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式化理性人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并不在于它以某种"理想化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的抽象,而是它在客观上吻合和反映了物质资本利益主导的社会经济现实,其中物的逻辑、数字的逻辑是支配性的逻辑,工具理性相对于价值理论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形式化理性人概念与劳动者(或消费者)的行为逻辑并不一致,它在经济学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像自然科学中对数学的应用那样是中立的、自由选择的,而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理论、数学运用与经济学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中关于数学使用的争论,实际上关系到对经济学的性质与意义、范围与方法等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涉及到经济学对其语言的一个选择问题。通过对经济研究中数学使用争论背后的实质、数学滥用的评判标准及其解决之道等相关问题的考察与评析,本文认为,经济研究需要数学,尤其是在那些与经济运行量及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的研究中,但数学只是一个有益的辅助工具,并不是惟一的研究方法。那种认为只有数学才能使经济学成为科学乃至硬科学的观点,是犯了诉诸权威的逻辑谬误。然而,对于数学滥用的判断,不能只以经济学文献中数学形式化的量的多寡为依据,还应该结合经济研究的层次——基础研究、专题研究和对策研究,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的方法来衡量。数学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语言。经济学家应该关注经济学语言的选择,经济学语言的使用也要符合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革命性角度出发,注重对价值的研究,并建立了劳动价值论。但这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不重视使用价值。通过对马克思有关使用价值论述的分析,概括了马克思劳动使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并提出现代马克思主义新经济学理应是快乐经济学的观点,劳动使用价值论自然就是快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而且是它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科学本身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数学在科学研究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限度;同时,由于社会科学所面对的对象更不确定、所获的认知更为主观,因而数学在经济学的应用存在更大的局限.一方面,经济学中预设前提的设定不同于自然科学,它存在是否合理或者存在抽象的限度问题,并体现了主体的认知和理想:另一方面,经济学中逻辑推理不同于自然科学,它不是局限于严格的数理关系上,而是关涉到人的行为逻辑.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却主要集中于第二阶段的演绎分析,并把经济学的逻辑等同于敖理逻辑,从而导致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泛滥;正因如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审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限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教育体制需要重新反思。笔者认为,科学的真正精神是多元论的,新古典经济学无疑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完全被放弃,但它的霸权地位已造成了对学术自由的严重威胁。这是战后美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教训,我们不应重蹈覆辙。现在,我们应该关注并研究经济学多元论,放慢我国经济学的新古典主流化和数学形式化这种趋向,采取渐进的和试错的改革方法,兼容并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与教育之路。一、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西方经济学界许多人早就对目前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教育…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应当向数学学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应该渗透数学思维。只有满足假设条件而与结论相反的例子才是反例,一个反例足以推翻一个定理,这是科学的证伪原则。每一个定理或命题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约束下的结论,而假设条件的非现实才是现实的。经济学大厦本身基于建构主义哲学。数学的应用或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丰富经济学思想,或是给经济学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但不能流于形式。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在形式化和思想性之间权衡。在数学面前没有清规戒律,没有禁区,这也是经济学研究应该向数学学习的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7.
陈孝兵 《经济评论》2007,147(5):21-26,52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有一种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不断强化的数学化倾向在拓宽经济学发展边疆的同时,也引致了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间的现实鸿沟,动摇着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数学的形式主义只是数学的"工具理性",只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一个细小的"节点"。但就是这个"节点",使20世纪末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改造成为一门无视经济现实的"数学科学"。实际上,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传统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退却与势微并不是因为它被证明比其替代方法提供较少的信息量,而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时尚性与严密性,无法跨越它自身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等学科之间的鸿沟。在这一方法论的转换过程中,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影响我们不能漠视,但决不能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由逻辑体系保证,但逻辑体系并不意味着经济学一定能够很好地解释现实,这要求经济分析所依据的制度基础必须联系到人的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起点。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注重人与物的关系及在生产函数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微观基础上确立起来的新古典传统相比,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正是在其特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的微观基础上,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从而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总量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于自身存在各种逻辑悖论的主流新古典理论。  相似文献   

9.
