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农民是一种新型职业群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制度设计,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大学生农村就业制度,加快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经济论坛》2014,(11):112-116
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剖析,进而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并提出了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构建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营造新型职业农民产生和发展的环境、制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法规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农地撂荒、明日谁来种地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受众群体弱质化和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市场非均衡化、培育机制缺乏科学设置与规范、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缺陷,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境所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成组织”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相应地,其培育应该从专业化、产业化和组织化三个方向展开,并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代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城乡一体化制度支持体系、农业经济组织支持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成组织”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相应地,其培育应该从专业化、产业化和组织化三个方向展开,并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代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城乡一体化制度支持体系、农业经济组织支持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直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继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明确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方向。但是,在现有农村人口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实际中面对的是培育对象选择及来源短缺问题。原因主要是培育主体过于单一、农业经营收益较低、返乡农民工并未大量从事农业生产和留守劳动力优势未得到充分开发。为了顺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以民为本,加大对培育主体的资金投入,围绕农民增加收入的诉求制定政策,积极拓展新型职业农民来源,为大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力支撑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1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我国农村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文章从新型职业农民的涵义着手,深入剖析政府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所应履行的职责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突破培育困境,构建完备的新型职业农民体系,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企业家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农民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是农村中的“能人”,是连接工业和农业的纽带,是农业企业化的经营者;农民企业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因素,对农民企业家培育重点应是依靠政府支持,市场引导,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施农民企业家创业与管理培训、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实现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主要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绵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和培育重点,为绵阳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程春生 《发展研究》2009,(11):60-62
良好环境是充分发挥创新人才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制机制,用机制激励人才;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完善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农业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政策,截至2015年底,已经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72万人.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化发展水平,对于准确衡量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指引未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不断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对职业属性本质内涵的考量,提出从职业文化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薪酬、职业认同和职业行为规范五个维度,构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指数.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最终形成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水平权重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农人是指原来在都市生活或就业的人口,在自动自愿、有选择的基础上,秉持生态农业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不同形式来到农村进行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新农人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有所区别,是一群城市再造乡村精英,因政策信息的可获得性、技术运用的可实现性和农业产业的可操作性而成功返乡入乡创业。新农人不是替代农民而是与农民共同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就业的多重发展,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构建乡村人才振兴机制,重点是要让新农人真正能在农村"留的下、留的住",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是新农人创业并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因此双重网络的培育是构建乡村人才振兴机制的主要路径。得出的结论是:新农人为了创业成长支付额外的"网络经营成本"负担会使其陷入创业成长困境,政府引导是降低"网络经营成本"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职业农民培育,不仅要构建教育培训制度,而且要制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在当前农地细碎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对于促进职业农民培育、成长十分重要。在借鉴美、英等国的经验基础上,论述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的内在逻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问卷调查,系统分析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的样本特征及经营基本情况,对培训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培训需求的角度对绵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菊萍 《当代经济》2016,(20):42-45
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有显著不同,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职业农民收入提高的根本途径.教育培训顺利开展有赖于完善的长效机制运行保障,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包括驱动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调控机制、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而长效机制的稳定运行还需要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研究发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厚的专业积累与稳定的研究方向、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方法和系统思维能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4个典型特质。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要重点塑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文化,发挥科技评价的创新导向作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各类科研机构也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从薪酬体系、选拔机制、发展渠道和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鉴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荒”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把农民兼业化作为短期有效缓解手段的同时,长期中应积极实施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收益,以此化解农业生产接班人危机。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中职业农民成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构建职业农民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元素,要培育出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就必须要不断探索有效培育路径,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多个市县进行调研之后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创业投资的初步发展,已经彰显出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重要作用 世界各国普遍经验证明:创业投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的、支持创新及其产业化的融资机制,是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产物。创业投资既具有对科技成果的筛选、预测和把握能力,又有灵活的孵化机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务技巧,因而在激励创新和鼓励技术创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