凸显以人为本、推进结构升级夯实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互补效应、融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品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障碍因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实现全国农民的小康。在目前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徘徊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农民的小康,只能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从而使农业劳动力的相对收入不断提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速实现城镇化。通过城镇化对人口、资金、技术的聚集作用,吸纳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国家商品粮基地,这双重角色导致了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表现出其自身的特有障碍和路径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五个维度.推进湖南省现代化建设,既要实现“五化”的融合发展,也要确保“五化”同步发展.从当前湖南省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实现“五化”同步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城镇化在“五化”中的引领作用,这既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湖南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五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发展模式需要做出改正,要抛弃原有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走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浪潮下,农村转移人口成为关注焦点。然而,我国农村转移人口存在退农意愿低下、移居观念淡薄、转移渠道单一等弊端,加之支持措施低效,难以实现从职业到身份的全方位离农。据此,有必要基于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并重,行动可行且路径有序,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兼顾的原则,构建以自愿退农机制、市民化机制、有序迁移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为主体的农村转移人口离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张然  徐冬先 《经济师》2015,(5):217-2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惠及农民的同时,广大农民目光更多地从经济的增长速度转移到了如何促发农业内涵式发展上,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现状成为了阻碍"三农"发展的瓶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学校数量较少、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陈旧,农民家庭依旧存在读书无用论思想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使农村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农民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祥来 《生产力研究》2004,(3):43-44,183
城镇化与农民增收是一致的。当前我国城镇化存在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建设过程 ,政府推动替代市场机制 ,各自为阵 ,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发展规划等误区。现行的农地制度、户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是导致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利的主要因素。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选择循序渐进的多元城镇化推进战略 ,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对于城镇化具有基础性作用,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生产力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城镇化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动力。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是实现农村工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湘西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人多地少问题,实现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最佳途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非农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晓燕 《经济师》2007,(3):252-252,254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找到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规律的有效路径。文章从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经济交往与融合日益密切,人员交往也日趋紧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政府重要工作之一。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意义。建设农村城镇,应以新的思路和观点来审视我们的行为,把建设农村新型城镇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