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基于实证产业组织和演化经济地理研究范式,本文构建了环境规制内生影响企业导向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框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创新性地基于非线性工具变量的控制函数方法,实证分析了污染费征收对于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精准的环境规制政策激励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产品相关性与城市产品相关性是影响企业导向性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产业间的前向与后向联系进一步强化了环境规制的激励创新效应,并且不同城市的企业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在潜在作用机制方面,环境规制通过内生影响企业TFP、企业的行业技术赶超、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等渠道显著影响了企业导向性绿色技术创新。本文认为,导向型环境规制与城市产品空间演化是引致我国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持续推进旅游一体化的长三角地区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城市2005-2014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比空间相邻矩阵、地理距离加权以及经济距离加权的空间权重矩阵的实证结果,发现城市间的经济增长的确存在空间上的正外溢,而且这一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缩小而明显增加。但是,旅游产业集聚密度和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前者不仅能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而且存在正的空间外溢效应;后者不仅抑制了本地经济增长,而且存在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相邻城市之间地理距离的缩小促进了集聚密度正效应的外溢和集聚规模负效应的外溢,经济距离的缩小即旅游规模的相似,在促进集聚密度正效应外溢的同时抑制了集聚规模负效应的外溢。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是如何影响东道国的产业发展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竞争会挤出内资企业,然而对内资企业正的生产率外溢将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考察跨国公司的竞争效应和生产率外溢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模型推导及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正的生产率外溢使竞争效应减弱,负的生产率外溢则使竞争效应增强;跨国公司出口销售更加有利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外部性的视角研究了陕西省八大主导产业的集聚效应对产业成长的影响。采用八大支柱产业20022011年的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产业专业化有利于产业的发展;产业多样化对产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今年陕西省的主导产业做大但没有做强,企业的竞争力较低,竞争程度越高反而不利于产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企业成长理论,以2008—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的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成长,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者关系依然成立;进一步机制识别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间接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成长;异质性检验表明,三批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的影响力度逐渐增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长促进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张华  丰超 《南方经济》2021,40(3):36-53
创新决定城市未来,低碳引领未来城市。中国政府自2008年开始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并将绿色低碳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因此,准确评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对于进一步推广这一试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使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试点城市,创新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绩效平均增加2.47%,意味着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碳排放绩效。经过共同趋势、工具变量、干扰政策、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强化创新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要素集聚、增加创新投入和改善创新环境,从而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碳排放绩效。从动态效应上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持续性,并且随时间不断增强。文章是国内首篇从绿色低碳发展的角度探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的文献,不仅丰富了碳排放绩效的相关研究,也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打造创新、低碳等新型特色城市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我们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我们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能力与其知识外溢成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企业成长理论强调资本和其它实体要素的积累,而自然资源优势被视作产业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但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这一论点遭到生产力持续衰退这一现实的挑战,学术和业界从不同观点出发探寻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对以往的要素理论进行了重新的探究。到目前为止,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非传统要素形态的)知识形态的要素投入是当今产业持续成长的先决条件。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与高科技资讯技术推动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低迷中迅速复苏,并据此成为世纪翘楚。学界对于知识管理与知识外溢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对知识管理与知识外溢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却较少。本文拟着重研究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能力与其知识外溢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创新性地将成本粘性引入管理者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提高管理者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从管理者的“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看,成本粘性在管理者能力与企业绩效间存在遮掩效应,即管理者能力通过成本粘性影响绩效的间接路径削弱了其对绩效影响的直接路径;成本粘性的遮掩效应具有异质性,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行业竞争、实行两职分离可以降低遮掩效应;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放大了高能力管理者的“信息效应”,使管理者能力通过抑制成本粘性降低绩效的间接路径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控制成本、配置资源,提升企业绩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了2015—2020年江苏省高端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面板回归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产业数字化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其中的非线性效应,并从不同行业视角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具有更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在总资产周转率和研发投入程度超过门槛值时提升作用更优。文章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设备和器材制造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较好,但对化学医药制造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滞后性。文章基于实证结果,从企业风险管控、人才引进和政府专项扶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本文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结果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政策外溢效应的视角,分析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学习的内在机制及异质性企业所表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并采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通过人力资本投入、研发投入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通过寻租成本渠道抑制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出口目的地差异化特征之后,发现政府补贴更能增强非国有企业、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启示在于,中央政府应优化制度设计,加强对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补贴政策的合规性审查,避免持续、广泛的政府补贴;同时,遏制寻租效应,提高补贴效率,促进企业出口学习效应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小企业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难题作出了重要贡献。财税政策作为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匮乏等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4—2019年江苏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象,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究财税政策、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均有助于提升江苏中小企业绩效;研发投入对江苏中小企业绩效存在正向激励效应;财税政策通过研发投入的影响路径提升了企业绩效,即研发投入在财税政策激励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上述结论丰富了财税政策研究的相关文献,有助于为政府有效发挥财税政策效应,促进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本土企业是否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特有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一直缺乏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通过考察产业集聚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存在产业集聚带来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只是显著存在于中小企业集群中:在中小企业集群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上升将会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而在非集群地区,产业集聚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没有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改善该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绩效;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给其带来的边际绩效显著高于非集群地区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赵祥 《南方经济》2009,(8):26-38
本文利用我国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29个产业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于特定行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行业样本范围内,专业化集聚效应对企业资产规模扩张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多元化集聚对企业成长几乎没有影响。在分行业分析中,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基本原材料和装配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资源依赖型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而多元化产业集聚对所有行业中的企业成长都没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在资源依赖型行业中甚至不利于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背景下,构建集聚模式多样化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对于降低城市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集聚类型异质性视角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制造业集聚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异质性影响,并进一步基于集聚外部性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集聚类型异质性来看,制造业集聚和产业协同集聚均与城市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但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更显著也更强烈,特别是在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过程中;从集聚外部性异质性效应来看,相较于MAR外部性效应,制造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效应更能促进城市碳排放强度降低;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全行业协同集聚的Jacobs外部性与城市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且这种影响在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过程中更显著;从区域异质性来看,产业集聚类型异质性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各城市应培育差异化的主导产业,优化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培育制造与服务一体的多功能产业群,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十五”规划中广东省各地市所选取的主导产业,依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有关主导产业选择的四个基准条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九市主导产业进行相应指标测算和相关数据判断,发现产值比重较大、关联性强、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数量远少于规划中的产业数,在产业选择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并对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比较与分析,最后从主导产业入手,对优化广东省产业结构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创新视角,系统建构了“基于产业创新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模型”,从理论层面建立了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专家评分法、分区域与分层相结合的随机抽样调查法,采用西南地区4省(市)330家科技型成长梯队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资金信贷环境和技术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级指标,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和政策创新环境是比较重要的一级指标,表明营造良好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发展环境更需要资金信贷、技术、市场环境、人力资源和政策的支持;②文化环境与社会服务环境的重要程度较小,表明科技型成长梯队企业对文化创新与服务创新不敏感;③研发人才储备、科研人才素质、市场占有率、知识扩散程度、市场结构、信贷支持、激励机制合理性、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协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用采度量产业集群绩效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都仅仅是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关于产业集群绩效度量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全面反映产业集群绩效的度量指标.并将该指标分解为集群内在位企业绩效效应和集群变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论传统数量化指标导向下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就外资外贸传统数量化指标导向的形成及其实现手段——政策引致性扭曲作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区分了两种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即"成本挤出"效应与"策略挤出"效应。最后,总结了外资对内资挤出效应的产业特征与技术特征,指出外资外贸传统数量化指标导向不利于建立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