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具体路径包括: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但受多年城镇化建设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影响及对新型城镇化概念认识的偏差,需要对城镇化理念进行更新。为此,确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理念,进而指导城镇化实践,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社会时空、新社会形态、经济新常态理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新课题,这些理论的系统化形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理念,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系统性思维,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等问题。从价值追求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定位于“以人为核心”;从现代化发展进程看“,四化同步“”优化布局”与生态文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城乡关系看,城乡融合的新格局可赋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文化传承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汲取城镇历史文化底蕴;从精神文明看,须以城市精神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制度保障看,完善户籍、土地和公共服务制度,系统性兜底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效的县域城镇化建设,乡镇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势必会对当地农村经济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就必须要立足国情,借鉴经验,探索前进,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力量,它能够为创造巨大的内需投资提供动力和空间并更好地改善民生。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主要表现为新核心、新理念、新动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点等六个"新"。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积极深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对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能够把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结合,释放更为充足的经济发展效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阐述,引申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其内在支撑依据和战略意义进行了总体说明,多维度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推进产城融合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的城镇化不仅长期滞后,而且质量和效率严重偏低,当前亟须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摒弃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模式,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消费问题(农民工难以市民化使得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难以释放)和投入问题,而不是以房地产为中心、加快投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潘强 《经济研究导刊》2014,(24):160-162
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良性运作的关键所在,在新型城镇化构建的新时期,政治沟通是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好与坏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政治沟通理论、政治沟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当前中国政治沟通现状的阐述与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治沟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通过对我国城镇化演进过程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分层有序的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井南 《发展研究》2013,(11):126-128
推进城镇化发展既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探索如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三农”利益、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2)
自主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动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而新型城镇化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它为区域自主创新架设了新的制度安排,又衍生出对区域自主创新的更高要求。自主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互动共促关系。当前山东省必须充分认识、准确把握、合理利用自主创新,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需要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城镇化的区别,在解读三者含义和国家政策的同时,探究城镇化与城市化、城镇化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显著特点,为日后探究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具体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新型旅游城镇化区别于旧的旅游城镇化,新型旅游城镇化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城镇化,更是旅游产业,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新时期赋予新的内涵,需要投融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河南省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阐释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比较了新型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联系和区别,并根据河南省各城镇经济发展特点,构建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发展观下我国城镇化模式具有两大缺陷:一是以土地城镇化为内容的城镇化催生了房地产市场,并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困境。二是以人口数量城镇化为内容的城镇化恶化了城市容纳和承载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协调、产业创新、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中心内容。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发挥耕地保护制度的倒逼作用,加强城镇化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在产业创新和民生事业发展基础上激发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传统城镇化的弊端日益显现,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非常明朗的发展趋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以郑汴都市区为增长极,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着力构建由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省级区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特色城镇和农村新社区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坚持紧凑型城市布局方针,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道路,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50%以上,郑汴都市区人口集聚规模800—1 000万,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城乡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和谐局面初步形成,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总结传统城镇化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准确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只有精神形态的城镇化与物质形态的城镇化同步发展,我们才能在2020年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清晰地对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进行研究.本文针对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进行概念界定.准确理解产业支撑的本质内涵是科学开展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理解产业的含义、产业的分类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产业支撑进行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机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也由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