国内水资源经济学多被认为是国外资源环境经济学与中国水资源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然而,研究显示两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制度特征。文章首先梳理了经济学理论体系,辨析了水资源经济学相关概念,认为国外的水资源经济学和国内的水资源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梳理了国外水资源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发展逻辑,认为国外水资源经济学遵循于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外部性、外部性内部化、生态价值的逻辑。微观机制与宏观研究的结合成为国外宏观研究的基础。再次,成本—宏观收益是国内研究的基础,其发展逻辑符合我国水资源管理改革的实践,发展逻辑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导向。最后,从产权层面、管理层面、规划层面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确理解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商品性质,必须将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归宿)统合起来,才能从整体结构上科学把握。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有机统合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科学抽象法的应用是这一方法的根基。研究方式和叙述方式不是两个独立的、截然分开的阶段或方式,而是同一研究进程中交互运用的方法。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严格一致,而是对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按照这一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从具有最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商品出发,抽象出商品一般,以此为逻辑起点,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最后又回到充满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作为资本的产品的商品这一逻辑终点,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产生的结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建构逻辑,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理论经济学应该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但是,经济理论的优劣,主要看它的客观性、分析力和实用性,因而理论框架所采取的形式及其内部构造是否得当,要看它能否容纳主要的经济活动,进行清晰的逻辑分析,得出行之有效的政策结论。从目前状况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不成熟性从这三方面都有所表现。首先是理论对现实的概括不力,大量的感性材料无法与理论相联系;其次,在理论表述和逻辑推演中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和疏漏;最后,作为前两点的必然结果,是由此推得的政策措施收不到预期效果,也不能为各类应用经济学提供恰当的理论前提。我国经济理论界素来偏重长链条逻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不仅创立了唯物史观,而且将自己的经济史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在他的经济理论体系中,唯物史观与史观既是方法论基础,又是基本内容。这不仅实现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而且实现了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这种方法对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运用数学的尺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济学是否“滥用”数学,不应以“量”来衡量,而应该采取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的概念,即用了数学是不是比不用数学更好。经济学研究应该有三个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研究。不同层次的研究对数学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其中基础研究对数学的要求最高。不能因为经济现象的复杂性、部分经济学家不用数学同样取得成功来否定经济学数学化,经济学数学化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同时,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也应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应从两个层次来阐述,第一个层次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这是1987年冬全国农业技术经济理论方法讨论会关于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理论体系,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此径渭分明的界定,标志着理论界对本学科理论体系认识的发展和超越。换句话说,就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而言,它有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两个层次。这一点在理论界现在已无多大的分歧。本文的研究对象在于,就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而言,它究竟应再细分为哪几个层次?这是当前理论界争论较多的更为纵深的新问题。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经济史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最杰出的经济史学家.经济史研究在他们的经济理论体系中,既是方法论基础,又是基本内容.他们开创的经济史与经济理论、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结合的研究方法,是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德国历史学派方法论的科学继承,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次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国内外区域经济学形成和发展历史 ,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预测了国内外区域经济学今后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指出 ,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然而因国情不同 ,这种理论体系并非完全适合于我国 ,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相当紧迫的任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因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强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 ,这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上的主要区别。在我国 ,在较长的历史时期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 ,将是区域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讨论了主流经济学的定义,其定义主要基于学术思想的声望和影响力.在谈及主流经济学时代特征时,本文提及了主流经济学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共同性,着重探讨了当今经济学研究当中的数学形式化倾向,而这也是引发经济学众多争议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加以构建,必须厘清该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与马克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相似,我们对环境问题的体认也碰到"环境利益难题",这原本应推动学界对环境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但在经济学说的学术史发展进程中,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却占据着主流地位,二者分别秉持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试图在不变革经济关系的"前分析观点"下破解"环境利益难题".因此,对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生态价值"和"稀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分析进路.未来,可以考虑就基本定位、研究对象和问题域、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议题构建中国的"生态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一是由于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因而创立揭示中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特殊规律的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理论逻辑;二是由于经济学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于思想史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经济规律为目的来构建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演进的历史逻辑;三是由于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中国实践就需要中国经济学分别揭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因而把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或者单独把强起来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构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0.
逻辑实证主义起源于对归纳主义之逻辑缺陷的弥补,它不仅与早期的描述主义以及工具主义相一致,而且还可以调和归纳与演绎之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它为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披上了严密化、科学化和客观化的外衣,特别适合功利主义的要求。但是,逻辑实证主义本身却内含了约定主义和工具主义,它是在特定引导假定下做些细枝末节的检验工作,从而不但不能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同时也很难对实践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