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李晓燕 《生产力研究》2012,(3):90-92,100
大量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监管部门虽对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采取了监管措施,但是企业出于对资本的狂热追求,总是采用种种方式进行规避。监管部门应当采用"疏堵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监管,加快完善我国相关境外上市立法,为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提供明确、有效的法律规范保障,同时完善国内资本市场体系,从而加强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监管,同时便利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上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专有融资渠道。自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转为审核制以后,特别是自1999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以来,这条境外融资渠道才真正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实行平等待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及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通过发股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吸收优质资产,利于形成股权多元化、进而逐步摆脱不良贷款高、经营效益低、风险控制脆弱的困境。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境内发股上市的法定条件及相关监管标准,对于境外主要交易所对拟上市公司上市融资的实体与程序性要求进行深入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畅言 《资本市场》2009,(3):106-107
<正>清科集团研究显示,受海外金融风暴和境内资本市场调整影响,2008年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总体情况低迷,境内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大幅缩减,分别创下三年同期新低。2008年共有11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218.3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93亿美元;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创三年来新低。其中上市数量较2007年减少129家,融资额减少79.2%。113家企业中有37家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  相似文献   

5.
境外上市企业国内IPO融资机制及其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外上市企业返回国内融资已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令人关注的现象,本文在分析境外直接上市企业国内IPO上市的背景及动因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对交叉上市的定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刻划和描述,进而考察了国内和境外相关证券市场双重监管制度和标准的差异。最后提出促进境外上市企业国内融资的机制设计原则,监管准则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国内上市企业利用境外证券市场能力提高背景下,加强对我国企业境内外双重上市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4月18日,由清科集团发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内地共有9家企业在境外各市场上市,融资金额为34.41亿美元,上市数量同比减少35.7%.早在3月下旬,恒大地产在香港联交所招股失败,宣布中止了在香港上市的计划.由于受到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中国企业推迟或取消了海外IPO计划,宁愿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  相似文献   

8.
对国外证券交易所跨境上市标准的了解有利于国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决策的制定,文章对与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联系紧密的6家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企业可以根据其行业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交易所上市板块,然后基于自身盈利能力与规模特征选择适用差异化的上市标准。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股权融资迅速发展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境外交叉上市问题因而成为国际理论界新的研究热点,至今持续不衰。研究者利用不同的样本、时间段和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公司境外上市决策的影响,围绕境外上市前后市场的价格反应、流动性效应、风险和资本成本的变化等诸多方面,提出并验证境外上市动机的各种理论假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刘晓峰 《经济论坛》2006,(14):80-81
当中国由市场经济进入到资本经济时期以后,企业的融资手段将更多地取决于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资本市场格局,加上国内股市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低迷状况,使得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在境内通过上市来进行融资变得非常困难,而海外市场相对成熟。民营企业是否到海外上市,取决于以下条件:企业是否急需资金及取得上市地位;企业是否需要外汇资金;企业是否有意拓展外汇市场;是否有意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加盟;公司是否增长快速需要不断从二级市场配股集资;是否希望尽快实施股权计划以吸引人才;是否有意引进…  相似文献   

11.
将跨境交叉上市视为有益于促进公司治理改善、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重要外部机制的观点是约束假说的核心内容,然而这一假说是否成立还有赖于跨境交叉上市所带来的市场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本文基于资本投资效率的视角,利用H股回归国内A股公司作为样本,对约束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横向上对交叉上市和非交叉上市进行考察,还是从时间纵向上对交叉上市前后进行检验,均没有发现交叉上市行为对资本投资效率有显著提升的证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企业由境外市场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交叉上市行为并没有使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与约束假说不符。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国内证券市场交叉上市存在类似国内上市公司同样的融资饥渴症,将追求廉价资本作为首要目的,并没有将改善公司治理作为主要目标。此外,本文的结论也为规避假说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2010,(8):86-89
2010年上半年.在境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共有332家企业上市,其中中国企业多达212家在境内外市场上市.超过其他国家地区IPO总数76.7%。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总额达349.96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52.2%.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6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拆上市和单独境外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的情况下,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是兼顾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选择。本文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央企业先H股后A股、A股+H股同步和先A股后H股三种整体上市路径以及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三种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路径都能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同时,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对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融资新高峰     
2007年可谓中国企业的融资年,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额轻松超过干亿美元.根据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顾问及投资机构清科集团近日发布的<2007年中国企业上市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共有242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高达1048.34亿美元;其中118家企业在境外九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397.45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则吸引了124家企业上市,融资额达650.8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海外上市融资下资本成本的形成和作用机制,对海外上市融资之于资本成本影响机制中的重点环节进行了剖析.文章认为,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借助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约束,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水平、降低投资人对公司的风险补偿要求、促进股票的合理定价,从而有利于降低公司资本成本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境外上市的企业为样本,对我国企业在境外证券市场的权益资本再融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在境外证券市场没有获得理想的再融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12,(9):100-102
<正>从数量上看,今年上半年全球仅有229家企业上市,与2011年上半年339笔IPO相比下滑32.4%;从融资额度上看,全球总融资额440.62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额为1.92亿美元,分别较2011年同期减少51.0%和27.5%。2012年上半年,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境外13个市场和境内3个市场上,共有229家企业上市,其中,中国企业共有128家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占全球IPO总数的55.9%。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总额共计145.65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33.1%,平均每家  相似文献   

18.
祝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0-11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到全流通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加速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目前,非整体上市问题是全流通时期面临的最大制度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选择应用企业整体上市模式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我国企业换股吸收合并整体上市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企业在进行整体上市模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改变监管思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包括需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需要更多长期资金,特别是长期股权资金;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对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需要均衡发展等。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还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背后有多重因素的制约。如,各板块间未能形成有效竞争,且缺乏转板对接和退出机制;股票发行实施核准制不利于创新创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上市标准单一且门槛偏高;以公募发行为主,很少私募发行;机构投资者队伍薄弱,监管环境尚待优化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三板、注册制、私募发行等关键领域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5,(11)
持续不断的外部融资是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等问题。与内部融资成本相比,上市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较高,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广泛存在。目前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不断扩大、持股比例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融资政策有什么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帮助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是企业融资约束形成的重要原因。文章根据前期相关研究,构想了机构投资者与上市企业融资约束度量模型,为后期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