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新经济背景下扎实稳步推进。有关统计表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迄今为止,制造业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产业链的相对位置还未发生"颠覆性"质变,业已开启的转型升级进程还需要坚持下去。未来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即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产业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有效发挥管理对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期,杭州市提出了"新制造业计划",这是杭州市新时代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杭州版本"。本文对杭州"新制造业计划"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并对杭州"新制造业计划"贯彻实施提出四点建议: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相关目标,提升计划实施的可操作性;优化制造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在制造业总量中的占比;加快新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2025》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增长动力开始发生转换,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在"十二五"时期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发展路径继续推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质变。  相似文献   

4.
面对欧美国家重新回归制造业和再工业化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培育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国有制造企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国有企业沉淀成本高、发展路径依赖、科技创新不确定性大、管理层激励不足及产业组织形式变革滞后等诸多困难。因此,必须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采取相应对策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1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制造产业格局正在重塑,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实现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大国的成功转型,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目标,其中之一便是"两化融合"。因此,对我国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传统评价方法入手,结合我国制造业实际,确定我国制造企业评价指标,选定评价方法,并针对评价结果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制造业发展呈现衰退趋势,对其经济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2021年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明确了制造业对于确保美国全球领先经济地位和国家安全的支撑作用,通过一系列举措重振美国制造业。美国白宫在国家层面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所制定的战略主要包括聚焦特定技术目标开发和实施先进制造技术,促进先进制造业劳动力发展,以及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弹性。在此战略下,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制定最新跨行业制造技术路线图,由多个政府部门、研究所、高校及制造业企业组成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协同合作,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先进制造业劳动力就业及构建先进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美国制造业相关战略和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战略既是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加速器,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急需相关财税政策予以重点扶持,尤其应在财政支出、政府购买、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逐步步入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逐渐成为经济恢复动力源的重要手段。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方法应该成为供给侧改革实施的重要基础。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逻辑包括制度、机制、技术三大层面。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应坚持厘清不合理根源、掌控恢复性力度、利用发展中方向、注重产业间转换四大原则,并妥善处理好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能力要求和问题进行分析,文章提出了以工业机器专项技术为核心,融合工业互联网、行业专项工艺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双师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路径,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的影响形势不容乐观,制造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应与“互联网+”相结合,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实现战略转型,完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左世全 《经济》2012,(6):142-143
2012年2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从投资、劳动力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美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五大目标及相应的对策措施。这是美国政府在先后发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先进制造伙伴(AMP)计划》后,从  相似文献   

13.
14.
中韩建交13年,经贸关系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3亿美元,到2005年就突破了1000亿美元。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同时双方还各是对方第二大的商品进口国。据韩国报纸报道,2005年,韩国对中国出口620亿美元,韩国商品占中国进口市场的11.7%,仅次于占中国进口市场15.2%的日本。同年,中国向韩国出口了386亿美元。中国商品占韩国进口市场份额也是连年上升:2000年是8%;2001年是9.4%;2002年是11.4%;2003年是12.3%;2004年是13.2%,超过了美国,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韩国第二大进口国。我们已经习惯了我国市场上的韩国现代汽车、三星anycall手机、LG家电,乃至铺天盖地的“韩流”文化产品。其实,“中国制造”的产品在韩国同样有不小市场。  相似文献   

15.
德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本文对中国和德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有一定程度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以及缺乏高端适用人才等问题,并提出中国应当利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机遇,加强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合作,尤其是与重要贸易伙伴国德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技术、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以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投资激励创新,进而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同时,产业政策可能通过降低投资收益率抑制创新,进而阻碍制造企业服务化。上述结论不仅能够丰富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产业政策有效性争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各国相继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对广受关注的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的最终目标均指向智能制造体系,然而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产业现状,着重指出了以产业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载体的重要意义,并对智能制造前景下汽车产业的变化与不变、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经贸实践》2006,(11):4-5
11月19日至20日,以展示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就为主题的浙江工业博览会在杭州圆满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韩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缓解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韩国政府制定了《韩版新政综合规划》,以将韩国发展为智慧国家、绿色国家、温馨国家,并推动韩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韩版新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20.
霍敏怡 《时代经贸》2019,(13):52-5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的深入,我国传统的制造业模式也正在面临着调整和变革。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制造业业财融合实践在实施理念上存在差异,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及现状对业财融合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也加快制造业业财融合的脚步,高度重视业财融合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把工业与金融的有效整合提上议事日程。加强业财联动流程的完善,促进更好的融合;完善相关配套的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部门对业财交互工作进行协调;加强人才培养以此来提升传统制造业中业财融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