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3,(7)
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文章就民办本科院校课证赛一体化育人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相关度,高职院校正在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岗位能力的"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周坤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45-146
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离不开校企合作,通过构建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三进三同”、“三层递进”、“三力并发”为基点,完成了一系列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专业的改革举措,对“三位一体”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轧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会计专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共同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实施实训指导、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共同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从而实现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工作岗位,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孙刘玉  华春革 《时代经贸》2013,(12):111-111,11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轧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会计专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共同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实施实训指导、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共同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从而实现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工作岗位,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体基地,与区域内外实体企业合作,引进实际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集成产学教研服创等众多功能,形成专业(群)综合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契合数字媒体工作形态和教学需求的、独具特色的“四实一体”产教融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切实培养符合数字经济发展和媒介新业态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赋能区域传统产业振兴,助力清朗网络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7.
以校外参观访问的方式作为"概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存在着缺乏广泛参与性,在时间、经费、组织安排上等方面的困难,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尝试着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可以围绕教学目标,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校园为主要实践场所,把课堂集中教学和假期分散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个别参与的参观访问和课堂广泛推广相结合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以理论和实践学生成长成才为载体,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坚持以德育人的理念,使思想政治课发挥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技术经济》2018,(1):8-17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了产业集群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行为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机理。以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与成都高新区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一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示范区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释义了所提出的演化理论模型。研究表明:集群内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行为对网络结构演化产生正向影响,科学技术、政府行为能够促进网络演化,有利于网络内主体间协同创新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高校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高质量党建领航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通过探索党建“543”工作模式”,创新高校育人新路径,以“定航—领航—护航”工程为载体,完善机制,建强品牌,保障护航。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育人培养模式,为培养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领航、护航。  相似文献   

1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建设是新工科建设的最核心问题,而校企合作是新工科建设不可缺少的路径之一,也是“双创”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在“双创”与“新工科”背景下,首先阐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以及高职“双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与实施路径,旨在为“双创”与“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刘逸青  张亚萍 《经济师》2023,(5):159-160
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恰恰也是党建育人所要解决的客观问题。在剖析高校党建育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高校党建育人功能优化路径,不仅促进高校党组织育人育才新模式的创新,还对开创高校党建育人新局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宗旨是,提高院校办学综合发展水平,这是办学的基础;强调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办学的重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这是办学的核心。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国家骨干建设重点专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四合模式"建设,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大学产学研创新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1863"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学校的人才培养、孵化体系、技术支撑优势,通过研究生培养、教授团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产生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成果。  相似文献   

15.
邵磊  李林  童健  菅壮 《财经研究》2023,(7):48-62
促进均衡是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基于“机会均等化”新措施的政策效应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文章以北京市西城区在2020年推行的“多校划片”政策为例,从反映市场认可度的房地产资本化效应切入,理论推导和实证估计了基础教育“机会均等化”措施的政策效应。理论推导表明,“多校划片”政策通过引入公共服务的不确定性,放松房产与基础教育间的强捆绑关系,可以在整体上降低平均房价,并在各学区内部达到缩小优质教育资源溢价的作用,但是市场原本对优质小学的青睐将转变为对“高均值、高确定性”学区的偏好。基于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西城及周边城区的房产交易数据,文章利用双重差分和边界固定效应方法实证检验后发现,此政策使得西城区的平均房价下降1.36%,并对同学区内的基础教育质量差异有“削峰填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享受优质基础教育的门槛并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等化。然而该政策也使得学区内小学声誉分布替代原本的对口小学声誉,这成为购房决策中的重要因素,并导致房产交易量在短期内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研究结论为在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中适当引入随机性以促进“机会均等化”提供了分析框架和实证依据,也从居...  相似文献   

16.
赵润华 《经济师》2010,(9):134-135
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该种改革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日常教学诸如课程设置、课时安排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要适应这种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培养具有环境设计的知识技能,富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校政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校政企合作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力求促进高校、政府与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以完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校政企多赢。  相似文献   

18.
王刚 《经济师》2024,(3):193-194
本科生导师制是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师生深度交互式人才培育模式,是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措施,对于推动本科生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为例,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工作实效为原则,立足形成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本科生导师制长效机制及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健全完善学生学业帮扶机制,推动学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在新形势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以实践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切入点和抓手,探索实践育人的模式和路径,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大学。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标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做出特色,是职业教育影响力提升的关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增强内涵的主要途径。本文探讨了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订单班、引企入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现代学徒制等,其中现代学徒制是双主体育人贯穿全过程的一种模式;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现代学徒制实践为例,介绍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实施的流程,并针对实施过程中企业、学生、学校遇到的问题,提出三个层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