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构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酒店实习生离职意向模型,运用SPSS17.0、AMOS17.0分析软件,实证检验了心理契约对酒店实习生工作倦怠、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对酒店实习生工作倦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维度对酒店实习生离职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成就感低落维度影响不显著;(3)工作倦怠在酒店实习生心理契约和离职意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生代员工频繁跳槽等现象引起了企业管理者、社会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员等相关者的关注。以247名新生代员工为研究样本,通过层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索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发现,心理契约破裂对离职倾向的产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在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在心理契约破裂和组织认同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翟金芝 《当代经济》2016,(19):98-101
近些年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对人才的渴求也更加强烈,但服务行业员工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面对这一难题,学者越来越重视对服务行业员工离职倾向的研究.本文基于心理契约视角即单方面的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来探讨企业员工离职倾向,通过文献资料以及现实中的案例分析组织中的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减少员工离职.  相似文献   

4.
工作不安全感反映的是雇员对工作或工作重要特性受到威胁时的感知和担忧.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员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更易引发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影响个人工作热情及组织绩效.本研究构建了以组织气氛为调节变量的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模型,分别从工作自主性、尊重与认同、标准与责任、结构与规范、支持关怀的角度探讨组织气氛对离职倾向的缓解作用.以不同行业的360位大学生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等统计方法检验假设模型.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正向影响离职倾向,组织气氛与离职倾向有显著负相关,而支持和关怀、工作自主性及尊重和认同负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对大学生离职倾向的正向作用,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调查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经理人股票期权与其离职倾向的关系,考察了心理所有权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经理人股票期权显著影响职业经理人的离职倾向,心理所有权在经理人股票期权与离职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结果表明,实施经理人股票期权可有效减弱其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背景下的员工指导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个本土化的包括职业发展指导和社会心理指导二维结构的指导关系量表。然后对影响指导关系的因素,指导关系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是:指导关系与工作满意、组织承诺显著正相关;指导关系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在职业发展指导、社会心理指导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指导关系类型、指导双方沟通频率和指导双方相似度对指导关系均存在显著影响;指导关系存续时间对指导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心理契约违背的顾客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鑫  马钦海 《技术经济》2012,(9):104-108
基于营销学领域的心理契约理论,界定了顾客心理契约违背的内涵。以餐饮业为例,实证检验了顾客心理契约违背与顾客感知自身义务、抱怨行为倾向和转换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顾客心理契约违背对顾客的自身义务感知、直接抱怨倾向、间接抱怨倾向、私下抱怨倾向、第三方抱怨和转换意向等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曼璐  李放  王刚 《时代经贸》2010,(16):29-30
本文在心理契约与激励的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对5家企业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然后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心理契约的结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同时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之组织责任以及员工责任都存在着三维结构,即规范责任维度、发展责任维度、人际责任维度,薪酬和工作时间长短是影响员工对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认知的最显著因素。心理契约违背导致消极的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满意感下降,离职倾向上升等。为此,本文也针对心理契约违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求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心理契约与激励的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对5家企业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然后使用SPSS 13.0统计较件对心理契约的结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同时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之组织责任以及员工责任都存在着三维结构,即规范责任维度、发展责任维度、人际责任维度,薪酬和工作时间长短是影响员工对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认知的最显著因素.心理契约违背导致消极的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满意感下降,离职倾向上升等.为此,本文也针对心理契约违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求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个人—组织匹配和组织支持感影响离职倾向的过程,本文对来自企业的439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本实证研究运用层次回归的方法,控制了人口统计变量如年龄、工龄、婚姻状况和性别的影响后,发现个人—组织匹配、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均显著负相关,而且工作满意度在个人—组织匹配影响离职倾向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组织支持感影响离职倾向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丽君  王飞 《技术经济》2008,27(8):7-13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以我国浙江省19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背景下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耗竭、讥诮态度这两个维度可用于解释员工的离职意愿;并且,不同的年龄、教育水平、工龄、企业性质的员工在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宁波、顺德、南京等地的企业员工为样本,以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为基础,实证探究工作压力影响离职倾向的过程机制。研究结果验证了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表明工作压力完全通过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R2达到0.51。在最终实证研究模型中,工作压力通过职业倦怠影响员工离职倾向有三条程度不同的路径,其中第一路径(工作压力→情感耗竭→犬儒主义→离职)的影响作用最强。研究还发现,过程机制中的三条影响路径都经过犬儒主义这一维度,即最终是犬儒主义直接引发了离职倾向,这给管理的重要启示是,可通过监控员工的犬儒主义这一最后环节降低员工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13.
工作嵌入是对影响员工离职的工作内外因素的综合描述,借助工作嵌入理论,研究了非工作因素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负相关,即员工离职时会考虑到非工作因素的影响;同时就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探讨,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于工作嵌入,工作满意度可以更好地解释员工离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程序公平、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采用成熟量表测量相关变量,利用中介回归方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和所在企业性质显著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和离职倾向;程序公平和离职倾向负相关;工作不安全感部分中介程序公平与离职倾向间的负向关系;数量工作不安全感部分中介程序公平与离职倾向间的负向关系。结论:程序公平部分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产生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离职倾向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发现,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有影响的主要是情感承诺、与上司关系、组织制度及工作内容等因素,且都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另外,单位的性质对管理人员的情感承诺、与上司关系及离职倾向的影响,所在单位工作年数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婚姻状况对情感承诺的影响,也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的重构与互惠承诺的再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契约重构可以从企业以及个体成员的不同视角分为两种模式。在引导企业员工进行心理契约重构的方法中,对契约中承诺内容的再设计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其最为深刻的变化在于以“保障就业能力”的承诺取代传统的“保障就业”的承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4家家族企业360名员工的样本,探讨了主管忠诚对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上下级关系冲突与任务冲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员工传统性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管忠诚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离职倾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冲突与任务冲突在主管忠诚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传统性在主管忠诚与任务冲突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即员工的传统性越高,主管忠诚与任务冲突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建立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违背机理分析模型,探讨了基于心理契约违背的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并构建了动态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婚姻的调节作用以及婚姻与心理所有权共同产生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建立基于科技人才婚姻情况与心理所有权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共411份有效问卷,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婚姻的调节作用时,科技人才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心理所有权对这种直接影响也无中介作用;考虑到婚姻的调节作用,未婚群体的组织领地行为越强,离职意向越强烈;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中,婚姻状况在心理所有权对组织领地行为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未婚群体组织领地行为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的部分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离职意向,通过直接影响机制正向影响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婚姻的调节作用以及婚姻与心理所有权共同产生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建立基于科技人才婚姻情况与心理所有权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共411份有效问卷,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婚姻的调节作用时,科技人才组织领地行为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心理所有权对这种直接影响也无中介作用;考虑到婚姻的调节作用,未婚群体的组织领地行为越强,离职意向越强烈;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中,婚姻状况在心理所有权对组织领地行为与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未婚群体组织领地行为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的部分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离职意向,通过直接影响机制正向影响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