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权利机会不公平、规则制度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氛围;着力推进科学发展,打牢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公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注重社会公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  相似文献   

3.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的命题。如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提出了伟大的"中国梦",其深刻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加快发展、构建和谐,越要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越要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之梦。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也是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效率和公平可具体化为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效率和公平,要坚持以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并重,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的增进。  相似文献   

5.
杨颖 《当代经济》2021,(4):10-13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机会平等就是要保证所有人的发展机会是公平的,发展结果只与个人努力相关.机会平等是实现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独立的公平观.本文通过梳理不同流派的机会平等理论,对机会平等与公平的关系进行界定,找准机会平等实行路径,从而整理出机会平等理论的发展图谱.机会平等应该是:让所有个人都站在平等的...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马克思认为公平分配原则和方式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抽象的,分配公平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与一定历史阶段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相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上,我们要选择的是这种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增进经济效率的内洽性.公平正义的权利结构和分配结构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利益均衡机制,建立起一种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权利分布及收入分配状态,以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向.实现共享发展,对于抑制和缩小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道路选择应该是以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共享式发展来解决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矛盾,来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公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愤怒产生诗人,而不能产生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来不是从“正义”、“权利”、“公平”,“平等”等口号出发,而是从社会客观的经济现实、从经济关系出发的。那末,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为什么要较为详细地谈到“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提到资产阶级权利呢?这是针对拉萨尔的。拉萨尔把劳动所得应当“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公平分配劳动所得”,“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等货色塞进工人党纲领里去,并且把“公平”,“平等”等放在首要地位。他犯了很大的罪;第一、拉萨尔一方面企图把“公平”、“平等”等资产阶级的陈词滥调的见解作为教条强加于工人党,另一方面又打算用民主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惯用的关于权利等等  相似文献   

9.
分配的公平正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权利是现代社会人们表达利益和需要的最基本、最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所谓分配的公平正义表现为公民权利能够获得保障。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审视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诉求,将有助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同时明确提出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长期租购权利的不平等容易使得人们在心理认知上给予租房与购房不同的价值权重,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进一步造成了租、购两类住户社会身份上的差异。因此,探究租购身份差异是否会影响人们日常交往时的公平感,对于改善人民居住条件,避免租购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分割,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为控制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运用实地实验方法,以同一社区的经济适用房住户和公租房住户为实验对象,以是否公开租购身份信息为干预手段,将租购身份外生地引入最后通牒博弈中,从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两个角度考察租购身份是否会影响租、购住户之间的公平分配行为。结果显示,公开租购身份会唤醒租房者的自我认知,长期的租购权利不平等使得租房者渴望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同时,公开租购身份也会改变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相比于面对购房者,人们在面对租房者时会提出更加公平的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戈钟庆 《经济论坛》2014,(11):149-1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完善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确保所有人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中国梦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梦最终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老百姓是天、是地,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民生建设,随时随地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中国梦,"民生"二字不能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梦、人民梦的实现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深化民生建设,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圆梦中国。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平是权利和利益均衡和平等的分配。良好的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权益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克服这些障碍,要建立健全以"宏观基本制度、中观运行制度、微观具体制度"为层次的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居世界之最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但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相悖,也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威胁。而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权利不平等,包括政治权利不平等、教育权利不平等、医疗卫生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平等、公共投入不平等。解决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在于缩小城乡权利差距,这才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发展性压力全面凸显从社会层面看,这个发展性压力集中反映在人的自身发展上广大社会成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的新阶段,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让社会成员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成为当前社会转型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平等、效率和公平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要处理好这个问题 ,首先应对平等、效率和公平及其关系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笔者认为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平等有三个层次上的含义 :一是收入机会上的平等 ;二是收入结果上的平等 ;三是收入实现上的平等。如果社会上存在获取收入或高收入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能按市场竞争规则平等地去争取 ,就是机会平等 ;反之 ,就是机会不平等。如果每一个人获取的收入与其贡献(提供的劳动、资本、技术等)相称 ,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必须保障全体公民在享有满足其现阶段最基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时的机会大体均等,受益结果大致相等,同时又满足公民的自由选择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包括了要实现人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能进一步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尽管今年需求有所上升,但连年需求不足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化解,原因在于需求不足是市场竞争效应的必然伴随物,也是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障碍的产物。从长远看,需求不足是整个体制转轨过程中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政府必须在市场大力推进效率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在再分配和社会发展领域大力推进社会公平,为竞争的机会平等、起点平等、条件平等、过程平等、权利平等不断地创造制度平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均衡,才能不断地克服需求不足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正马年第一个工作日,就推出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谓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全国人民的一份亮眼大礼。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不一样、缴纳费率不一样、待遇不一样,统一起来可谓难度巨大,也是多年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所在。正因为难度大,才更加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勇气,让我们可以期许"马上社会公平正义"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祖会英 《经济师》2006,(10):34-3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科学内涵的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要充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明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和谐社会最深厚的基础在于社会公平,而其公平基础则在于人的发展公平。文章以农民工为切入点,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的角度探讨了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因素。文章认为,要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行政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的改革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